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平,张保明,岳太双,李乙江
(云南省芒市畜牧兽医局,云南 芒市678400)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的顺利改革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实施,动物防疫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严峻,要求更高。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是预防,重点在管理,关键抓落实。芒市是云南省德宏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州的畜牧大(县)市,2011年末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9.69万头、5.34万头、1.99万只、84.58万只,其中奶牛、水牛存栏3 245头,肉奶蛋总产2.72万吨,畜牧业产值4.7亿元。近年,通过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的软硬件,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新路子,芒市取得了明显效果。文章结合开展的动物整村推进的具体情况,总结归纳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根据云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文山会议”精神,按照省、州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要求,芒市把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示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进一步突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确保全市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1.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确保质量”的要求,市、乡(镇)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乡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乡)政府办、畜牧兽医、财政、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召开动物防疫整村推进专题会议,就具体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本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特别是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与规模养殖场、各村委、乡直各站办所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目标管理责任书,与明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2 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各乡镇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成立防疫突击队,分组对坝区、交通沿线进行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对山区、半山区住户相对集中的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对其他养殖密度较低、住户分散的地区仍然用分片包干的免疫方式开展,对补栏或漏免的家畜由所在村委会防疫员适时开展补针工作;散养户除种猪外,实行三针同时分点免疫注射(猪左右耳根部及后臀部);对规模养殖场(户),派兽医站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按免疫程序免疫。
1.3 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创新培训模式 经过业务部门认真研究、讨论,选择防疫基础较好、畜禽存栏相对较多、分布重要交通要道沿线的遮放镇、三台山德昂族乡为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示范乡(镇),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的路子,加快转变动物防疫工作方式。选派精干人员到文山等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先进示范地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组织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到示范乡镇现场观摩培训,并与文山等地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确实做到现场办公、现场培训学习、现场总结,创新了培训模式。
1.4 加强宣传和培训,建立整村推进保障机制 通过会议、广播、新闻简报、板报、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工作认识和防疫意识;通过多媒体、现场操作示范等先进实用的培训方式,加强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和规范操作技能。
芒市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开展虽然仅半年多时间,但其发挥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现在,遮放镇、三台山乡的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已经完成,州、市领导在视察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后,予以高度评价,特别是三台山德昂族乡,认为创建工作方向对头、方法对路,为全市的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建立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1 整村推进取得成效 从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示范村乡镇的效果看,确实实现了省、州业务部门提出的“两确保、两减少、四提高”:即确保辖区内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确保没有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畜禽免疫反应率和死亡率减少,免疫反应率平均约0.45%,比整村推进前下降了0.04个百分点;2011年猪副反应死亡比2010年减少41头,副反应死亡率下降27.1%,牛减少2头,副反应死亡率下降28.5%(见表1),两项指标远远低于 “猪、牛、强制免疫应激反应率和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和0.2%以下”的要求;“四提高”,即免疫密度明显提高,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4种强制免疫病种因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5%以上;二是免疫抗体合格率特别是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明显提高,猪瘟、猪口蹄疫、牛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抗体合格率分别提高4.71、21.38、0.46个百分点和14.55个百分点(见表2);三是疫苗利用率明显提高,疫苗利用率达95%以上,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防疫员工作效率、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操作更加规范,免疫档案等痕迹资料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表1 强制免疫反应死亡比较 (头)
此外,通过整村推进的开展,推动了政府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了村、组、农户的防疫意识,调动了其配合进行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上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村、到组、到户。
2.2 整村推进取得经验 动物防疫工作模式是:以乡(镇)党委政府主导,以乡镇兽医站和村防疫员为中坚力量,抽调州、市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监督,积极协调村社干部配合,调动市、乡镇各有关部门参与,形成合力突击,集中免疫,整村推进。这一工作模式改变了过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上层轻基层的做法,使工作重心下移,与当前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的精神相吻合,与省、州要求的党员干部“进千村入万户”服务群众、开展“四群”教育的精神相吻合,真正贯彻落实了动物疫病“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资金、人员、技术、防疫物资等方面都充实到动物防疫第一线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使其能够胜任起日趋严峻的动物防疫工作,为下一步全市、乃至全州全面推广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动物防疫整村推进试点情况看,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村防疫员的疫苗稀释、畜禽保定、免疫注射、免疫档案填写等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等的培训,以及进村入户、法律法规宣传、免疫副反应出现的处理等方式方法培训,要尽量减少纯理论的照本宣科或直接走出教室,采取现场讲解、现场演练、现场实践的模式,效果显著,而且容易被接受和消化吸收。
通过示范乡镇的工作情况来看,由于政府主导,采取把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纳入村干部的考核管理、纳入事业单位乡镇改革考核、村组不接受免疫的取消低保及各种惠农政策等措施,对提高村两委、村民配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开展防疫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有州、市级专业人员在现场、随机的监督检查,对收取的劳务补助费(每头1~2元)由所属片区村防疫员收支,而且对不履职的防疫员给予现场解聘,有效促进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级防疫员待遇低的问题。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上是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渡时期,存在着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与动物防疫工作严重滞后的矛盾;另一方面,动物疫病的病源变异加快、传播增速、范围扩大、危害面广而大已经成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我市在开展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动物防疫经费不足、养殖场户防疫意识淡薄、饲养方式落后、动物防疫责任制不健全、疫源堵截难度大、从业人员素质低、村防疫员待遇偏低等问题,影响了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和群众的免疫积极性,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影响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威胁到地方的公共卫生安全及食品安全。
全面推进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转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创新措施,切实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长效监管机制,是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4.1 建立动物防疫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需费用的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及与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相适应的保障金费增长机制。
4.2 建立完善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充实乡镇兽医干部队伍,完善村级防疫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制定村级防疫员的聘用、从业资格等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彻底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使村级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4.3 提高动物防疫效果监测能力,完善动物防疫效果监测化验室设施建设,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免或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有效解决畜禽在产地、运输、销售过程检疫的薄弱环节。
4.4 推进畜禽养殖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监管、指导力度。
4.5 落实动物防疫专家组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难点、对免疫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寻求适应当前动物免疫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