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祥,唐朝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检验科,江苏 淮安2233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细胞受损破坏,细胞内容物渗出进入血循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作为上述标志物已被应用于临床多年,不足之处是心肌酶组织特异性不高,酶活性检测精确度不高,且灵敏度不足以辅助确诊AMI[1]。对临床上没有典型心电图改变的初诊AMI患者来说,cTnI被认为是临床诊断AMI的确诊标记物,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仅对cTnl进行定性测定,未能反应出患者体内cTnI水平,为了提高对AMI的早期诊断阳性率,本组在对cTnI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心肌酶如CK-MB和LDH的定量分析,以探讨两者联合使用在AMI诊断中的辅助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2007年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存在心肌炎、慢性心衰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0-83岁,平均(75.4±4.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31例,高脂血症者21例,慢阻肺42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和测定 所有患者均在胸痛发作2 h内到24h(2h、2-6h、6-12h和12-24h分别进行4次采血),采集肘静脉血3ml,待标本凝集后,分离血清,2h内快速检测,对所有患者cTnI和心肌酶水平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2.2 检测仪器和方法 均使用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及原装试剂盒测定cT-nI,以及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中生北控生物生产的试剂对心肌酶进行检查,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cTnI和心肌酶变化的时间效应 从2-6h时开始患者的cTnI、CK-MB和LDH水平较2 h内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升高(P<0.05),6-12h时患者cTnI、CK-MB和LDH水平高于2-6h时测量结果(P<0.05),12-24h时患者 CK-MB和LDH水平高于6-12h时(P<0.05),而cTnI水平与6-12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cTnI和心肌酶变化的时间效应(±s)
表1 患者cTnI和心肌酶变化的时间效应(±s)
12.3±1.2 39.2±8.2 63.2±9.9 97.0±12.4 CK-MB(U/L) 21.3±4.5 56.5±21.1 193.3±42.9 210.2±45.2 LDH(U/L)2h 2-6h 6-12h 12-24h cTnI(ng/ml)指标 <89.5±13.2 232.3±83.1 342.1±45.7 567.9±91.8
2.2 患者cTnI和心肌酶变化阳性率比较 <2h时,cTnI阳性21例 (42.0%),CK-MB 阳 性14例(28.0%),LDH 阳性2例(4.0%);2-6h时,cTnI阳性31例(62.0%),CK-MB阳性24例(48.0%),LDH 阳性9例(18.0%);6-12h时,cTnI阳性50例(100.0%),CK-MB阳性40例(80.0%),LDH 阳性31 例 (62.0%);24h 时,cTnI 阳 性 50 例(100.0%),CK-MB阳性48例(96.0%),LDH 阳性38例(76.0%),各时间点cTnI阳性率与CK-MB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AMI的诊断应具有临床胸痛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改变、生化检查中心肌酶谱的异常,以上3项中的两项同时均在即可进行初步诊断,其中本研究的LDH和CK-MB均属于临床常用的心肌酶学检测指标。CK-M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其主要存在于心肌,只有当心肌组织损伤严重时才释放入血,对较小的损伤缺乏敏感性,在心肌梗死发病后4-6h开始升高,16-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本组12-24h时患者CK-MB和LDH水平高于6-12h时,而cTnI水平与6-12h时相近,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CK-MB水平在16-24h达高峰后上升趋势减慢,同时钟巧玲等认为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则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但CK-MB在骨骼肌疾病、损伤及肾脏疾患亦会升高,干扰诊断,在应用时需要分析鉴别[3]。但是CK-MB并非心脏所特有,在正常人骨骼中也有少量存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时可能引起肾损伤,长期缺乏运动锻炼引起肌肉方面的疾病等,对临床诊断造成很大的干扰,所以本组在使用心肌酶监测的同时联合使用cTnI进行定量分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发现结合两者的检查结果能有效的早期诊断AMI,指导临床治疗。
近年来肌钙蛋白(cTnI和cTn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判断溶栓成功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的一种结构蛋白,参与调节心肌细胞的舒缩功能,特异性在心肌细胞中表达,它包括cTnI和cTnT,这两种肌钙蛋白目前临床上可以检测,cTnI约3%游离存在于胞浆中,其余在心肌细胞内以固定形式存在,cTnI具有很宽的时间窗,特异性良好,不受骨骼肌损伤、剧烈运动、肾病等影响,是临床早期诊断的理想特异性指标[4],本组发现从2-6h开始患者的cTnI水平较2h内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6-12h时和12-24h时的检测结果也出现递增性的趋势,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的情况下,cTnI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外周血中检测不到cTnI,当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时,cTnI可通过破损的细胞膜弥散进入细胞问质,随之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内[5]。
沈丹等认为cTnI作为心肌特异性指标在诊断AMI中有很重要意义[6],本组研究发现12-24h时cTnI水平高于6-12h时高于2-6h时高于<2h时,且与心肌酶监测水平具有大体同步性,各时间点cTnI阳性率与CK-MB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鉴于目前我国医疗现状,许多中小医院只能最心肌酶学分析和cTnI的定性分析,对于cTnI的定量分析要求相对较高,一时还无法实现,通过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对cTnI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心肌酶学指标的定量分析进行对比,发现cTnI的定量结果与心肌酶学的定量结果具有较好的同步性,临床上联合cTnI和CK-MB检查,对于老年AMI患者的早期诊断,能有效避免单一使用CK-MB的假阳性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早期诊断方法。
[1]郭 敏.血清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7.
[2]杨春霞.肌钙蛋白I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68.
[3]钟巧玲.定量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615.
[4]广国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05,16(2):127.
[5]冯品宁,刘敏,崔颖鹏,等.心肌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及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256.
[6]沈 丹,江 华.血清中cTnI与hs-CRP的连续检测在心梗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