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赛德克·巴莱》音乐分析

2012-11-22 04:04张倩茹
电影评介 2012年21期
关键词:巴莱女声德克

2012年在台湾上映的《赛德克·巴莱》主题曲《赛德克·巴莱之看见彩虹》由第1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原住民演唱新人奖得主拉卡·巫茂以赛德克语为电影作曲、填词,由大庆、林庆台、罗美玲等数十人合唱。《赛德克·巴莱》电影配乐由新加坡籍音乐大师何国杰(Ricky Ho)执掌谱曲与制作,通过60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演奏,呈现电影气势磅礴、悲壮恢弘的场景感受。近四个半个小时的影片《赛德克巴莱》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故事内容的真情融合,也取决于影片配乐的震撼入心。

在《赛德克巴莱》的配乐中,交响乐和土著居民原声乐的巧妙配合,让我记忆犹新,感受深刻。

一、土著居民原声运用

1.合唱

A.影片上部《太阳旗》,以土著人声男声集体合唱开场,使得影片的气势提升,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土著居民部落。

B.影片下部中,当部落为数不多的男人们终于回家与女人们相见时,大家跳起舞,男女声合唱起欢乐的歌曲。虽是欢乐的曲调,在影片将要结尾处,却愈发显得沉重。

2.女声吟唱

影片中,女声部分的独唱每次出现,总是能够让观众内心触动感伤。以个人的感觉来讲,像是一位老母亲在低低的讲述着自己孩子们的故事给我们听,不温不火的演唱,更是让我们心痛。

A.夜晚青年时期的莫那鲁道酒后躺在草坪上,美丽的星空让莫那鲁道沉迷,却蕴含杀机。

B.出其不意的处理:当出现部落族人与日本人激烈战争的时候,导演并没有选择像好莱坞大片似的音乐处理方式,用华丽的音乐来衬托战争场面,相反,用简单朴素的女声吟唱,配上无声且放慢的战争场面,对于观者而言,这样的搭配,反而能激起内心的悲鸣。

C.影片下部《彩虹桥》的开场,与上部截然不同,没有了向上昂扬的情绪,而是换做了清澈空灵的女声开场,铺陈了下部故事悲伤低沉的情绪,带观众快速的进入影片情绪中。

3.男声吟唱

影片中男生吟唱的出现,大多表现了男人们果敢刚毅的一面,积极昂扬的斗志,也从侧面反映出莫那鲁道孤独却不失灵魂慰藉的心理状态。

A.影片上部,莫那鲁道年老,在瀑布下看到彩虹,死去的父亲出现在莫那鲁道身旁,父亲唱起歌,莫那鲁道跟着父亲轻轻哼唱,这一幕,表现出莫那鲁道当时内心的纠结和不安,借着父亲的安慰,唤起了莫那鲁道内心的斗志。

B.与日本人开战前,莫那鲁道在太阳下边跳边唱,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将音乐处理为土著男声,表现出莫那鲁道不灭的斗志,又向观众传达出一丝不安的情绪,告知观众战事的残酷。

二、交响乐运用

在整部影片中,交响乐的运用在影片情绪转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几乎在每一次情绪的变化前,导演都低声铺陈了交响乐,令观众在不自觉中被引入。看上部《太阳旗》的时候,一开始,我便发现了这一特征,还觉得导演交响乐运用太多,显得繁复,到后来发觉,若是减去一部分交响乐,便会让影片在情绪的转化、包括场景的转化中显得生硬。

A.当日本军队进驻雾社,影片借用低沉的交响乐进行铺陈,而当场景转换为土著部落时,配乐及时改变为以土著乐器为主的音乐。在这时,我们便会发现配乐与转场的巧妙结合。

B.当看到花子认真梳妆后,在结婚一周年纪念日的当天被丈夫忍着痛杀死,音乐悲怆激进,令人心痛。

三、二者融合

影片中,不得不提的配乐优势,便是将现代交响乐与土著原声音乐相结合的做法,不但没有显得突兀,反而很震撼,作为观众,这样的融合方式,全程观影下来,我竟没有觉得不舒服,这样的配乐融合,让我记忆深刻。

A.在下部《彩虹桥》中,部落里的女人们为了给备战的男人们省下食物,集体自杀,这时的配乐,先是低沉的交响乐,又缓缓融入老妇人在上吊自杀前哼唱起的曲调,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互相融合,一低一高,不仅仅是影片情绪的响应,也是对女性角色的照应,孩子们哭着对自己母亲、祖母的挽留,让人哽咽。

B.下部影片播映至44分时,出现土著民族乐器跟交响乐的合奏,节奏欢快明朗,表现出土著居民的机智勇敢。

这样一部关于历史真实事件的影片,在这样一个快餐化的时代里,票房的成绩虽不尽人意,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能让人静下心来观看的电影,相比好莱坞影片华丽的特效,这样的影片虽然显得简单质朴,但是观后能让人心头发酸。对于一部好的、且特殊题材的电影来讲,恰当稳妥且能带动情绪的配乐更显重要。或许是自身是少数民族的原因,我对影片中女声吟唱的部分情有独钟,每每听到,会觉得心中一击。《赛德克·巴莱》中所传达给观众的信仰力量,不仅体现在剧情中,也融入了每一段配乐中。

猜你喜欢
巴莱女声德克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呢喃(古风,女声)
主持人的话
爱在山水间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
沙漠里的历险
二八定律
台湾之殇:当野蛮遭遇文明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