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运动给太平天国壁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2012-11-22 01:45戴路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壁画艺术

■戴路

中国壁画起源很早,至春秋时已颇具规模,后经历汉唐,逐渐发展至高峰,然宋代以降,卷轴画逐渐成为主要的绘画方式,因此带来壁画艺术的衰微。明代文人画家,把壁画看作一种值不得做的工匠技艺,所以作者更少。到清代,中国壁画已是基本绝迹。但当中国壁画在逐渐衰落到谷底的情况下,太平天国时期又得到空前的繁荣。

俞剑华先生在《中国壁画》一文中就评论说:“中国绘画自元代以来,不论卷轴壁画,不论山水花鸟,都不免日趋於萎靡不振,空疏薄弱,毫无生气。其中虽亦有杰出人材,思欲打破藩篱,为中国绘画开一新机运,究以社会环境压力过大,终不能有推陈出新的大成就。到了清代末叶,绘画的衰颓已达到极点。兴亡继绝的责任落在太平天国的画家身上,而太平天国的画家也确乎具有伟大的魄力与高超的技巧,反映了民族复兴的气象,制作了杰出不朽的作品。以笔墨、色彩、构图各种技巧来讲,也都是上乘。以雄厚伟大、蓬勃发扬的气魄来讲,也超过了一千年来许多有名的大作家,直可以上继敦煌初盛唐的壁画而无愧。艺术性之高,是令人惊叹的。”

毋庸置疑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给中国壁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本文着意从太平天国壁画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内在联系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从而让人们对太平天国壁画增进了解,文章恐有疏漏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太平天国壁画的群众基础

太平天国提倡的壁画,不是凭空出来的,也不是主观盲目的。它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的。壁画与卷轴画只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内容基本重叠,技法也各有优劣。但壁画在宋、元以后,为达官显宦所鄙视,不屑一顾。而卷轴画所费不赀,在教育和信息闭塞的年代,基本为达官显宦所垄断。另一方面,普通大众限于经济原因,只能在多有五光十色壁画的宗祠、寺院、社坛等公共场所免费观赏一番,以满足审美需求。因此,普通大众对壁画接触愈多,兴趣愈浓,经过积年累月地耳濡目染,壁画就成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了。

中国壁画从宋、元以后即是由以绘壁画为生的壁画工匠们,在寺院、道观、社坛、宗祠、会馆的绘壁上作画,世代相传保存了下来。如扬州每年在二月初二土地菩萨诞辰的时候,就把所有成千上百的土地庙都粉刷一新,绘上壁画。惺庵居士《望江南百调》记曰:“扬州好,土地诞初逢,壁画观瞻来妇孺,神灯攫取闹儿童,冠帔案头供。”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作为中国传统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的主体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因此他们对壁画也是十分喜爱的。关于太平军对壁画的态度,潘钟瑞《苏台麋鹿记》曾记载说:

至鉴赏家所藏法书、名画,重缇迭锦包裹,又加木匣装储,珍若珙壁,亦复毁坏。……或曰,贼不识字,间亦爱画。册页则去其版面,手卷则截其头尾,层层折迭,怀之以去,岂有鉴赏巨眼耶?大都取画之有绘色者,糊之窗壁,如小儿游戏耳。

从这段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军在缴获卷轴画一类的艺术品后,喜欢把其作为壁画贴在墙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们对壁画的爱好。而太平天国壁画所以得到这样的蓬勃发展,就是建筑在这一个群众基础上的。

二.太平天国革命给壁画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归纳起来中国壁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墓室壁画,包括石窟壁画;另一类是寺观壁画也可统称为宗教壁画;还有一类则是宫殿、住宅、衙署等的生活壁画。墓室壁画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万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从其内容上看,是受到了中国早期思想和信仰的影响,思想观念主要是灵魂观念,道家思想,神仙崇拜,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内涵;寺观壁画的内容主要是佛道造像,传说故事,教化宗义以及元代出现的戏剧人物等等;生活壁画,绘史迹而兼写现状,它的用途虽各有不同,而目的却是以画“成教化,助人伦”,具有鲜明的教育宣传作用。所以从生活壁画的内容上,大致可以看出各代政教风俗的真象。综上所述,无论是墓室壁画,还是寺观壁画以及以后各朝代出现的生活壁画,它们大抵都只迎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和精神诉求。

但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给壁画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

⒈主题的表达丰富多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在他们笔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充满了积极向上,奋勇斗争的姿态和神采。表达了农民起义军取得斗争胜利并建立政权后喜悦的精神状态和豪迈心情。特别是将有关战争和反映起义军军事斗争和生活的场面绘制在壁画上,这是壁画史上的一个突破,打破了几千年壁画在表现内容上的传统束缚。正如罗尔纲先生所指出的“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运用于壁画之中”,也许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画师、画工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但客观上推动了壁画的发展,给壁画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⒉太平天国壁画的创作者大都是征集和招募来的画师、画工,以及起义军的普通士兵,他们在壁画创作上,没有思想束缚,创作的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手法都格外大胆、泼辣、无拘无束,形象生动活泼,给人以新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防江望楼图》是反映战争题材的最好例证:旌旗飘飘,江水滔滔,既反映了环境的艰险更表现了起义军勇于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既有非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也有广博的战士情怀。有些出于起义军战士之手的壁画虽然画面简单,画技不高,甚至谈不上是什么艺术,但却生动活泼,能够精准的传达画面内涵。例如发掘于江宁的《守城图》,稚嫩的画技却充分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战争场景:战士们严阵以待,做好了抵御敌人来犯的各种准备。发掘于金华侍王府的《挑刺图》更是一幅极为生动的起义军战士的生活写照。所有这些作品表达思想内容前所未有,只有农民起义军的大无畏精神才能绘制出如此豪迈、充满激情的壁画之作,正如罗尔纲先生所说 “革命群众生活在龙腾虎跃般的斗争中,他们热爱生活,也热爱和他们生活一样的富于战斗性的飞禽走兽的艺术”。

三.太平天国壁画选择了更丰富广阔的创作载体

载体是艺术体现的必备条件。没有载体,再好的艺术作品也无法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二者不可偏废。

中国壁画几千年来也有自己的固有载体,那就是“壁”。画是作品,壁是载体。汉代墓室壁画,主要用于墓穴通道,因此,墓穴的壁是表现画的内容的载体,必须先有墓室,才能绘画,有很大的局限性。寺观壁画的前提也必须要先有寺观。画是因有寺观而作的,它的载体是特定的,运用的空间非常有限,服务的对象也受到限制,一定意义上制约了壁画艺术的发展。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并占领苏浙皖等大片城乡。壁画就是适合形势发展最好的宣传工具,是播种机,是战斗号角。在封建社会里处在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下的中国农民,生活异常艰苦,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难以获得,刚刚取得的初步胜利。起义军没有条件选择其它的宣传方式。

选择壁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充分看到了壁画具有丰富而又广阔的绘画场所。分布于社坛、民居、宗祠等公共场所,是农民经常去的地方,随处可见,随处可画,取之方便,用之不竭。起义军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尽情地抒发感情,描写生活。绝大多数的人也可以在随意之间,欣赏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领悟其中的道理。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激励。

正是由于太平天国壁画从幽森晦暗的墓道壁画,从青涩颓唐的寺观壁画走向人们日常生活中,仿佛从黑暗走向光明。壁画有了更丰富广阔的创作场所,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从而激发了创作者的热情。将更多更好的画面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想见,正是农民运动使太平天国壁画选择了新的广阔的创作载体,以致太平天国壁画在中国壁画沉默多年之后又一次复苏,空前繁荣。太平天国壁画不仅在中国壁画史留下浓重一笔,很大程度也为推动壁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太平天国壁画对壁画的装饰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在我们探讨和研究太平天国壁画的过程中,特别是研究分析太平天国壁画的历史价值的时候,除了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载体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外,还不能忽视太平天国壁画的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价值。那就是在相当程度上,为壁画成为今后的建筑装饰开了一个先河。

宋代以后,一般的住宅、官衙等都放弃了壁画这种传统而重要的装饰方式。但随着太平天国的势力所及,壁画装饰流行到皖苏浙诸省地域。如天京干王洪仁玕王府“中有一大照壁,上绘龙、凤、驴、鱼等”。赞王蒙得恩王府“客厅颜色更为辉煌,四壁涂有五彩图画”。安庆英王陈玉成王府“门墙皆彩画”。无锡太平军“征工匠,穷绘事”。绍兴太平天国衙馆“大画龙虎,门厅屋皆画龙虎,厅事两旁画虎豹狮象”,“厅上亦各画五彩”。嘉兴太平天国衙馆“四壁龙象,涂饰绝华”,壁画“土木丹青,穷极工巧。”真可谓富丽堂皇,蔚为壮观。直到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天京被曾国荃湘军攻陷之时,城中太平天国府第衙馆仍“不下千余处”,依然是“门内墙壁皆彩画鸟兽。”天朝宫殿亦是“满壁绘画”,“殿尤高广,梁栋俱涂赤金,文以龙凤,光耀射目,四壁彩画龙虎狮象”,“禽鸟花草,设色极工。”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时期由于官方的倡导,壁画之风极为盛行,不仅府第衙馆门墙板壁无一不绘,梁枋檩柱无处不画,而且时间长达十多年,遍及江南各个地区。

壁画艺术有别于纯绘画艺术的一大特性就是一定要依附于特定的建筑或空间环境。这一属性决定了壁画必须与建筑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形成统一整体的美感。太平天国壁画大量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之中。再结合日益发展的建筑艺术,二者相得益彰,使得壁画的装饰作用愈加显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和时尚。

应当说农民运动使太平天国壁画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使壁画的装饰作用得到了普及和实际运用,倡导和推动壁画装饰作用的发展。为日后壁画成为新时代一个重要艺术门类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南海、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等许多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场所都有大量的壁画出现。壁画艺术又有了更亮丽的色彩和鲜活的生命力。

总之,太平天国壁画作为19世纪中叶农民革命时代留下来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它继承了中国壁画及其卷轴画的传统艺术风格,还在于它在火热的生活和斗争中创作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太平天国壁画只繁盛了短短的十多年,却一改宋代以降早已衰落了的壁画艺术的颓势,在社会上蔚成风气,把这门古老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不能因为太平天国壁画的绘画技巧有些还不够成熟,甚至有的还相当粗糙,就漠视它的艺术价值,进而否定它的历史地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太平天国在十多年里曾经创作出大量灿烂的壁画。但其失败后,这些壁画作为逆迹遭到清政府毁灭性的破坏。加上当年太平天国统辖的江南地区气候潮湿,雨水多,有幸劫后遗存下来的太平天国壁画自然损毁严重。所以,太平天国距今虽然只有短短的150多年,但保存至今的太平天国壁画已属凤毛麟角,极为罕见了。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纸的艺术
“飞蛾”修复壁画忙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血色残阳下的一曲悲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