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风格对影片《李米的猜想》的塑造与影响

2012-11-22 07:59冯丽娜
电影文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音乐分析

[摘 要] 影片《李米的猜想》的配乐不同寻常,独具特色。影片主要曲作者窦唯的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对电影作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影片主题曲透露出的灰色抒情在刻画人物心理、深化影片主题上效果显著;曲作者空灵飘远、颇具平和之美的创作风格,在渲染和推动剧情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曲作者的音乐表情被恰当地应用在影片主角李米的心灵刻画上,从而深化了影片对社会的批判,强化了影片的社会表达。

[关键词] 《李米的猜想》;音乐分析;创作风格;社会表达;灰色抒情

电影《李米的猜想》于2009年11月夺得金马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是一部独特而成功的电影音乐作品。影片叙述了女出租车司机李米在寻找失踪男友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描述了现代社会里小人物的迷失与理想的幻灭,表达出对社会边缘小人物的人文关怀。影片配乐由窦唯、毕晓迪两位音乐人共同完成,其中窦唯①是该部影片的主要配乐人,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刻画人物心理、烘托影片氛围以及深化影片主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曲作者的灰色抒情与主角李米的内心世界

首先,曲作者窦唯音乐作品中透露出的灰色抒情。②

不同于受商业影响较大的当代主流音乐家,窦唯早期的音乐作品生动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关注与理解,体现了其个人的艺术追求。例如其前期作品《高级动物》(窦唯词曲)便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批判。我们来看他的歌词:“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幻想、疑惑、简单、善变、好强、无奈、孤独、脆弱、忍让、气愤、复杂、讨厌、嫉妒、阴险、争夺、埋怨、自私、无聊、变态、冒险、好色、善良、博爱、诡辩、能说、空虚、真诚、金钱”。再看同一专辑中的单曲《悲伤的梦》(窦唯词曲):“到底怎样才算好不算坏?到底怎样才能适应这时代?我不明白。太多疑问、太多无奈、太多徘徊!难道真是从来就不应该?难道真是根本就不可爱?我不明白。太多疑问太多错误太多感慨(无奈)。 ”歌词直接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彷徨与呐喊,体现出曲作者对社会与生命的关怀。这种对社会与生命的关怀在之后的专辑《艳阳天》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所不同的是这部专辑中的作品逐渐淡化了与社会的对抗,逐渐呈现出一种近乎灰色的抒情。这种灰色的抒情被曲作者塑造在一片虚灵飘远的音乐氛围之中。例如专辑中的单曲《窗外》(窦唯词曲)。乐曲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场景,即窗外的美景与窗内的自我。窗外是绿色原野,有白云朵朵、有晚风吹、有彩虹美,更有你灿烂的微笑;面对窗外我只能“拼命的奔跑”,“忘怀(自己)是从哪里来”,“只能相信你比我明白”。可见,看似普通的抒情歌曲实际反映了生命意识的觉醒,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些许自我的迷离。乐曲描绘了一片飘远、迷离、如画如幻的音乐氛围,形象而艺术地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些许的迷离。可见,窦唯前期作品抒发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反叛、呐喊与无奈,在对社会批判无果的情形下逐渐转向了无奈的灰色抒情。这一点同影片中对小人物感情世界的描绘不谋而合。

其次,影片中对小人物李米精神世界的描绘。

电影《李米的猜想》叙述了女出租车司机李米在寻找失踪男友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故事情节紧凑、悬念横生,传达出物欲社会里个人在极端生存状态下的迷失——李米在四年等待中迷失了爱情和自我,方文为求得李米家人的认可迷失了自己,两个毒贩也是如此。对于迷失了自我的李米来讲,爱情梦想像窗外的美景一样向其招手,而被困窗内的李米,只能寻梦一样的“拼命奔跑”;执著于爱情梦想却无法实现的李米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无奈的灰调色彩,恰似窦唯的灰色抒情。

再次,曲作者的灰色抒情与主角李米的内心世界。

影片主题曲选取了窦唯《艳阳天》专辑中的单曲《窗外》。比起之前的《黑梦》专辑,这首乐曲虽在情绪上明朗不少,但仍弥漫着灰色的抒情气息。我们来看《窗外》的歌词:“窗外、天空、脑海无穷、绿色原野。你灿烂的微笑,我拼命的奔跑!远处飞过无缘到村落,日落船又归。看那天边白云朵朵片片,就在瞬间你出现在眼前。还看到晚风在飞,还看到彩虹美。窗外天空脑海无穷,我早已忘怀是从哪里来,也只能相信你比我明白”。乐曲在一片飘远、迷离的音乐氛围中艺术地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迷离,是一首较成功的有氛围和意境的音乐作品。乐曲原本表现了曲作者窦唯个人的心境与感受,用到影片《李米的猜想》里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角李米的内心世界——对爱情的追求与自我的迷失。

由窦唯单曲《窗外》改编而来的影片主题曲,音色更加晦暗、秀美,增添了女性的柔美气质,像是李米悲情恋爱的独白,飘逸而摇曳,直观地再现了主角李米的内心世界,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迷失。整首乐曲灰色的抒情气质充分渲染了现代社会小人物的悲剧色彩,强化了影片的张力,也唤起观众深一层的共鸣与思考。据说影片主角扮演者周迅最先提议由窦唯担任配乐,因为她感到这些音乐的气质(指窦唯的《艳阳天》专辑)与电影主人公李米的心境特别贴和。③可见片尾曲《窗外》准确地描绘了影片主角李米的精神世界,参与并提升了影片对人物的塑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称得上是点睛之笔。

二、曲作者创作风格与电影作品的内在气质

窦唯的音乐风格纯净而空灵,从《黑梦》到《艳阳天》《山河水》,从《幻听》《雨嘘》《暮良文王》到《早春的雨伞》,一路走来,窦唯的作品逐步远离尘世喧嚣,渐入湖光山色、虚幻缥缈之中。有人这样评价其作品:“他常常会将听者带入一种飘远的境地,或一幅山水画,或一篇秀丽文。”④虽然他以摇滚乐起家,但其作品却含有一种宁静平和之美。这同电影的风格恰相契合。

电影《李米的猜想》表面虽然由一系列离奇的事件贯穿影片始终,但繁杂的背后却是李米纯净而执著的情感追求;影片的表层是悬疑、躁动与无常,影片的内核却是安宁与纯净。这安宁与纯净的部分恰与曲作者窦唯的音乐风格相契合。

这种契合鲜明地体现在音乐对影片氛围的渲染上。例如影片尾部偷拍一段的配乐,情绪的渲染可谓神来之笔。为找寻失踪男友方文,李米经历了诸多波折。究竟方文身在何处、是否仍爱着李米,成为影片的一个悬念。影片结尾李米无意中发现方文偷拍自己的录像,才明白男友一直在她身边爱着她。这观看偷拍影像的一幕既是悬案揭秘的场景,又是李米情感的回归。如何将并不光明的“偷拍行为”进行渲染与升华,从而达到影片的表意是影片配乐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来分析这段配乐。

影片配乐采用了原生态歌唱、说唱、吉他、钢琴等不同风格的音乐材料,音乐材料虽然繁杂,但整段乐曲却是自然而和谐的:在统一节奏与情绪的控制下,不同音乐材料衔接自然,从不同角度诉说了同一个主题——甜蜜而艰难的爱情之路。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这段配乐从听觉部分补充了视觉材料言之未尽的部分,即李米爱情的心路历程;从音乐表现的形式来看,乐曲风格虽偏向摇滚、但却呈现出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平和之美。不同于其他具化的音乐表情渲染,窦唯空灵、飘远的音乐在视觉动作与听觉诉说之间留下了一个空间,一个既可表情又惹人思索的空间。该段配乐将“偷拍”这一视觉行为艺术化;同时也把李米的情感投入一种遥远、空灵的音乐氛围中;并不光明的偷拍行为,在特定情景与特定音乐的渲染下,变得华美而动人。

从另一个角度讲,该片段配乐在配合李米情绪过渡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李米意识到失去恋人的苦涩(女声中低音区黯淡的叙述),到观看偷拍视频后情感的回归与升华(女声高音声部较明亮的抒情),音乐给予视觉材料以较好的配合与渲染。

总的来看,该段影片的配乐很好地填充和渲染了影片视觉材料留下的空间,曲作者的人文情怀与空灵、飘远的作品风格,直接渲染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曹宝平讲:“他的音乐具有不俗的气质,与影片《李米的猜想》的内在气质非常吻合,可以为整部片子的节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⑤窦唯认为该影片“在焦躁忧虑的表象内表达一种宁静平和之美,这与自己对音乐的追求是符合的”⑥。可见影片导演与曲作者人文关怀的一致、影片风格与音乐风格的一致、影片视觉材料与听觉材料的互补,是该片配乐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曲作者的音乐表情与电影的社会表达

纵观影片主要曲作者窦唯的音乐创作道路,我们会发现其早期作品表现了一种对社会的批判,在对社会批判无果的情形下逐渐转向了无奈的灰色抒情,之后便逐步远离尘世喧嚣,沉浸在个人的主观世界之中。我们可以从其出版的一系列专辑与作品中明显体会到这一点。其音乐作品主要表达了曲作者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当然对社会的批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社会的批判既可以表现为摇滚乐似的反抗与呐喊,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平静的灰色抒情,后者对社会的批判虽不及前者明显,但却更具力度。当把这种灰色抒情安放到李米这个承受了诸多情感磨难的小人物身上时,其对社会的批判尤为让人心动。

影片《李米的猜想》故事情节紧凑、悬念横生,极富张力:一边是李米与方文的执著爱情,一边是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正是这种张力和对抗造成了李米的爱情悲剧、促成了影片的社会表达,即对小人物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和对物欲社会的强烈批判。影片的表层由一系列离奇的事件贯穿始终,充满了悬疑、躁动与无常;但繁杂的背后却是李米纯净而执著的情感追求,影片的内核是安宁与纯净。因而不只主角李米遭遇的一系列离奇事件是对社会的批判,磨难背后李米的精神世界更是批判社会、发人深思的猛料。那么影片主角李米的精神世界是靠什么刻画的呢?除去演员周迅的精彩演绎,音乐是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主角李米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是实的,而李米的内心世界则依赖于观众的感受与想象,是虚的;这就为音乐的发挥留下很大的余地,音乐可以填充和渲染影片视觉材料所留下的空间。曲作者的人文情怀与作品风格,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影片的再次创造。这里影片选择的是窦唯的灰色抒情作品《窗外》。曲作者的音乐表情被恰当地应用在影片主角李米的心灵刻画上,从而深化了影片对社会的批判,强化了影片的社会表达。

综上所述,影片曲作者的创作风格影响并塑造了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影片主要曲作者窦唯的音乐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对电影作品《李米的猜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刻画人物心理、烘托影片氛围以及深化影片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音乐作品参与并深化了影片的社会表达。

注释:

①② 窦唯以摇滚乐起家,凭借其音乐天分,逐渐向纯音乐、即兴音乐过渡,其音乐创作经历了较大变化。虽然如此,其作品中也呈现出一些相对一致的部分,即窦唯作品中呈现出的对生命的人文关怀以及其作品中透露出的灰色抒情。

③ 《窦唯复出为周迅新片配乐》,http://sjzrb.sjzdaily.com.cn/html/2008-07/03/content_105452.htm。

④ 周三军:《我的湖光山色、我的世事无常——从中国的传统哲学看窦唯和崔健》,《艺术评论》,2004年第7期。

⑤⑥ 《〈李米的猜想〉导演曹保平揭秘窦唯电影配乐》,http://ent.qq.com/a/20080909/000069.htm。

[作者简介] 冯丽娜(1979— ),女,山东临清人,厦门大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临沂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理论教研室主任,沂蒙民间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与传统音乐文化、电影音乐。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音乐分析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