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弹词音乐的内涵

2012-11-22 03:17:55陈侃
剧影月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郎君张生唱词

■陈侃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写到:“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即对剧情、人物乃至唱词有充分地理解,演唱时才能达到人物惟妙惟肖,感情充沛动人的效果。戏谚说:“唱戏不知意、等于啃树皮”,“唱戏不知意、等于和稀泥”,可见理解人物的重要性。

任何一段演唱,所谓声情并茂,音随情回,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弹词音乐作品的演绎,不仅是会唱“平面的音符”,更重要的是能再现作品内涵,传递感情,营造意境,引起共鸣。怎样达到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效果,我觉得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理解唱词的内涵

作为评弹学校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弹唱的时候,不应该一开课就马上教唱,应该首先把唱段的唱词给学生分析透彻。记得我在教三年级弹唱《闹柬》的时候,就特别指出理解唱词对于整个唱段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闹柬》是长篇《西厢记》的回目,而本教材是《闹柬》这一回目里的唱段,唱词是这样的:“粉颈低垂细思量,颠来倒去看鸳鸯。见鸳鸯想鸳鸯,鸳鸯何时不成双。金簪挑破封皮纸,见点点斑斑满纸张,一看令人心割伤。瞥见那两字双文难猜测,把奴小名儿有意暗中藏。凝神再向书中看,怨着奴堂前年老娘。哥哥啊,你休烦恼莫悲伤,奴娘亲得罪望包荒。这真是痴人说梦焉能听,可笑书生你发了狂!”如果不把剧情和人物前后分析清楚,单单看唱词是很难理解和把握人物的。而作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演唱上,更应注重一个情字,要唱出人物的性格,唱出人物的感情。要理解人物首先要理解唱词,学生只是一味死记硬背,就既唱不出感情,更谈不上声情并茂。因此,一开课,我就把剧情内容和人物性格细细的分析了一遍。

本教材主要讲述张生因夫人赖婚致病,莺莺不忍,叫红娘前去探望,张生激动,遂写一封情书给莺莺。红娘拿了书柬,上楼给小姐,小姐边看边想,矜持、犹豫、反复,感慨之余所唱。从情感上我把本教材分为三个阶段,从第一句“粉颈低垂细思量”到“把奴小名儿有意暗中藏”为第一段,从唱词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见鸳鸯,想鸳鸯,鸳鸯何事不成双”,一定要解释给学生听:小姐一看,信封上没有字,拿信反过来一看,只见封口上写个“鸳”,封底写个“鸯”,而且“鸯”字颠倒写来,小姐觉得奇怪,鸳鸯明明在一起,为什么要分开来写呢?遂唱“见鸳鸯,想鸳鸯,鸳鸯何事不成双”,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还有 “瞥见那两字双文难猜测,把奴小名儿有意暗中藏”这一句,尤其是“双文”学生较难理解,就要解释,让学生知道:张生怕这封信落到旁人之手,有损小姐名节,遂杜撰一个名字“双文”,小姐的名字叫“莺莺”,“莺”和“莺”同字同音,相同的两字并列,文学学上就叫“双文”。“双文”就是莺莺,莺莺很开心,觉得张生很为自己着想,很爱自己。第一段可以归纳为“动情”。第二段从“凝神再向书中看”到“娘亲得罪望包塃”。主要讲莺莺看了张生写的信后,同情,不舍,替娘请罪。张生的信如下:双文小姐闺阅:张洪百拜书奉双文人妆次自别歆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孰料尊慈以冤报德变易前姻宴散之后不复成寐小生目视东墙很不得月夜翅于妆台左右患思成渴垂命有日自今以后人琴俱去也因红娘至聊奉数字以表寸心若有爱怜之意书以掷下庶救残喘造次不谨伏乞情恕。这里很有必要把信的意思分析给学生听:自从你娘以冤报德,赖了我的婚之后,我没有一个晚上睡得着,我恨不得生了翅膀飞到闺楼上,以解相思之渴。我没有几天可以活了,今天红娘到此,我写了这封信以表寸心,如果你对我也有爱怜之意,请写封回信给我。如有冒昧,敬请原谅!莺莺看后怨、恨,同情,不舍,这一段可以归纳为“伤情”。第三段因为书信后还附五言律诗一首:“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有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尤其是最后两句“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就是张生希望莺莺小姐看了书信后能到西厢来一趟。莺莺想,亏你是个读书人,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我怎么可能会到你这儿来呢?,你读书人写的出这种诗,真是发了狂了!遂唱“这真是痴人说梦焉能听,可笑书生你发了狂”。这一段可以归纳为“情而不情”。貌似无情胜有情的样子。

《闹柬》这一教材从动情——伤情——情而不情,其实正反应出莺莺内心虚荣、矜持、犹豫、反复,想爱又不敢爱的心情。崔莺莺是相国小姐,身份高贵,有着高深的封建文化修养,还有和郑恒订了亲的特殊身份,都使她在爱情道路上婉转深沉,犹豫迟疑。既想大胆追求爱情,又要维护自己的身份,所以显得迟疑反复、战战兢兢。这不是虚伪,而是崔莺莺,一个深受封建文化熏陶的相国小姐的正常反应,如果太过直接大胆,反而失去了人物的真实性,脱离了实际。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一定要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来进行。

二.理解人物的情感

记得上学期,我教三年级的丽调经典唱段《情探》,为了教好他们,我之前做足了功夫。我查阅资料,向同学们讲清背景:《情探》是刘天韵、秋翁等据川剧《焚香记》改编。述书生王魁携老仆王中赴京赶考,途经莱阳,病卧雪中。名妓敫桂英救之,王病愈后,敫以终身相许,数年后,王进京应试,临别前,二人在海神庙立下盟誓,永不相忘。王赴试得中状元,入赘韩相府。竟写下休书并三百两银子饬王中送往莱阳。王中责王魁无义,愤而离去。桂英接休书,悲愤不已,至海神庙控诉后自尽。死后冤魂晋京,至王魁节房,以情相探,冀其悔悟。王竟拔剑相向。桂英鬼魂遂活捉王魁。让同学们了解故事前因后果,以便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情探》——顾名思义,就是桂英用感情去试探王魁,虽然这时的桂英已经是鬼,但对王魁仍然一往情深,痴心一片,只要王魁悔悟,就既往不咎。在教的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句分析,使学生了解桂英当时的心情。在开头第一句官白的时候,感情就要充分流露。第一句是起兴,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首先是描景,但又不是单纯的描景,是为下一句做铺垫,花谢春归你郎不归。这就是景后有情,情景交融。一开始就把大家带入角色特定的音乐形象里,敫桂英在痴等王魁回来。奴是梦绕长安千百遍,我在梦中看见郎君不是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而是千百遍。一回欢笑一回悲,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想得有点精神分裂了,想到过去恩爱的时候就笑,想到郎君至今未归就哭。终宵哭醒在罗帏,经常一哭就是一个晚上,睡着了梦里哭得会醒过来。可见对王魁的一往情深。想当初,王魁患了风湿,僵在床上不能动,桂英就用自己的胸为王魁焐脚,经常一焐就是一夜,还四处找偏方把王魁的风湿病看好,可见用情至深。到晓来,进书斋,不见郎君两泪垂。天亮了,到书房里,进房一看,郎君不在,伤心,失望,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这可以反映出桂英这段时间的生活轨迹,生活习惯,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书房看王魁,倒茶,送点心,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她的眼里,生活里,除了王魁没有第二个人,王魁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全部,所以后来王魁变心,她会自尽,这也是有必然联系的。奴依然当你郎君在,手托香腮对面陪,两盏清茶饮一杯。秋翁的词写得非常形象,人物刻画细微到极致,却又通俗易懂,很容易让人感动。我让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桂英在痴等王魁时,完全沉浸在幻觉中不可自拔的情景,让学生体会人物,挖掘内心,深情并茂地把作品完美地表达出来。奴推窗只把你郎君望,不见郎骑白马来。尤其在唱“望”这个字的时候,要符合其艺术氛围,一定要做到由轻到响,再由响到轻,慢收慢放,形成一种望眼欲穿的意境。经过讲解,示范,同学们渐渐明白了作品的内涵,最后回课,同学们都非常注重感情的运用,成绩都不错!

这样一分析,人物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了唱词,理解了人物,唱起来就不会死记硬背,干巴巴毫无感情可言了。

弹词音乐作品的演绎,不仅是会唱“平面的音符”,更重要的是能再现作品内涵,传递感情,营造意境,引起共鸣,通过理解唱词的内涵,理解人物的情感,达到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效果。

猜你喜欢
郎君张生唱词
爱F2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戏友(2021年5期)2021-04-04 09:43:14
盼郎归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辽朝郎君考述
雷打冬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19:08:32
雷打冬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张生题字喻客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杜甫妻:命若浮萍情如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