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萍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门诊部(湛江524048)
笔者自2006年至2010年,应用八正散加减方治疗泌尿系感染48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泌尿系感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20岁以下者5例,21~30岁15例,31~40岁者20例,41~50岁者6例,41~50岁2例。病程最长为2年,最短为2d。对照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最大65岁,年龄最小15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2d。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①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尿路感染症状;具备上①、②两项可以确诊,如无②项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临床表现:两组病人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部分病例伴有排尿困难,小腹胀痛。个别病例有寒战、发热、恶心、乏力、腰痛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两组病人尿常规检查均有明显改变,尿蛋白(+)、白细胞(10个至满视野)、红细胞(10~20个),少数病例(3例)可见肉眼血尿,发热病人均有血象升高等现象。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八正散加减方:白茅根30g,鱼腥草、金钱草、生地、扁蓄、滑石各15g,川木通、黄柏、牛膝各10g,香附、甘草各6g。1d1剂,水煎分2次服。15d为1疗程。随证加减:偏阴虚者加旱莲草12g,女贞子15g,知母10g。偏阳虚者加巴戟天15g,菟丝子20g,仙灵脾12g。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g,白术20g。腰痛较甚者加杜仲10g。桑寄生20g,没药10g。小腹刺痛者加王不留行15g,白芍10g,延胡12g。白带量多者加马齿苋10g,芡实20g,白鸡冠花15g。尿道灼热感明显者加重滑石、扁蓄的药量。
对照组:口服氟哌酸胶囊,每次0.2g,1d3次,15d为1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清热解毒抗菌的中西药物。
观察项目和方法:治疗前后及中间,两组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尿和血常规,尿细菌学检查(尿菌培养计数或尿沉渣革兰氏染色查菌)等情况的变化。
治疗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试验技术标准分为4级。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痊愈和显效作为有效病例,按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评价标准按5级标准评定: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同时计算细菌清除率。
治疗结果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χ22=0,P>0.05,两组显效率对χ2=9.8823,P<0.01,两组治愈率对χ2=7.0692,P<0.01。
典型病例 陈某,女,55岁。2006年10月16日初诊。昨日小便短频,伴有尿道下坠,尿道口不适,化验小便有中等红、白细胞,今晨体温37.4℃,下肢发酸,出汗,大便量少,诊为膀胱炎。舌唇皆红,苔黄厚腻,脉沉细略数。辨证为:郁热下注膀胱,治以清心泻火、利尿通淋。中医诊断:热淋。方用八正散加味:生地25g,丹皮、黄柏各10g,川黄连、川木通各6g,车前子、白花蛇舌草15g,白茅根30g,焦栀子12g,香附、甘草各6g。水煎服,1d1剂,服药3剂后热退,体温正常,小便下坠感消失,尿量较多且舒畅,脉缓和;黄苔减退,舌红少津,唇略干,此时考虑壮火虽去,但阴液略伤,故治宜养阴,续清余热。用石斛30g,玉竹15g,知母10g,扁豆花20g。煮水当茶饮,以善其后。
讨 论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急性发作期类似“热淋”、“血淋”,慢性发作期类似“劳淋”。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病因病机则与饮食不节、外感病邪、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上述病因可致湿热壅结、肝失疏泄、脾肾亏虚等,均可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或膀胱气化无权,故致淋证。本病在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特别是以女性最常见,约有30%妇女一生中曾经历过尿路感染,而约有6%妇女每年患一次症状性尿感[1]。八正散加减方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能,为治疗热淋的常方,凡属湿热下注、小便淋沥不畅、尿频、癃闭不通,证属实热者,皆以本方治之。本人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淋证”,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几点如下。
1 认为本病在急性阶段多见湿热壅结下焦证候,故清热利湿为治疗大法。常在清利以后明显缓解,但若停用清利过早,病情反复较大,检查患者的尿液,往往有脓白细胞等物,吴鞠通《温病条辨》“治外感如将”,有去邪务尽之意,用于本病以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2])。
2 选择有高效应的药物[3],避免大剂苦寒药,特别指出,木通一药,决不可用有损肾脏的关木通。而应用无肾毒性的川木通,也称淮木通。笔者习惯用金钱草、白茅根、鱼腥草、白花蛇舌草、黄柏、滑石、石韦等药。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有的还有止痛、止血、排石、消肿、抗菌、抗病毒等作用[4]。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凡清热解毒药物,无论在体内外,均有直接杀菌或抑菌、抗病毒或提高免疫的作用[5]。其中滑石是较好的渗利之品,每当遇到尿窍涩痛不爽的患者,屡用屡解。正如《本草纲目》云:“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清尿之窍”。
3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如急性期治疗不当则易成为慢性,且反复发作,因此早期治疗,务必彻底根治。是治疗本病的关建所在。
4 本病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愈后易复发。为此,在用西药控制病情后,一定要用中药以善其后。这样就能得到根治。
[1]杨霓之,黄春林.泌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人民卫生出版,2000:275.
[2]杨霓之,黄春林.泌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4.
[3]李克错.中医一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42例[J].陕西中医,2003,24(12):1089-1090.
[4]钟立敏.白花蛇舌草的药物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1,18(4):15.
[5]叶橘泉.肾盂肾炎证治[J].中医杂志,198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