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凭着坚毅的信念,执着、坚强地追求着自由,无论是狱中恶劣的生活环境,还是孤独难耐的精神折磨,时间的流逝都未曾让他放弃追求自由的信念,监狱长曾对他说:“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而安迪把信念交给了圣经,把生命交给了自己,从精神层面展示出一种恩泽万物的救赎,用一把别人眼里要凿600年的锤子,凿通了整堵墙面,挖出了通向自由的隧道。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而是两个词——“希望”和“自由”。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廉价的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渴望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渴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骨子里,残暴地禀性却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作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影片中的监狱是社会的象征,实际上是要把犯人彻底磨灭成没有力量,没有欲求,没有希望,没有灵魂的人。它象征着虚伪的秩序,罪恶的掠取,残酷的压迫。就像监狱长所说的“石头都要榨出血来”,反映了当时美国监狱的腐败和黑暗。
安迪是注定要与暴力的制度对抗,他带来了希望。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的坚决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暗挖地洞逃生。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化了的英雄。导演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希望”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观众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像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制度化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回到自由社会却只能“到此一游”,而瑞德因为约定却坚持了下来,找到了“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这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馆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平静的生活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片中的安迪俨然是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导演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一点希望,那就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什么区别了。 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
影片开始,随着警报的响起,镜头从犯人中拉起至高空,以一个俯拍的运动画面来介绍一个全封闭式的监狱,强调出一种牢笼感。摄影机的运动是规则的,快速的,这种运动风格正符合监狱的特征,遵守秩序与制度化。在影片的最后,安迪与瑞德在海边重聚,一个大远景的开放式构图,这种开放式构图是对自由的写意和象征,可以说这是自由之海,希望之海,也是救赎之海,此镜头与影片开始前监狱的封闭式构图形成巨大反差,自由令人神往,我们无法抗拒。
导演在影片的色调上以黑白灰三种冷色调为主,而在通向监狱的门口却设有一块绿色的草坪,绿色代表着希望,影片中,安迪在进行一周一信的活动时,画面色彩发生了变化,画面中开始出现红色的光线,整体的光线也渐渐变得柔和,这些正是安迪内心的变化。在影片的结尾,色彩变成了明调,太平洋海天一色,一片蔚蓝,与影片开始时黑白灰冷色调的运用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希望之色,自由之色,也是梦想之色。
安迪是理想主义者,始终生活在诗意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里。他虽身处物化的世界,内心却很超然。他真诚、睿智、坚韧、目光深邃、略带忧郁,即便身着囚服,仍显示出一种威仪高贵的气质。每每放风时,他总是独自散步,俨然漫步于公园,从容自若、步态悠然。他热爱生活,喜欢福斯特的诗和莫扎特的音乐、喜欢象棋的谋略、更喜欢用石头雕刻一些小物件,包括他亲手刻制的经常与瑞德对弈的那副象棋。安迪精通数字和理财,但只是把此技能作为安身立命的工具,真正渴望的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希望的自由世界,这种理想对他来说更为迫切,这是安迪实现自我救赎、奔向希望与光明的根本所在。监狱长发现安迪精通税务,将他调入相对清闲的图书馆,让他为全体警员填写个人税务账单,直到后来为监狱长贪污的巨款洗钱。这些足以证明安迪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
安迪在旧书堆里,意外地发现一张唱片,趁播音警员在洗手间,他将唱片放在唱机上,用钥匙将洗手间反锁,插上播音室的门,将播音器的所有开关打开。于是,莫扎特《今宵微风吹拂》那优美曼妙,荡涤心灵的音乐,飞出播音室,在监狱的上空飞旋……此时此刻所有的囚徒都立于广场,像敞开心扉的孩子,仰望高悬的扩音器,静穆庄严的聆听,此刻他们的心灵已随着音乐获得自由和飞翔,飞越高墙、飞越万里晴空……正如瑞德所说:“歌声有种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声直冲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监狱众囚徒仿佛重获自由。”安迪在播音室里,正无比惬意地躺靠在椅子上,双手枕于头下,双脚平伸于桌子上,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柔和地洒在身上,映在那张因音乐爱抚而倍感陶醉的脸上……当监狱长隔着玻璃狂吼,责令其关掉音乐时,安迪微笑的目光,柔和而坚定地直视监狱长,将音量开关旋转至最大,在暴力与权威面前,安迪坚韧和无畏的目光,使监狱长吃惊和退缩,此刻,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他心中的音乐,关不住他对希望和自由的渴望。 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心怀希望,就永远会有希望,既然看到了希望,便只顾风雨兼程……
总之,《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处处透露出的人性的光辉,安迪对未来抱有不灭的希望,他播种希望,救赎大众;在技巧层面的表现上,独具匠心,无论从故事悬念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展开都曲折惊险,不落俗套;另外该片道具的设计、音响的处理、流畅的镜头、剪辑的技巧、成功的表演都令观众满意。安迪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些完美化,与普通大众心中的英雄形象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无论如何,《肖申克的救赎》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