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魁拔之十万火急》,各种思绪涌上心头。平心而论《魁拔之十万火急》并非是一部多么出色的动画电影,大体上只能算作模仿日式的热血少年的诚意之作。但如果从中国动画电影的总体水平来说,我们第一次看到国产动画电影中有专门的对作品的世界观和相关种族构成进行描述,这说明这部作品的主创们已经将体系架构作为重要的制作环节来进行考量,还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因此不论将这部影片称之为独特也好,说其是模仿也罢,至少这部动画电影在我国同类型作品中也算开创了先河。
一部影片想要成功首先定位要明确,也就是立意必须要有所指,特别是对于动画电影这点尤为重要,而在这方面,我国始终做得不好,似乎动画片就是为了给儿童观看,刻意的将其低幼龄化,仅仅是针对14岁以下的儿童观众,这便无形中损失了大量的观众基础。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模仿日本与韩国的动画影片,殊不知日本的动画电影观众定位是35岁以下的人群,这其中的差距之大可想而知。曾有位导演说过,不要把动画片看作是儿童片,而应该把其看作是类型片之一。这个举例我觉得对于目前我国的动画电影研究而言十分恰当。动画是表现的形式,而非叙事内容,并不是说动画电影就代表低级化简单化,《魁拔之十万火急》给自己的定位是热血,那么就更应该和低幼龄化划清界限。因此可以说在定位这点上《魁拔之十万火急》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作为我国首部热血少年玄幻的动画作品,青青树动画公司将其定位在14岁观众及以上年龄段非常适宜,这就为培养大量粉丝打下了基础。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的制作者们的诚意与雄心,5部每部85分钟电影以及每集22分钟共156集的剧场版,共历时2年由150多位80后动漫人才的参与,绘制12万张画而成,单单是这一系列数据,我们就应该表示赞许与鼓励。
《魁拔之十万火急》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就是各路妖侠为了防止魁拔危害世界,联手消灭魁拔,却不知道蛮吉小朋友本身就是魁拔的故事。似乎有人会说故事太过老套简单,但是故事简单本不是问题。皮克斯有条名言说得好:“Simple is the best.”简单的就是好的。讲述一个故事,叙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而这里面也涉及到了诸多问题,我们缺乏的是如何把一个故事讲述好,如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精彩的展现。
叙事包括故事内容和画面音响等方面,在影片制作的画面方面,《魁拔之十万火急》整个团队采用了与以往国产动画作品完全不同的制作流程,在每个分镜头剧本完成以后,都采用了3D建造大场景并且进行真实预演,并对空间中多重特效又进行了叠加,从而保证了最后的2D画面有着真实的空间感,画面层次感增强,呈现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2D世界。从细微的动作和光源处理以及打斗中“脉术”产生的气流烟火等都采用了CG技术,由此保证了视觉的冲击,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出品者的诚意,这些图画的美感和细节的重视,精益求精的态度换来的是真实感与观众的认同[1]。可以说至少在画面表现上,这部国产作品足以和日本的动画电影相媲美,也打破了心目中国产动画粗制滥造的印象。至于说影片的另一大优点即这部《魁拔之十万火急》没有采用国产动画惯用的说教方式,则在这里不必赘述,因为如果这一点都不能改进,那么国产动画电影做大做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但是既然是要进步学习,就更应该关注我们的缺点与不足。作为动画电影的主力军,80后看过太多的国外作品,其中不乏日本和欧美的经典之作。《魁拔之十万火急》中人物形象刻画虽然丰满,却始终有着模仿的痕迹,如何做到人物造型的独特唯一和丰满深刻的并举,是我们仍要琢磨和研究的方面。《魁拔之十万火急》虽然是我国的动画电影作品,却丝毫看不出我国的魅力特色,这是一种文化的迷失和缺乏自信的表现,比如在人物造型上,除了主角魁拔蛮吉像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其余人物更像是日本的热血漫画,明显感觉不到我国的文化底蕴,在学习中切不可丢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精髓,否则只能是饮鸩止渴。并且人物的形体表现始终缺少足够的动态展示,我们更多的是听到大量的口号,无论是练拳抑或妖侠间的决斗,动作变化实在太过于少,同一个画面可以包含太多的语言与情节,人物的表情太过单一,这和皮克斯公司的作品差距仍旧很大,因此总的来说《魁拔之十万火急》更像是对日本动画的一次模仿。而影片的主要问题依旧是两个字——叙事。比如在影片刚开始时,绚烂和画面和旁白将观众深深吸引,可是这短暂的几分钟,灌输的信息量过大,甚至观众还没理解就匆匆而过——以至于我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打魁拔,他究竟可恶在哪。特别是在影片最后的战斗高潮部分,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与描写明显欠缺一些流畅,无用的镜头太多。这就是叙事上的薄弱与生疏,节奏不能很好的掌握就会导致影片内容和观众的迎合心理背道而驰,一旦故事内容走向展现得过高或者过低,就会和观众产生心理落差,那么观众自然会失望。例如影片《魁拔之十万火急》中登船的段落,蛮吉和士兵的对决节奏太慢拖得太长,虽然一开始观众们能够被氛围带动起来,但随着蛮吉一次次被士兵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一次次的重复自报家门,以及周围妖侠的愤愤不平明显是有刻意渲染情感的嫌疑,只是为了表现蛮吉的正义感和侠义的气概,随之而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便是热血冲劲和期待的感觉渐渐消退,甚至有些不耐烦。这一段落的描写十分重要,是为后来的大混战高潮的铺垫,在节奏上有着积攒情感蓄势待发的作用。随后到了真正的大混战,两位将军在蛮吉的神兽到来时不堪一击,与之前刻画的形象完全不符,以及长脸大哥哥的始终无所作为都与观众的心里期待再次背道而驰,这些也都是剧本创作上的大忌。因为故事不是为了给人指导思想,而是为了与人的思想吻合,从而引起共鸣。当然,如果这部影片是以系列出品的话,那么后续之作仍有讲述和补救的机会,正如影片最后蛮吉所说:“到时各路高手都会到场。”因此,重视与符合观众期待是这部动画电影需要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人物的模仿痕迹较重外,一样可以发现情节上的模仿,蛮吉的身世是否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因为《火影忍者》中的鸣人不也是同样的情形吗?如果我们不能达到独创,那么就需要学会在模仿中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留其精华,舍其糟粕,为我所用才是核心。
总体来说,虽然《魁拔之十万火急》有诸多不足,但这部动画内力也算实足,没有因为到了后期而明显的质量下降,能够改掉这个国产动画电影的通病让人很是欣慰,这就让这部电影基本脱离了低幼的怪圈,让我们值得一看,有所思考与期待。其次,这部动画电影说明了一个问题,画面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做到精美了,但是叙事还是需要加强,毕竟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精致的幻灯片,不是吗?
注释
[1]闫晗.文艺生活•文海艺苑:一部《魁拔》,一个希望[J].2011,(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