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戏曲表现形式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多彩多姿。尤其是舞台美术,打破一贯的框架,根据不同的题材、时代、故事和人物,或以实为主,或以虚为主,或虚实各半,或整体虚拟,自觉的凹显舞美功能,自觉的强化舞美作用,自觉的追求舞台美学,从而使舞台美术一跃成为新时期戏曲的嫁衣。
我供职的涟水县淮剧团长期坚持创作演出现代戏,长期坚持舞台美术的准确与唯美。为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淮剧节,剧团推出了大型无场次现代淮剧《有一朵兰花》(编剧:袁连成、李元芳、导演:戴大宝、许芹),该剧的素材取自于少女英雄刘胡兰的事迹,剧中的地点在山西文水县云水西周的山村,编剧演绎故事的方式采取了无场次的结构。无场次戏曲的风格,是空灵、飘逸和抽象,这就要求舞台美术也必须随之简约、灵动和写意。在讨论该剧的舞美呈现时,我力主采用“大表现,小体现”的舞美方法,即整体营造故事的舞美背景,舞美作为戏的底色和投影;局部时段、局部地区辅以实的道具点缀,形成一种写意下的写实,诗化中的纪实。主创人员比较统一的采纳了我的舞美主张,并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终于呈现出一幕幕充满现代审美的舞台画面。为体现山区地貌,我们将台板三分之二部分做成山坡、石阶式的平台;天幕上以悬挂的不规则的宽幅线条或表现山峰,或表现树林,或表现溶洞,或表现溪流;用几块卵石表现码头;用一袭佛幡表现庙堂……然而在大的写意背景下,局部的写实点缀则须真实而富有寓意。如茅草屋顶表现刘胡兰家的破旧草屋,几簇荆棘表现山野深处,拾级而上的野花表现山道弯弯,燃烧的火盆表现敌人准备行刑,一面巨幅的红布表现旗帜;黑色破朽的窗棂表现敌囚禁刘胡兰的庙堂;尾声中刘胡兰的再现,是站在一块斧疤斑斑的巨石上,如历史的丰碑,又似精神的高峰……
《有一朵兰花》的整体舞美体现,用抒情、简单、流动、唯美等诸多特征,共同铺陈出舞台美术的文学品质和艺术品格,给人遐想,给人震憾,成了戏的一件亮丽嫁衣,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从而在第五届江苏省淮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
我通过参加《有一朵兰花》的舞美设计,更加意识到新时期舞美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性,更加感受到创新的舞美给传统戏曲注入的时尚元素,更加体会到舞美在一部戏中也要“开口说话”,也要别样诠释,也要给戏增添准确而精彩的舞美语汇。
基层剧团尤其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剧团,没有经济条件搞舞台美术的大制作,然而又不能受钱的制约,影响戏的舞美效果,唯有用智慧弥补,用艺术填缺;唯有删繁就简,以简代繁,以点带面,以少胜多;唯有努力寻觅舞台美术的精神主干和倾述指向,努力设计出直抒主题的舞美形象。不争戏,不拖戏,陪衬戏,烘托戏,既强调红花下的绿叶,又显示绿叶上的红花。重创作,轻制作,重舞台美术的艺术体现,轻舞台美术的技术再现。
如何创作和制作当下的舞台美术,特别是基层戏曲团体如何本着简约不简单,崇尚不崇拜的的舞美基点,向现代观众呈现出更多更好具有时代审美的舞美作品?我将和我的团队继续摸索,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