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可以准确无误地形容这部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洛杉矶——这是个各种民族及多元文化聚集的城市。影片以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车事件为开头,仅仅展示了几个与此事故相关的几个人物。然后,镜头移转到了发生此次撞车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并分别向观众展示了这几个人物在这几十个小时内所发生的事情。
影片开头格雷厄姆在出事故的车中说“这就是接触的感觉。你知道吗?走在任何城市里,你都会和别人擦身而过,别人也会撞到你。但在洛杉矶,没有人会碰到你。我们总是像隔着层金属和玻璃。我想我们很怀念那种接触,我们只有互相撞击,才会感觉到什么。”这个社会是处于隔离状态的,每个人只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而很少与别人交流,所以不同肤色的人互不了解,总是让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偏见左右自己的行为,自以为是,结果是严重地伤害了无辜的人的尊严。
电影中的白人表面上持有尊重有色人种的态度,但却在骨子里头歧视黑人,而黑人,他们一面留意并憎恨着白人,另一面又歧视着亚洲人,与此同时亚洲人也歧视着其他有色人种。观众对头尾两次撞车的争吵印象深刻,影片开头的撞车,是亚洲人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侦探,两个人互相辱骂对方的族裔,歧视对方的种族。片尾的撞车,一个是诊所黑人女接待和一个是保险公司的亚洲理赔员,同样地两人互相攻击对方的种族。这种现象是令人可笑,又可悲的。恰恰是这样的互相侮辱展示了他们在异域的不自信,他们都在努力的讨好主流社会。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只有白人是主流,他们可以说伪善的话,他们的行为像个慈善家,而对他人的施舍的平等也是怀有目的的,遇到利益,马上露出真面目。如同那个伪善的检察官,喊着平等的口号,而实际上做着肮脏的交易。
《撞车》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仅仅因为偶然人与人、种族与种族、国度与国度发生了碰撞,继而造成了伤害,但因为人们往往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导致了一环套一环的敌视情绪,社会也由此而变得复杂起来。事实上,如果人们能将心比心地看待他人衡量他人,人性就会变得美好而单纯起来;如果人们的处境相似,同时又有对当时情况的相关了解,那么人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会完全一样。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对事物的看法千差万别,究其根本是由于我们对自身、对他人、对周遭环境的认识不同引起的,而这种做法均出于人类的本能。此部影片的背景是美国的日常生活,但所构建的却是不平常的短短几十个小时内发生的相互碰撞,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如果剧中人能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观众来看待当时发生的事情,即可清晰地看到与自己发生碰撞人的处境与想法,那么他们的看法与做法将大大改变,一切也都会有美满的结局。正是由于我们无法洞察到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这样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困扰而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误会,并最终酿成仇恨。
《撞车》所要表述的重点是种族主义。可能观众注意到了,影片的很多镜头令人无法忍受——不是因为它们血腥,而是变态,是一个人物对于不同种族人物的赤裸裸的侮辱,而这种侮辱还冠以“彬彬有礼”的外衣。与此同时,开头与结尾的喜剧矛盾更是让观众无法接受。比如,在影片开头,一名警官以“例行”的搜身性质对一名黑人女人进行性骚扰:他用手挡着这位妇女丈夫的面触摸她的私处;而在影片的结尾,这名黑人女人因发生车祸被困在了车中,而前去营救的恰是这名警官,为尽快把她从随时可能爆炸的车中救出,他必须把胳膊放在这名黑人女人的私处才能有效用力——这是多大的讽刺!曾经这个妇女就是因为这个警官的“肮脏的手”被性骚扰,就是因为那次骚扰她与丈夫发生矛盾继而开车出走而造成了今日的车祸。于是,她几近歇斯底里地大声哭 喊 着:KEEP YOUR FUCKING HANDS FROM ME!(把你的肮脏的手拿开!别碰我!)
此类荒诞的场景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影片还有另一名年轻的警官,与前警官是搭档,因为厌恶前警官对黑人的歧视而向上司申请调离岗位。但,后来他因为和一名搭乘自己车的黑人误会而发生口角,继而失手打爆了这个黑人的头,而这名黑人正是他上司寻找多年的亲弟弟。所以,他自己再影片中自言自语到:他只是歧视黑人,而我却杀掉了黑人……
这部影片的基调是极其沉闷的。其中有一幕是小女孩为了保护自己的黑人爸爸而用身体挡住了子弹(她爸爸在影片中的身份是一名锁匠,他曾经为了安慰自己受到惊吓的女儿,说自己给小女孩穿上了一件可以抵挡一切危险与伤害的隐形衣),而这一幕是那样的紧扣观众的心弦——但是奇迹出现了——小女孩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子弹是空包弹。子弹的用途是射杀生物并将其生命从地上送到天堂中。神迹当然不存在——小女孩只是侥幸逃离死神的魔抓。这一幕也告诉观众,只要误解存在,只要种族歧视存在,子弹就不会停歇射击。
影片向观众展示的是在一连串错综复杂的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这个高举民主与自由的国度里,不同人的不同生存状态。那是个因为恐怖事件而终日忧心忡忡的国度,人们的神经像拉满的弓一样终日紧紧地绷着,从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集体的焦虑症,也许这正是挤压与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终极结果。影片在布局上的最好之处是:所有的事件在按部就班中,体现着不同种族不同色种的人在这个繁华躁动的大都市中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感,一种心灵的焦虑。它的目的可以视作反对种族歧视,亦可看做反映社会现实。不管怎样,对于自身尊严的追求永远是每个人所想得到的,这种追求不因肤色、种族抑或地域不同而有所改变。其实,在这种挤压与碰撞下的自我个体的所求是很简单的:不过是寻找身心的真正自由。
影片在表层上解读的是种族矛盾,在内在深层探讨了人性善的相互转化以及人性恶的相互感染。《撞车》中的每一次碰撞,都是一波及一波的蝴蝶效应。
影片中导火索,应该说是从两个黑人贼开始的。从他们跃入银幕中开始,两个人就滔滔不绝,不停地交流着对于白人的看法,语言中饱含对种族歧视的讥讽。暂且不管他们对于种族歧视的感觉是偏见,还是为他们自己的抢劫行为找借口。但是,一出场,他们就为自己说辩,坦言自己是无辜的,他们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来进行抢劫的,这为下面的真实行动奠定了心理基础。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得知他们不满邻桌检察官夫妇对他们的冷眼与警惕(有可能只是他们自己的感觉)。表面上,他们因为这场冷眼与警惕而制造了这起暴力事件,但是,不容忽视的还有更为深厚的社会背景,不同肤色的误解与挤压导致了他们与社会为敌。而这深层的社会原因是否与检察官夫妇有关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但我们可以合理地延伸出,受他们抢劫之害的检察官,也正可能是种族主义这一思想体系的继承者。受到抢劫之后,检察官的妻子简恩开始对家里的黑人女佣恶言恶语相对,由此可以推断,她完全有可能确实在餐厅里和丈夫在一起时对两名黑人贼曾施以冷眼。影片在此将所发生事实与人物内心的想法以及语言的偏见组成一组首尾相接的圈环,有的是无形的,比如种族歧视,有的是显形的,比如施以抢劫。
影片中同时还涉及到了种族矛盾的另外一个派系:亚洲人。在影片开头的撞车中,一名亚洲人装扮的妇女不停地叫嚷着,咒骂着,而她的丈夫就是被两个黑人贼用车轧死的亚洲人,而她之所以如此匆忙的赶路,貌似是回去取某种货物。在影片即将结束之际,黑人贼安东尼放出了亚洲人,然而,影片向我们展示的最后一个镜头却是另一次撞车:这次撞车是由医疗机构的一名黑人女职员引起的。而这名女性人物正是引起警官脾气暴躁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名警官脾气暴躁的直接原因来源于父亲前列腺的痛苦,而在父亲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这名黑人女职员的官样习气,无疑加重了警官对黑人的偏见与仇视。所以,影片中的人物完全处在一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以恶开启的恶的情绪,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地升华扩大,终于以一种极致的暴力形式暴露出来。但是,如果在这一循环中,给予一点爱的注入,便会形成另一个良性循环,把恶的东西转化为良。善与恶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究其原因,他们归根结底都是由各种社会氛围综合产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们都深深扎根于社会这一土壤之中。枪杀黑人的那名警官在一天里的行为,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让两个贼一个走向了善的彼岸,一个走向了死亡,难道这只是一种巧合,是偶然的事件吗?撞车时偶然的,但是一波及一波的蝴蝶效应是必然的。影片把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同时又牢牢抓住主要的情节线索,表现出一种整体的社会效应,才是导致个人行为差异的所在。这就是这部影片能在这种复杂的故事上讲述得条理清晰又使人有所感触的原因。
在影片的最后,洛杉矶这个繁华的城市天空中飘起来雪花。远处繁华都市里灯火通明,而一辆因杀死一名黑人而罪孽深重的车子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着,如同一颗陨落的耀眼彗星。而聚集在周围看热闹的孩子们兴奋地往火堆上丢东西,火光延伸,一直延伸到天边。而另一处,华人区中又两辆轿车相撞。碰撞还未停止,利益关系继续和弱势群体绵延地纠缠不清;争吵也自然在继续,只有片尾的那首欢快的歌点名了主旨:或许在世界的这一头有无尽的冲撞和矛盾,但是在那一面,永远不会熄灭的,依旧是宽容与理解。
与其说本片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不如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理解。在电影中,导演所选择的矛盾的主要起因是种族歧视,但是这其中所反映所表现出来的道理是远远高于种族问题的。如同其他很多好莱坞大片一样,这部电影业把背景选在洛杉矶——这是个阳光灿烂、气候宜人的城市,但是本部影片却把时间定在冬天,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下雪——当然是同一场雪。冷,往往使人冷静,这部影片摒弃了洛城的加州阳光给人的繁华喧嚣印象,深入到内部去揭示在这座有着大量移民的城市中人们的冷漠,“带着墨镜”,谁也看不清谁。等到人们互相“撞车”的时候,这种平时看不出来的冷漠的距离一下子爆发出来,造成一个又一个不愉快甚至是悲剧的结果。
电影中大部分碰撞的结果是实现了正面的价值,虽然不泛其中几个走向了更大的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当碰撞的当事人走进对方仔细观看时,突然发现对方原来是个有感情的人,而并非想象中的冷血动物。阿伦特说“孤独是极权的基础”(2),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将自己封锁起来,那么他将失去判断的能力,随之陷入一种时时受到别人伤害的幻觉。这种幻觉容易使自己受伤,同时也容易伤害别人,而这正是此部影片中人物的特点。
究竟是什么将潜意识中的不满上升为一种愤怒的情绪?在《撞车》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一大原因。因为发生碰撞的双方都以自己的思维来判断问题,或者说,紧紧站定自己的立场来看问题,而不屑于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就这样,发生碰撞的人互不谦让,最终演变成一场激烈的冲突。同时,“迁怒”效应在此间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受到委屈或者不公正的待遇时,他将把这一场合所带给他的糟糕情绪以另一种或者相同的方式发泄给他人,这样“迁怒”效应散布开来,迅速传染给下一位及下下一位,很快整个环境充满着仇恨与猜忌。《撞车》里的人物就是处在这样一个相互迁怒的环境之中,别人给了自己压力,自己又把压力给了另外的人。
消除偏见,首先需建立的是自信,是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接纳和对生活的追求,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我实现预言”告诉我们把自己看做什么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人(3)。内心的自卑才是受歧视的真正原因。其次需要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沟通。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每个人都以自尊自强的态度面对他人,用一种宽容的心善待对方,生活会更加美好。
所有这些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12月24号。原本欢乐祥和的节日,由于几起撞车事故而改变了人们的心情。平安夜,有人团聚,有人出走,有人和解,有人疏离。
1.《 撞 车》.【OL】 电 影.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3NuGl68REg/.2009-01
2.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6
3.无尽袈裟.《撞车》-撞碎了平等的 牌 坊.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350525.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