彭湘艳 邓 超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三科,永州425100)
糖尿病属中医 “消渴”范畴,笔者根据先贤的治疗经验,结合临床实践,自拟疏肝化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湿阻肝郁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共60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三科。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8岁;病程7.49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2.2岁;病程7.68年。2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有糖尿病症状而血糖未达上述标准,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无糖尿病症状,上述标准外须另加一项标准即OGTTlh血糖≥11.1mmol/L或另一项OGTT Zh血糖≥11.1mmol/L,或另一项空腹血糖≥7.0 mmol/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 《中药新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病 (糖尿病)为标准,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证候者即可确诊。中医辨证属于湿阻肝郁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志抑郁,饮食肥甘厚腻。常见症状有口干黏、多饮、多尿、肥胖、焦虑、不寐、胸脘满闷、便后不爽、舌苔白厚、脉弦滑等。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近一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感染病者;④病情分级属重度者;⑤对本药过敏者,或有半年内应用胰岛素治疗史者;⑥不合作者 (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能按规定用药而影响疗效)或未能成疗程治疗者。符合上述其中一项者,即予排除。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饮食控制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加用疏肝化浊汤:佩兰15g,厚朴10g,陈皮6g,茯苓15g,白芍10g,苏叶6g,郁金10g,佛手10g,香橼15g,黄柏6g。加味法:便后不爽加瓜蒌10g,薤白10g;口渴明显者加麦冬15g;清半夏6g;心情急躁者加青皮15g,牡丹皮10g;栀子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饭后服。二甲双胍片 (每片0.25g,北京双鹤药业生产)。0.5g/次,每日2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2组均治疗3个疗程。
2.1 中医症状分级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2组治疗前后:①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轻 (2分)、中 (4分)、重(6分);②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8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积分减少<30%。
2.2 降糖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血糖下降≥4mmol/L;有效:治疗后血糖下降3~4mmol/L;无效:治疗后血糖下降≤2mmoI/L。总有效率以显效+有效计算。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四格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比较
治疗组降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降空腹血糖糖总有效率比较 [%(n)]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降餐后2小时血糖总有效率比较 [%(n)]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是,消渴初期并非均是此病机,《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非常容易肝气郁滞,导致木不疏土。肝郁和湿浊两者常常相兼,互相加重。故立方疏肝化浊汤治疗湿阻肝郁的2型糖尿病。方中佩兰为君药,是遵 《内经》之旨。佛手、香橼既有疏肝理气之效,又具化湿和中之力,为臣药。郁金、厚朴、陈皮加强疏肝理气化湿的功效。白芍配佛手、香橼达到肝之体用并调,动静结合,复肝之常,亦能 “利小便”《神农本草经》。苏叶宣肺理气,调畅 “水之上源”,与疏肝理气药相伍,肝肺并调。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化湿浊之效,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治之效捷。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