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城市广场舞

2012-11-22 03:17侯慧
剧影月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街舞广场舞蹈

■侯慧

晨曦里,夜幕下,不管在哪个城市,总有一道风景会吸引人们的眼睛——来自四面八方数量不等的人们,他们兴高采烈、精神抖数地步入广场,结集方队,在悠扬如水或热烈似火的音乐伴奏声中翩翩起舞,他们或前进后退、或旋转甩手、或出胯扭腰、或踏踢跃步……尽情地舒展身躯、体验快乐。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有二、三十岁的小年青,场面蔚为壮观。

这就是以运动——生命科学为理念的广场舞,它以其旺盛的的生命力成为城市生活的文化景观。

一.广场舞兴起的社会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国内城市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个发展期,我们感受到不管是新城市的建设还是老城市的改造,政府关注民生这个宗旨,都能从这里得到了体现。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初见端倪,我们见到的城市不仅是楼变高了、路变宽了、绿变多了,特别是多姿多彩的城市广场建设,更为人们提供健身休憩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为广场舞搭建的,或者说广场舞是在这个平台应运而诞生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场舞兼收并蓄各种舞蹈元素,另辟蹊径,逐步正名,使这个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舞蹈,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崭露头角,继而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时至21世纪初,广场舞成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到全国中小城市。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与农民公寓相匹配的广场设施更是后来居上,广场舞又添一支农民新军。

广场舞的遍地开花,其普及速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广场舞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产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体育运动。有人会说夸张了吧?我说一点也不夸张,请问:有那一项体育运动有如此众多的人群,自发地、有序地、一天不落地(除雨雪等恶劣天气)参与其中?唯有广场舞。

二.广场舞繁荣的原因

延年益寿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广场舞恰恰为这种期盼提供了最便捷(跟着葫芦画样)、最经济(不花钱)、最合适(老少皆宜)的平台。广场舞氛围宽松,舞者随性,来去自由,自己把握。它的简易性(动作简单易学)、包容性(跳错重来,没人笑话你)、融入性(没有任何准入障碍)丝毫没有损害自身的形象,相反给它锦上添花。

一位地方报社记者问及一位年过七旬的赵奶奶,说:赵奶奶你舞跳得很美,有没有什么秘诀?赵奶奶不无自豪地说:你没想想,为我们伴奏的是国内一级乐师、为我们伴唱的全是大牌明星,这舞要是跳不好,你对得起宋祖英还是阎维文?几分幽默几分调侃的话语里,让我们感受到广场舞的舞者们,对他们置身于美妙的音乐环境是如何的自豪与满足。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注意到参与广场舞的人们,都有一种溢于体外的特殊气息,我想那就是自信与乐观。如果说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质,那么音乐无疑会塑造人的气质。实践证明音乐使人高尚。

可见,正是借助于流行音乐这个超强推手,促进了广场舞的繁荣;广场舞的繁荣又作用与流行音乐的普及,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广场舞离开了流行音乐的参与,广场舞是难以成气候的。

渴望交流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广场舞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舞蹈,更是一种群众集会形式,集会让人际产生广泛的交流,正是这种交流使各种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其中,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青菜萝卜。一些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一些科学健身的小窍门,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药膳……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广场舞为舞者实现了与人交流的愿望,让他们在那里结识朋友,获得友谊,接受科学,增长知识。这是它繁荣的另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广场舞能为大众热衷,关键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为大众量体裁衣,满足了大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对它繁荣的诠释。

三.广场舞领袖的产生

每个方队就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一般以团队命名,或以社区命名。每队一名队长,有的队伍人数较多,多达数十、上百的,辅配一名副队长,每队领袖几乎没超过两个人的。这有悖于一正多副的国情,不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吗?可那些大娘大嫂子队长们,恰坚信中国老古话:“猫多不治鼠”,“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古训,我行我素,硬是把队伍弄得四平八稳,妥妥贴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耐。

广场舞领袖们的产生,按自然法则进行,不管出身,不管地位,不受关系影响,不受物质左右,信任的目光、良好的口碑、热烈的掌声,就是他们的特殊选票,没有固定的选举形式,只有清澈见底的公正公平,唯一的规则就是“谁行谁当”。所谓行,指:在这个群体中,他必须是德艺双馨的带头人;他不但自己舞跳得好,还要与时俱进自编自导教别人跳好;他必须有较强的亲和力,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应;他必须有一颗真诚为大家服务的心,每天提前到达广场布好音响设备。所有的工作平凡又琐碎,苦比队员苦,累比队员累,且无任何报酬。若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地心甘情愿?一位何老师(队长)说得好:苦累是幸福的成本,当我看到舞蹈给大家带来快乐时,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说得多好啊!我记忆的长河突然又涌起那些莹莹波涛……

令人欣慰的是,时代发展至今,居然还有人怀揣奉献、不计报酬、热衷公益,这让那些打着公益旗号行中饱私囊之实的公益秀们,不得不脸红心跳,也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平添一份感动!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广场舞始终保持了一种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广场舞现象还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呐?让我们细细品味吧!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健身舞蹈之风逐渐兴起,并且越来越壮大,从开始的零星几个人跳,变成一群人在跳,到上百号齐跳,有的中心广场上已经近千人跳夜“街舞”。音乐上也多是《兵哥哥》、《好日子》、《我是小沈阳》。出现如此之夜“街舞”热,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业余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夜晚的健身广场,是饭后人们最爱的地方,广场免费的灯光,金色辉煌;广场免费的场地,宽阔敞亮。有的人跟着音乐加入方队起舞;有的人为那优美旋律、动听的音乐而驻足聆听,甚至陶醉。

从企业退休下来的毛女士参加了这个广场健身后,发现真的不跳不知道,一跳放不掉,越跳越年少,从今年3月开始一直坚持,都减去了12斤肉了,体型变苗条了。扭腰、转臀、踏步、甩手、转圈。她说她现在最讨厌的就是下雨,现在她已将舞蹈作为每日必须做的功课,想想大家一起在广场上跳舞多好呀,气氛融融,一起乐呵呵。在夜街舞中要是有个把男同志的,就算是凤毛麟角了。一般不是主动陪老伴来锻炼的,就是太胖被老伴逼着锻炼的,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在广场上也有须眉不让巾帼的,男同胞的动作也跳得有模有样,偶尔跳错了也是大大方方的请教辅导员。

这个活动太值得提倡了,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你不需要彼此熟悉,没有任何拘束和顾忌。简单的舞蹈和健身的理念成了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相处是那么的和谐快乐。不论社会层次,不论高矮胖瘦,不论舞姿熟练还是笨拙,没人给你打分,没人耻笑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各自随便无拘无束的。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变快了,没有耐心去练太极、舞剑呀那么多的套路;也没有时间到健身房去体验不同的健身课程,大家往往需要的就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方式,这种夜“街舞”没有很复杂的动作,又区别于舞台上穿着漂亮演出服的舞蹈,纯粹为自己而跳,为自己而舞。在音乐和运动里寻求身心健康。家住开发区的秦璐,每天晚上都会和闺蜜相约夜“街舞”,她说,她属于大龄剩女,因为晚上不用拍拖所以便和社会辅导员一起学跳舞。动作简单,运动量不像健身房那么大,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跳,感觉好就动作幅度大点,带劲儿的跳;感觉没精神就缓点劲儿跳,自己掌握,但坚持跳就一定会好。现在大家都说秦璐跳出了好气色,好身材,人也变得自信许多。

大家一起夜“街舞”多好呀,但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场面。在渔婆南路西面的广场上,有两支夜“街舞”队伍,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一队喜欢跳这种健身舞,一队喜欢跳交际舞,各自跳各自的蛮好的。可是这两拨人都把各自的音响声音开的太大,音乐沿着渔婆路传出老远,已经影响了附近市民的生活和休息,特别影响了家有上学的孩子的住户。6、7点钟的时候正是孩子写作业,复习功课的时候,再怎样的优美音乐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噪音,试想在这样环境下学习,孩子怎能安得下心来?建议大家要文明健身娱乐,要把音量调小,能移到离小区楼远点的地方跳舞那就皆大欢喜了,两支队伍可以分开距离进行健身,你退一步,她退一步,大家就都和谐了。相关部门也加以组织引导,文明有序的健身,抓住形成文明风尚的好时机,通过媒体宣传营造氛围。将各夜“街舞”点上的社会辅导员统一集中起来,到省里聘请专业的辅导员进行辅导。将原本单调的动作变换的稍稍复杂,甚至可以来点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引导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夜“街舞”中来。还可以分时间段分项目的来丰富我们的步行街广场,每周一个主题,将体育舞蹈和民间舞蹈,夜“街舞”等来个遍,跳跳她们拿手的扇子舞,秧歌,太极拳,剑舞,华尔兹,伦巴等。还可以再组织各个点来个健身舞大赛,让她们分批亮相,也丰富了广场上的项目。

猜你喜欢
街舞广场舞蹈
布鲁塞尔大广场
大学生将传统“五禽戏”改编成街舞
舞蹈课
街舞达人朱璐铭
广场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