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是从哲学的思考中孕育出来的,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学界长期以来一直以“重思想,轻身体”作为主流,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强调理性才是人的本性,身体一直是思想的附庸,他们认为人的思想和灵魂才是永生的,身体只是转瞬即逝的,灵魂跟身体永远是分开的,是比身体高尚的。直到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尼采才将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正式提出来,尼采的主要观点是: “将身体作为审美的主体,首先需要将人作为身体,所谓的哲学——美学都必须以身体为主体,这是身体美学的第一原理。”[1]但是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并没有在西方美学领域产生太大的影响,一直到梅洛.庞蒂,他提出“身体是我再世的方式,身体是感知者的被感知者。”自此身体才进入审美范畴,身体审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研究区域,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才正式将身体美学的概念提出来,在他的《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一书中第十章提议将身体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提出来,并且对身体美学作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舒斯特曼将身体美学定义为:“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
“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讲到,电影是同人的‘力比多’打交道的,也就是说电影是同人的欲望打交道,电影的表述本来就可以视作身体的表述。”电影里面的剧情发展依赖于身体的动作和行动,身体不仅只是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性格特征,身体的行动本身就是在代替情节内容呈现视听语言丰富的内涵,所以身体美学在影视作品里面的运用和体现是及其普遍的。本文主要集中二个方面来探讨影视作品里面的身体美学,第一个方面分析当前消费主义环境下,身体美学在影视剧里面的异化现象,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探讨舒斯特曼实践身体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在消费主义环境下,身体美学在电影里面异化现象。当前社会全面进入消费主义时代,陶东风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美学》这篇文章中讲到:“在消费社会,身体的保养和维护逐渐成为核心产业之一,围绕着开发身体、管理身体、美化身体、保养身体,展示身体、出卖身体展开的经济成为了经济命脉”,现在社会人权意识的渐渐觉醒,人们开始慢慢的重视自己的身体。身体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控制和传统规则的束缚,人们对身体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身体也越来越关注,“内在高于外在”的思想不断的在弱化,因此围绕着身体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主流,身体成为了消费品,同时又是消费者,在消费主义环境下,人们的消费欲望无限膨胀,随之而来的身体消费也在不断的加大,最终导致了过度的身体消费,于是以身体为基础的身体美学逐渐走上了异化的道路。
作为大众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产品——影视,为了迎合消费市场,满足大众的“消费口味”,影视作品里所表现的身体美学也逐渐呈现出异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追求虚幻的身体审美而对外形审美过度崇拜,第二是追求身体奇观而表现出对性别模糊化和对身体的摧残。
身体外形审美的过度崇拜在影视作品里比较普遍,如影视作品中帅哥美女永远是主导,男性的帅气和女性美丽是永远的主题,剧本和视听语言都要以塑造最完美的身体美为标准,艺术上的追求反而退居二线。影视作品中,似乎偶像派比演技派更受观众欢迎,帅哥美女永远是观众追逐的对象,身体外在美成了唯一的审美目标,艺术则成了附庸。观众对身体美的需求,只停留在感官上的欲望满足,是肤浅和盲目的,这种现象的发展,就直接导致很多影视作品缺乏生活深度和艺术张力,走向庸俗化。如《回家的诱惑》剧情狗血,全盘照搬原版韩剧,唯一的亮点就是帅哥美女多,但是这部剧在2011年曾一度完胜《步步惊心》、《宫》、《裸婚时代》,成为收视榜单的第一名。
性别特征模糊化,反映在影视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等特点,以台湾的部分偶像剧与韩国的影视剧最为突出,偶像剧中长得像女生的粉面小生无处不在,并且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超级星光大道第一季冠军林宥嘉,拥有无数粉丝,他是男性长的却像女人,而且刻意在行为和装束上向女性靠近,男性形象的阳刚健硕之美在银幕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2001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在刮起一场“野蛮风”,全智贤粗俗野蛮更胜男人,相比之下车太贤就更像一个柔弱的女生,目前韩国两名炙手可热的男明星张根硕和李俊基都是女性形象示人。国内票房黑马《失恋33天》中由文章扮演的王小贱,就是以偏女性的角色,来博得观众的眼球。女性男性化在影视的表现,如近段时间在国内受到追捧的泰国小清新电影《想爱就爱》,其女主角蒂娜·吉塔勒拉,就以男性化的形象在国内拥有众多粉丝,国内大家熟悉的超级女生李宇春甚至还掀起了所谓的“中性美”的热潮。另外,身体奇观方面所表现的身体摧残,表现在影视作品中,如欧美影视剧频频出现的纹身,动作片里面暴力血腥场面,如吴宇森的枪战片的暴力美学同样也表现出异化的身体美学,它极力呈现大量关于身体摧残的奇观,如子弹穿透身体时,血浆外涌的镜头、打斗场面的血肉迷糊、硬物击打身体的慢镜头特写等等。这些总能吸引住观众。魏德圣执导《赛德克.巴莱》全片一个很突出特点就是血腥,斩首、血浆、暴力贯穿始终。原住民脸上的图腾,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这部电影在台湾口碑极佳,但无奈题材沉重又无明星坐镇,票房不佳。
身体美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体体验,提高身体各方面机能,而不是一味的满足感官上的欲望享受,影视剧一味的迎合大众身体消费欲望而追求异化的身体美学需求,长此以往对影视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对社会的文化建构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舒斯特曼实践身体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指的是身体美学实践层面在影视剧中的运用,指通过身体的训练,改善身体经验,提高身体功能,使身体变得更加敏感和富有魅力。在影视作品中,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呈现,演员经常要进行一定的身体训练,改善身体经验,提高身体敏感度,如安迪·瑟金斯是一位从事动作捕捉的演员,他成功饰演了指环王系列的精灵角色咕噜,《金刚》里面巨型猩猩金刚,以及《猿族崛起》里面的的猩猩凯撒,被业界誉为大师级人物,安迪·瑟金斯为了顺利完成金刚的动作捕捉,专程到伦敦动物园和四头大猩猩朝夕相处了两个月,以此来提高自己身体敏感度及身体意识,使自己的表演更接近于猩猩。管虎导演的《生存之民工》就要求剧组入驻民工棚,在剧组里安排真正的民工与演员们一起生活,是想让演员身处真正的民工环境,培养他们与民工相似的身体意识,如此才能使演员更好的进入角色。
身体美学在影视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身体意识的培养,就是要把握感性经验与身体反应之间的关系,身体美学不仅关注身体的外在形式,而且关注身体的内在经验,从而改善我们对身体状态的感受意识,提高我们对短暂情绪和持久态度的控制能力,舒斯特曼的实践身体美学就是针对身体的意识和形体进行的训练,以获得更加敏锐的身体感受能力,因此身临其境的环境能够帮助演员进行身体的意识培养,从感觉到动作形体进行连续性意识的锻炼,如此对于演员出色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身体美学的实践运用于电影是非常有必要的。
身体美学在影视中的体现,一方面与消费文化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折射人们部分价值观和消费观的一些转变,有消极感官满足,当然也有积极艺术探索。身体美学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仅是身体奇观和身体美感的视觉享受,也体现出导演深层的艺术思想,从而使观众得到视觉审美和心灵审美的双重享受,身体美学既能使影视本身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也能使电影本身更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给影视鉴赏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也给影视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1]王晓华,“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美学——以西方美学史为例”[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第9页
[2]梅洛·庞蒂.《眼与心》[M].刘韶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理查德.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2,第268页
[4](法)梅茨.《电影的意义》[M].刘森尧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5]陶东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美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