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杨
把脉欧洲
——兼论欧债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鞠 杨
欧债危机,频频见诸报端、荧屏和网络已经两年之久,盘旋在欧洲上空的阴霾却挥之难去。欧债危机火起希腊,迅速波及“欧猪五国”,并向欧盟核心国家蔓延。欧洲各国债台高筑,政局动荡,乱象丛生,谁能拯救欧洲?
欧洲遭遇“滑铁卢”,欧元崩溃论甚嚣尘上,欧洲联盟面临解体的危险,欧债危机何去何从,耐人寻味。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欧盟,何以转眼沉疴缠身?
欧债危机旷日持久,欧洲兴衰影响全球历史,世界格局大变迁即将来临吗?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业危机交替,世界金融体系将如何改革?欧元区各国身陷泥潭,当代资本主义运行问题何在?
把脉欧洲病人,本文将细说欧洲债务危机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探寻欧债危机解决之法,发现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的变迁之路。
前奏——生存在金融动荡的世界里
危机正在上演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标志着一个金融动荡不安的时代来临。2009年底,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之际,迪拜再现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露出端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怎一个乱字了得。从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来看,迪拜危机、欧债危机都不是孤立的事件,阿联酋和欧元区国家都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得了“流感”。放眼全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非孤立事件,美国债务危机不容乐观,中国地方债危机若隐若现,巴西、越南、印尼等国债务缠身,一个主权债务危机的时代已经来临。
冰岛前奏曲
2012年3月5日,冰岛前总理哈尔德站在雷克雅未克一个特别法庭的被告席上,接受审理,成为世界上首名因为应对金融危机不力而被控告的政府首脑。冰岛,一个人口只有32万,人均GDP位居世界第4位的富庶小国,2008年10月宣告“破产”,成为金融危机中倒下的第一个主权国家。
冰岛是“孤立”的岛国,一个非欧盟的欧洲国家。“破产”后的冰岛,苦于没有“嫡亲好友”的接济,一度动了念头要申请加入欧盟,想必大树底下好乘凉。哪知欧盟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过一年光景,由希腊债务危机引爆的欧债危机便蔓延开来。
从技术的角度讲,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有所不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财政危机,是一国政府对其公共债务无法偿还引起的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是相对单纯的金融危机。高福利的欧洲国家政府公共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政府又要增加开支刺激经济,政府财竭力屈,债台高筑,危机近在眼前。
冰岛“破产”,其实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奏曲。
序幕——欧洲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9年10月,新当选的希腊社会党政府宣布,希腊当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2.5%,而不是前政府宣传的3.7%。消息一经抛出,欧洲立即炸开了锅,投资者立刻对希腊政府高达本国GDP120%的国债的偿还能力产生怀疑。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和惠誉相继下调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帷幕。
希腊的债务问题由来以久,2009年希腊财政预算赤字达到GDP的13.6%,公债总额更达GDP的124.9%,远远超过欧元区规定的3%和60%的警戒线。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举债投入巨额救市资金,而经济依然低迷不振,财政收入锐减,社会福利水平居高不下,希腊成了欧元区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欧洲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当国际金融炒家瞄准希腊时,悲剧也就在所难免。
2010年4月,希腊正式向欧盟求援。2010年5月2日,欧盟出台救援希腊的第一个方案,欧元区各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希腊发放总额为1100亿欧元的第一轮救助贷款,以解燃眉之急。
打响欧元保卫战的第一枪
当希腊国债遭到疯狂抛售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国债收益率也大幅上升。为了防止危机在欧元区蔓延,2010年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经过11个小时的磋商,决定设立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由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出资440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在金融市场上筹集600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2500亿欧元。据此,再有欧元区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可申请此项基金救助。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史无前例地宣布决定购买欧元区国家债券。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欧盟委员奥利·雷恩说:“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欧盟国家打响了欧元保卫战的第一枪。
发展——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欧洲恐慌
“欧猪五国”陷入危机
2010年11月和2011年4月,爱尔兰和葡萄牙正式向欧盟救助基金申请援助,成为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二和第三个欧元区国家,并分别获得850亿欧元和780亿欧元的援助。同时,希腊危机再度恶化。7月21日,欧盟紧急峰会,决定对希腊实施第二轮援助,让私人部门所持的希腊债务减记21%。然而,这一措施出台时已过时,21%的减记已无法应对形势的发展,援助希腊还须痛下狠手。
2011年7月,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收益率迅速接近7%的危机临界点,欧盟债务危机形势急转直下,从希腊危机扩大为南欧危机。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因为国名首字母的原因,被合称为“欧猪五国 ”(PIIGS),成为欧债危机中的热门词汇。
十月峰会意欲力挽狂澜
2011年10月27日,第二轮欧盟峰会上,欧洲各国经过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银行业提高资本充实率等三个议题达成了共识。欧盟相关各方同意,减记私人部门所持希腊债务50%,约为1000亿欧元;同意将杠杆化引入EFSF,最高杠杆比例为4~5倍,EFSF规模将达到1万亿欧元左右;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在2012年年中之前达到9%。
希腊债务减记50%,相当于为希腊减债1000亿欧元,为实施第二轮援助希腊计划创造了条件。希腊政府则从2011年11月底开始了艰辛的债务减记谈判。十月峰会,欧盟在团结抗灾上协调一致,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欧债危机形势愈演愈烈,欧盟的救援措施的升级却总是跟不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1万亿欧元的防火墙还来不及完成杠杆化,新一轮债务危机汹汹袭来。
意大利——最关键的一环
意大利作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三大债务国,债务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占本国GDP的120%,超过欧盟约束性要求的两倍,超过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四国债务的总和。意大利的债务结构中,短期债务规模较大,临近到期的债务是笔不小的数字。据彭博社数据,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意大利需要偿还的债务额为4031.6亿欧元,其中2012年第一季度要偿还的债务就有960亿欧元。
作为全球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债务国,意大利的国债有一半为欧洲外的投资者持有。一旦意大利抛锚,欧债危机会转化成世界银行业的全面危机,不但欧元区将万劫不复,全球金融体系亦将陷入灾难的深渊。
2011年11月9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利收益率上升到7.48%,达到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水平。11月14日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黯然下野,前任欧盟竞争专员蒙蒂被任命为意大利新政府总理。11月19日,西班牙财政部发行的新一轮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7%的警戒线,拉响西班牙债务危机警报,欧债危机正在升级。
高潮——战火烧向欧洲核心国家
情何以堪——法兰西被降级
欧债危机扩展到“欧猪五国”,作为欧元区发动机的法德核心已经感觉到了阵阵寒意。2011年8月,市场疯传法国AAA主权评级被下调的流言,法国银行业股票被天量抛空。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农业信贷银行等三大银行股票一度单日跌幅超过15%。流言过后,人心已是惊弓之鸟。
2011年11月10日,突然发生了标普公司对法国信用降级的“误报事件”,虽然标普很快加以纠正,信息已经扩散出去。可怜的法国,再次遭到戏弄。
2012年1月13日,标普将法国的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别至AA+。自从标准普尔公司1975年首次对法国主权信用进行评级以来,法国一直享有该评级机构给予的最高评级:3A。法国36年以来首次失去了3A评级。在国际评级机构的“不懈努力”下,欧盟德法两根核心顶梁柱,终于动摇了一根。
发债受挫——德意志未免独善其身
2011年11月23日,作为欧元稳定器的德国在10年期国债发行上遭遇挫折。德国发行60亿欧元的债券,最终只卖出了40%,德国央行被迫出手将余下的60%悉数买下。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德国的经济在欧元区是一枝独秀,长期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德国本身并无债务之忧。自欧债危机发生以来,德法一直密切合作,发挥着欧洲稳定的作用。法国被降级以后,德国将更孤独地承担救援的责任。
长期以来,在处理欧洲事务中,德国有意同法国保持微妙平衡,法国发挥政治主导作用,德国则贡献经济实力。法国不振,意味着德国要更多地冲向前台。德国当仁不让要处于中心的角色,然而德国人对此却很纠结。默克尔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德国人不愿花钱去解救那些南欧“懒汉”。2011年9月,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德国地方选举中惨败,间接表达了德国人对其政策的不满。
欧洲央行的无奈之举
与世界上其他央行控制通胀兼顾经济的双重职能不同,欧洲央行的主要目标是维持货币稳定。1998年诞生于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继承了德国央行的反通胀传统,在货币政策上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欧债危机开始以后,欧洲央行依然坚持欧元币值稳定,不肯贬值欧元,为债务国减债纾难。当然欧洲央行难以置身事外,坐视不管,无奈之下,已经多次出手购买欧元区国家的债券,以促进市场稳定。
随着债务危机的深化,大部分国家对欧洲银行担任“最后贷款人”的呼声日渐高涨。形势危如累卵,欧洲央行别无选择,只有变通“家法”,推出两轮三年再融资操作(LTRO)计划,以解决欧元区货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被称为欧洲版的量化宽松政策。2011年12月21日,欧洲央行启动了首次LTRO,向523家银行贷出了4892亿欧元。2012年2月29日,启动了第二轮LTRO,向800多家银行贷出了总金额为5295亿欧元。
欧洲央行为应对流动性危机实行的再融资操作(LTRO)有助于缓解欧盟债务国即将到来的还债高峰期,但不能改善欧洲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偿债能力,而LTRO放宽抵押品条件还可能酿成未来更严重的危机,影响到欧元的币值稳定。
暴风雨即将来临
2012年,是“欧猪五国”的还债高峰期,合计五国到期债务规模约为5715亿欧元。其中希腊440亿欧元,意大利3077亿欧元,西班牙1360亿欧元。2-4月和7-10月两个集中到期的时间段。3月20日,希腊将有150亿的债券集中到期,希腊再次告急,面临违约的风险。欧盟不得不赶紧落实第二轮援助希腊的计划。2月21日,欧元区财长会议终于敲定决定援助希腊的1300亿贷款。根据协议希腊政府将进行新一轮债券互换,对私人部门的债券实行高达74%的减记。3月12日,欧元区财长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个方案。让私人投资者承受高达74%的损失,欧盟事实上同意了希腊政府对债务有序违约。
然而,希腊债务危机还远未结束。债务减记74%和1300亿援助只是暂能避免希腊立即无序违约。据欧盟官员乐观估计,如果希腊经济2013年以后复苏,那么2020年之前仍然需要额外的500亿欧元援助。言外之意,第三轮援助希腊只是时间问题。更让人忧虑的是,欧盟将过多资金用于救援希腊及葡萄牙上,倘或意大利及西班牙出事,势必无米下锅。
展望——浴火重生还是折戟沉沙
欧元区会解体么吗?
2011年12月9日,欧盟召开布鲁塞尔峰会。此时,市场信心已经跌到底谷,评级机构降级和债市收益率飙升的消息不绝于耳,欧元即将崩溃的担忧在急剧蔓延。20年前的这一天,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召开,《欧洲经济和社会联盟条约》问世,决定了欧元诞生的命运。而20年后在欧盟的布鲁塞尔峰会上,欧洲各国的领导人却不无担心这样的纪念日还会有几个。
早在2011年11月,英国《每日电讯报》就曾报道英国在欧元区的各大使馆就已收到通知,要求为欧元区崩溃造成的社会混乱准备应急方案,并援引一位资深部长的话说,“欧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法国总统萨柯齐警告说欧元区有解体的危险。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说过,如果欧元崩溃,欧盟也会解体。
没有中间选择
欧元问世十年以来,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欧元的前途与欧盟的命运息息相关。或者欧盟和欧元共存亡;或者欧盟“名存”,而欧元“实亡”;或者前进一步,建立统一财政,或者倒退解体,分崩离析。总之,欧洲联盟处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要么浴火重生,要么折戟沉沙,没有中间选择。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说,欧元区要么加强整合,要么解体。
欧元区能否存在下去,取决于成员国如果退出货币联盟的得失比例。对于债务危机国来说,退出欧元区意味着重新获得自由的货币发行权,摆脱来自欧盟的缩减预算和削减赤字的刚性束缚,这一点已让希腊等“欧猪”国家忍无可忍。通过本币贬值刺激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也是不小的诱惑。对德国等经济良性国家而言,如果南欧诸国退出欧元区,甚至德国自己率先退出,就可以摆脱沉重的救援他国的责任,也是有利可图的。但是欧元区解体的代价同样十分高昂,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退出,都将支付巨额代价。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欧元区解体,会带来企业违约、银行体系重组、国际贸易崩溃等后果,第一年原成员国的人均成本高达8000至1万欧元,以后几年内,每年的人均成本都会有4000欧元左右。此外,还有高昂的政治成本,欧洲一体化进程前功尽弃,国际影响力一落千丈。因此,对于欧元,欧洲人不会轻言放弃。
欧洲还在努力
现实比理论更有说服力,欧元区如果不想散伙,就要有统一的财政。2012年1月29日,欧盟峰会就签署新的“财政契约”达成了共识。2012年3月2日,除英国、捷克之外的欧盟25国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了这一“财政契约”,其正式的名称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与治理公约》,规定成员国年度结构性政府赤字不得超过GDP的0.5%,对违规成员国自动施以惩罚。
与此同时,对于发行欧洲共同债券,欧元区各国逐渐取得共识。2011年11月下旬,欧盟委员会在《引入稳定债券可行性绿皮书》里提出了发行欧洲共同债券的三种方案。经过反复的讨论酝酿,2012年3月15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通过了赞成发行欧元债券的决议,但同时强调应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财政框架”。在危机面前,欧盟在加强财政联盟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希腊——欧洲不能承受之轻
欧元区的债务规模,并不比其他国家庞大。据统计,欧元区17国公债总额约为7.8万亿欧元,占地区GDP的85%。横向比较来看,美国的国债已超过GDP的100%,日本更高达220%。在世界三大发达经济体,欧元区的债务负担还相对较轻。此外,债务结构和还款能力息息相关。从债务结构来看,欧元区多数国家的长期债券都占七成左右,完全可以通过理财,用新债还旧账。
但是欧元区各国货币统一,财政独立,相互交叉持有大量国债,只要个别国家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就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希腊本身GDP占欧盟的比重只有2%,但通过多米诺骨牌的传导和放大效应,最终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欧债危机的问题并不在于欧元区各国无力偿还其债务,而是国际市场对欧元区国家能否还债缺乏信心,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越来越高,债务负担最终不可承受。这当然还与国际金融炒家对欧洲的蓄意做空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矛盾交织的欧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以“欧猪五国”为代表的部分欧元区国家经济面临结构性难题,长期增长乏力,高福利、高消费和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叠加,选举政治环境下改革阻力重重,各国政府债务长期居高不下,为债务危机的爆发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寅吃卯粮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欧盟形成了高福利的社会模式,政府的财政支出庞大,欧盟各国的社会福利占GDP的比重普遍在20%以上。特别是希腊、葡萄牙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加入欧盟以后,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迅速向德、法等国家看齐。例如在退休福利方面,希腊、西班牙及意大利的男性退休后所领取退休金约为人均年收入的10倍以上,远高于英美等国,甚至还有提前退休领取退休金的选择。南欧诸国的财政入不敷出渐成常态,政府负债节节攀升。希腊、葡萄牙等国加入欧盟以后,欧元区的银行低利率,刺激了信贷和消费增长,居民高消费习以为常。高福利、高消费导致社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不少欧盟国家经济增长期低迷,只有1%左右。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加剧了各国的财政负担。这种寅吃卯粮的高福利模式明显难以为继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部分欠发达的南欧诸国,希腊等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再度大量借债,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选民强大改革无门
欧洲各国长期实行高福利政策,工会势力强大,在民主体制下,为了选票,各派政党都不敢轻言削减福利。相反,为了讨好选民上台执政,不断许诺提高福利,导致各国福利水平一路上升,政府只有不断举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意大利前总理贝鲁斯科尼不是因为没有推动经济改革而下台,反而是因为他想改革而招致民意的反对。
在欧债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加剧了危机国家的政治动荡,政坛乱象从生,2011年“欧猪五国”无一例外经历了政府更迭。政局混乱,增加了谈判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危机解决的门槛,延误了不少时机。
制度缺陷埋下隐患
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没有统一的财政制度。虽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负债不应超过GDP的60%,政府赤字不应超过GDP的3%。但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几乎没有国家遵守。欧元区作为一个单纯的货币联盟,缺乏财政监督与转移支付机制,应对危机的资源动员能力不能与美国、日本等主权国家同日而语。
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使成员国减少了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无法通过货币贬值,增加通货流动性,减轻财政负担和刺激经济。政府调控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等国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绑在一起的欧洲囚徒
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超国家组织,其决策层面,仍然是以主权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危机,欧盟在制定重大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总要比事态的发展慢半拍。从欧债危机开始,欧盟领导人的高峰会议已经举行了17次之多。每一轮救助政策的出台,都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利益协调困难重重,谈判过程艰辛苦闷。
经过再三妥协出台的救助方案,往往力度有限,只能暂缓燃眉之急,而且始终存在能执行多少的问题。面对削减财政开支,减少政府赤字的要求,希腊等国都是打折扣的执行。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欧洲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难免捉襟见肘,难以出台前瞻性、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只能被动接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都是欧元惹的祸——欧债危机的美国因素
不可否认,欧债危机是欧洲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出了问题,欧洲自身难辞其咎。但是大西洋彼岸的好邻居和好兄弟—美国,远不是“局外人”。
欧元区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恶意投机的受害者。
特洛伊木马计
以希腊为例,希腊的经济状况达不到加入欧元的标准,但是美国高盛公司却利用所谓“金融创新产品”帮助希腊政府掩盖了高额公共债务,最终蒙混过关。事实表明,财政上问题严重的希腊成为日后金融大鳄袭击欧元区的后门。对冲基金大规模入侵欧洲,高盛等公司大肆投机,获取巨额利润,搅乱了金融市场,造成欧洲债务危机的系列反应。金融投机和恶意炒作是导致欧债危机的外部原因。
国际评级机构还是华尔街的评级机构?
欧债危机从酝酿发酵到步步升级,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评级机构“功不可没”。从欧债危机中观察,评级机构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操控能量惊人,将欧元区各国玩弄于掌股之间。评级机构掌握了金融资产持有人在金融市场上的命脉,扮演了“裁判员”的角色。只要评级机构一亮“黄牌”,金融市场立即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再亮“红牌”,一个主权国家的信用就面临破产。
然而,这些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又从何而来?欧债危机发生以来,欧元区各国吃尽了评级机构的苦头,虽然怨言不少,却没有国家质疑这一点。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公司,他们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很难说坚持了客观中立,观其行径,简直是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谁在唱衰欧洲?
欧债危机以来,媒体报道持续升温,“唱衰欧洲”成为美国媒体的主旋律,负面预判连篇累牍,“欧元崩溃、欧元区分裂、欧盟解体”成为媒体上常见的高频词汇。巴菲特说,欧元崩溃并非“不可想象”。格林斯潘说,欧元区正在瓦解。索罗斯说,欧元区正处于经济崩溃边缘。
美国人为何如是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次债危机以后,美国同样债台高筑,美国债务总额早已升破GDP的100%。打压欧洲,搞垮欧元,让国际投资机构丧失对欧洲的信心,大量资本流向美国,购买美债,才是一本万利。
生津造血——欧洲振兴还需时日
到目前为止,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驾马车以财政紧缩、削减赤字为前置条件,以解决流动性问题为目的的救助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从根本上讲,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要靠欧元区国家经济的增长。但是削减赤字和财政紧缩政策,只能使经济再度陷入衰退,政府收入进一步减少,削减赤字的计划落空,形成恶性循环。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欧元区国家是一群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从两年前希腊得病开始,爱尔兰、葡萄牙相继“中招”,意大利、西班牙“发高烧”,法兰西“感冒”。尤其是希腊,几度病危,已是气血虚弱、元气大伤,生命危在旦夕,靠欧元区国家为其输血度日。欧元区采用的西医疗法,治标不治本,几次手术以后,病人身体却日渐虚弱了。要想痊愈,还要借鉴中医的思想,标本兼治,增强病人体质,生津造血,才是上策。
从短期来看,欧债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最大因素。欧元区经济恢复还需时日,目前还不能排除再度恶化的可能,将影响世界经济较长时期处于低谷阶段。从长期来看,这场危机或将对人类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欧美力量此消彼长
欧债危机旷日持久,最终何时能解决、如何解决变数很多。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欧美实力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旦欧元一蹶不振,短期内难以产生抗衡美元的其他货币。失去挑战的美元,将独步天下。美元地位更加巩固,美国政府将长期享受世界货币铸造者的巨大红利。
从欧元区来看,仍然有背水一战、咸鱼翻身的机会。首先,从政治意愿来看,欧洲一体化的成就来之不易,欧洲大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欧元是欧盟的象征,也是欧洲人的骄傲,欧洲人不愿意看到欧盟的解体或在一体化进程上倒退。其次,从经济实力来看,德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依然稳健,实力并未受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具有科技、人才以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优势,从较长时期来看,欧元区各国只要能够协手共渡难关,欧元区不解体,欧元再度成为强势货币没有悬念。欧债危机是对欧盟的生死考验,也是欧盟加强整合,强化财政联盟和政治联盟,向纵深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多难兴邦,欧债危机可能使欧盟质变、浴火重生。
撬动世界金融改革
二战以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华尔街控制了世界金融命脉。美元作为世界通货,美国政府可以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将美国国债转嫁给持有其债券的外国政府和私人投资者。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享受了无可估量的美元红利。然而,美国人对此并不满足,并且长于“忧患意识”。山姆大叔一直虎视眈眈地监视着地球上其他邻居的发展,惯用金融手段打击潜在的可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并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定期“剪羊毛”,日本、俄罗斯、韩国以及拉丁美洲、东南亚国家都是曾经的受害者,当然这次受害者是欧元区各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不少国家的政要、学者对旧世界金融体系痛加鞭挞,全球金融改革的呼声强烈。欧债危机,触动了德、法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核心利益,法国总统萨柯齐已经祭出了金融交易税这一杀手锏。美国人制定游戏规则,美国评级公司充当游戏的裁判员,使欧元区各国在这次债务危机中深受其害。欧元区各国,痛定思痛,必将支持世界金融体系改革,改变不合理的金融游戏规则,建立世界金融新秩序。因此,欧债危机,可能成为撬动全球金融改革的阿基米德支点。
呼之欲出的资本主义4.0
从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世界上主流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危机不断,乱象从生。人们不禁反思,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出了什么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创始的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教条下,虚拟经济极度膨胀,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化肆无忌惮,暴利导致经济结构严重扭曲,经济高风险运行成为常态,大危机的来临早已不可避免。
欧债危机再度将问题暴露出来,不乏有识之士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再次自我更新的时间到了。英国经济学家、《泰晤士报》副主编阿纳托尔·卡列茨基就认为,欧债危机将催生新一代资本主义模式,并将其定义为“资本主义制度4.0”。卡列茨基认为前三版的资本主义分别是19世纪初的自由资本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式的资本主义和20世纪80年代初由撒切尔和里根开创的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货币主义。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虽然危机不断,资本主义还没有走到穷途末路、山穷水尽之时,今天的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自我扬弃的能力。欧债危机,或将开启新一轮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序幕。
欧债危机是自欧洲联盟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关系到欧元的未来和欧盟的生死存亡。作为地球上一体化程度最深的超国家组织,每前进一步都面临整体利益和成员国家利益的博弈。在本次欧债危机面前,欧盟这个上层建筑,相对于主权国家的脆弱性表现明显。大灾面前,欧元区国家只有同舟共济、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欧债危机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欧元区各国的命脉,并且牵动着世界格局的变迁。欧美力量的消长,对世界历史的走向影响深远。物极必反,穷则思变,欧债危机使当代资本主义运行中的缺陷和旧世界金融体系的弊端,彰显于世界面前,可能成为撬动全球金融改革的阿基米德支点,并开启资本主义制度新一轮变革的进程,从而成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
栏目主持:王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