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电影的分类

2012-11-22 05:37董军华
电影评介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七喜公益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1]

虽然至今没有一个让业内各方都认可的完整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微电影” 以它的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成为2011年以来最火的视频形式。

微电影的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八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 推出八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而当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则可以看作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2010年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一触即发》, 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2011年,随着腾讯“9分钟”微电影计划、奇艺“城市映像”微电影计划、盛大“选美”微电影计划纷纷启动上线,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大举进军微电影领域,掀起新一波的微电影热潮,微电影显然已成为网络时代新宠和新的掘金热点。纵观微电影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广告式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与病毒式广告或者广告特辑最为相像。对有先见的广告主来说,微电影是有效的商业手段。在营销策划者看来,微电影是用拍电影的方法讲述品牌的故事、并实现品牌商业诉求的新营销手段。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被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2010年末,号称史上首部微电影的《一触即发》在线上线下宣传搞得轰轰烈烈。这是一部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投资过亿,充满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短片。后来又邀请莫文蔚出演第二集《忠于自由》,同样是大手笔请来戛纳广告节金狮奖得主的Antony Hoffm an担任影片的导演及摄影。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号公路》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灌输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得广告中的系列车型在部分城市出现热销。

而近来的七喜“穿越”等系列的微电影、益达木糖醇“酸甜苦辣”微电影,不仅因其故事情节大受欢迎,更是通过植入促销信息的方式让品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传。去年,发力于网络搞笑视频的七喜找到了才华出众的胡戈,拍摄了一系列的七喜微电影,已发布的有《七喜广告—“史上最温馨的情侣”》、《七喜广告—“圣诞节许愿”》、《七喜广告—“最绝的蝴蝶效应“》三支,情节极其夸张紧凑恶搞,糅合当下网络最爱的时空穿梭、日和动画、小月月、外星人等元素,作品在发布当天转发量已经过数十万。另外为家安空调消毒剂拍摄的《咆哮私奔谍战剧》,更是大胆反讽传统电影植入广告,以“广告植入电影”的方式制作。不可否认的是,灵活、有创意、更贴近消费者的低成本独立制作,确实比广告公司有更高的回报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广告商的青睐。

二、作者式微电影

与作者电影类似,这类微电影有着强烈的作者个人色彩。一是网友们的原创搞笑视频,代表作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孩系列m v、《看你妹之网瘾战争》等,这些视频并不带有商业成分,大多数只是网友一时兴起制作的,影响较大但时效性短;二是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或者年轻导演的作品,主要是毕业作品。这些短片成本极低,基本也不带商业性质,但制作精良,含义深刻,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电视或电影等媒介上播放,从而投入到网络上传播。某些优秀的作品时效性也很长。比如当年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伍仕贤的《车四十四》(拍摄于2001年,后获得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绿草地》,都引发了许多共鸣。

拥有深深本土情节,曾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纪录片拍摄的谢文君,在高中时代就拍摄《阿星来了》及其后的同样班底的《相送爱》,获得了逾百万的点击量和中山大学dv大赛最佳影片等奖项。后成立了粤拍粤掂工作室,聚集了一众热爱广州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以共同振兴“广产片”为己任。相继拍摄的《正在消失的羊城》、《第二次初恋》、《恩•宁》等温情细腻风格的微电影,以纪录片、伪纪录片(情节经过修饰)的体裁,记录广州文化,反映当代青年人的爱情观,社会观,商业痕迹很少。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更易于新锐导演和演员电影理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表达和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执著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天才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微电影的创作也为年轻导演今后的电影之路积累经验,这也将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三、电影式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与传统意义的电影短片最为类似,多由视频网站筹拍。2010年下半年,优酷开始推出自筹自拍自推的10部电影短片《11度青春系列电影》,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良好的结合,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部顶级专业制作的同主题系列微电影。加盟的11位新锐导演围绕“80后的青春”这一统一主题,各自创作一部短片。其中,以《老男孩》、《泡芙小姐》为主打的微电影系列反响热烈,所谈论的80、90后青春与梦想,困顿和矛盾,真诚地沟通与表达,直面人生,给人以激奋与理性,线上线下影响很大。《老男孩》片长42分钟,耗时16天,投资70万的微电影,让影片的导演和主演的真实组合“筷子兄弟”成为了真正的平民明星。

2011年4月12日,香港著名DJ、作家卓韵芝开始在微博宣传《你还可爱么》系列短片。“你还可爱么”团队邀请了十二位香港导演炮制十二套创意短片,务求将香港各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再次带到香港人眼前,让大家作出反思。藉此呼吁各位关爱多一些,靠近多一些。其中因为有卓韵芝、彭浩翔、杜汶泽、林二汶等明星参与,制作班底专业且体裁广泛感情细腻,赢得了不少眼球和赞誉。这些非商业性质、倡导优秀社会价值观的微电影,是值得好好保留和发展的。

2011年9月12日,由腾讯视频、湖南卫视、天娱传媒联合出品的“2011快乐女声--青春态度微电影”陆续上线,通过提出十个“敢不敢”的青春质疑,引出十个由“2011快乐女生全国十强”演绎的青春故事,这也成为国内首部集娱乐、综艺选秀、微电影为一体的系列作品。据金鹰网报道,刚上线两集的快女微电影总点击量已轻松过亿并直冲两亿,创门户网站点击量新高。

四、公益式微电影

这类电影主要是公益传播为主,随着社会中各种让人漠视的行为开始出现后,人们也越来越需要去传达公益。现在已经有较多的导演拍摄公益微电影,他们也是看准了微电影的影响力。2011年7月,张铭导演的《三个儿子》、《三个爸爸》,一经播出,短时内出现很高的点击率,网友们纷纷表示看过之后非常有感触,时下,明星做公益已经不罕见,但其实很多是为了去自我宣传,解决公益电影的资金来源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公益微电影需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每个人去看更好的关注,行动起来去做微公益,公益电影不像公益广告那样,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它需要不断地成熟化,才能较好的利用微电影的影响力。

五、预告片式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主要是用于传统电影和某些活动的宣传推广,将传统的碎片式预告片换成用微电影的形式来表达,更具有故事性,更容易吸引观众。在看到了微电影的宣传力度和受欢迎程度后,很多电影电视剧预告片宣传片开始用微电影宣传造势。在“微电影”概念被凯迪拉克炒热之前,网络红人胡戈就已试水广告式微电影。他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创意公社”,拍摄电影预告片式广告《鞋袭——总统的反击》预告片,在当时已经受到不少关注,后来也在微博上广为转发。许多明星也把自己的活动拍成微电影。例如陈坤在自己的“行走的力量”这一活动便利用了这一模式,对自己的这项活动进行推广。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 微电影一词的产生,不可否认是源于微博、微信的兴起,类似微小说、微情书等。事实上,微博、微信、微电影已经成为了“微时代”到来的独特标识。如果说微博碎片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微信碎片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微电影无疑正在碎片光影故事的讲述逻辑。从《老男孩》到《七喜系列视频》到《看球记》,我们看出,无论哪一类微电影的成功都是需要依赖原创优秀的故事、成熟创新的拍摄手法、话题营造、商业支持和渠道宣传的。说是微电影,但微投资不微利润、微成本不微技术、微片长不微深度。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猜你喜欢
七喜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打造中国首家网红商学院我当网红之王告慰亡父
李七喜:骄纵公主的逆袭
公益
七喜(英文原名7Up)
七喜
做了15年公益却依然不会“包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