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动画电影遇冷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2012-11-22 00:51张晶晶
电影评介 2012年18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漫动画

2006年8月,由深圳电影制片厂等投资出品的全三维数字国产魔幻大片 《摩比斯环》上映了,虽然投资过亿并请来了国外顶尖团队做技术支援,但其票房收入却连投资的零头都不到;2011年7月,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打着中国第一部原创热血玄幻动画的《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了,尽管在上映前期不少国内动漫爱好者表示对此片看好,甚至期待它能成为国产动漫崛起的标志,但它最终还是冷冷清清的收场了……如此尴尬的局面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时有发生,目前获得了业界好评并能回本的作品屈指可数。如果说八九十年代我国动画走下坡路是因为缺乏资金、技术落后,那么如今的动画电影的票房为何并未随着逐渐增加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而增长呢?

一、国产动画电影为何遇冷

1.盲从国际主流风格

纵观国际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动画电影,它们大多数来自两个地方——美国和日本。但是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模仿这两种主流风格中的任意一种我们就也可以成功呢?大批模仿美国、日本经典风格的国产动画作品的失败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美国、日本的这些经典动画电影从表面上看是因其吸引人的剧情和一流的视觉效果而获得了热烈的反响,但透过成功的现象去探究其本质,我们发现这些万人追捧的作品要么出自世界有名的制片公司或动画导演,要么是在拥有一定的漫画连载基础或动画连续剧基础后再发行的电影版本。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动画电影在面世前就拥有了潜在的观众群——其制片公司、导演或原动漫产品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往往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影片的推广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更进一步来讲,这些成功的动画电影的风格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出品方或作者的印记,如果我们盲目地去模仿这些已经被认定为是他人风格的东西,不但不会将该风格的爱好者吸引过来,反而会惹人反感。这也是为何许多中国动画即使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引入外国顶尖团队,做出堪比国外优秀动画的画面却依旧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越是特征明显、广受好评的风格越不能轻易模仿。但是,我们虽不能追求设计上的形似,却可以学习它们的商业发展模式。首先,由于国内目前缺少影响力较大的动画制作公司和动画导演,我们可以先从题材选取上来争取观众群。例如从已经有一定风格特征和认知度的国产漫画或系列动画短片中选取题材制作成动画电影,如目前国内知名的漫画家夏达、猪乐桃等人的作品。其次,从长远发展来看,出品方在宣传其作品时也应注意宣传公司品牌、累积口碑,让观众看到“某某公司出品”或“某某导演”时对其风格有印象,对其作品有信心。

2.受众群体的定位不精确

如果选取一本畅销小说将其改编成动画剧本,再配之强大的制作班底,那么该动画电影的票房是不是就有所保证呢?首部中日合拍动画《藏獒多吉》改编自杨志军先生的畅销小说《藏獒》,并联合了在动漫制作上颇有经验的日本团队,虽然入围了法国有“动漫戛纳”之称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且口碑不错,但愿意掏钱进电影院的观众却远不及原著小说的读者多。这是因为小说《藏獒》的主要受众群是成年人,而经过改编和动画化的《藏獒多吉》无论从内容还是画风上来看其主要受众群都是青少年甚至幼儿,因此原小说的爱好者对这部动画不买账,而喜爱动画的儿童又对该故事和角色不了解,导致了票房遇冷的窘境。

再来看2006年上映的由深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魔比斯环》,虽然其原创作者是法国国宝级艺术家Jean Giraud,还从国外请来了著名动画导演、特效师等等,但它在国内的票房收入却不及投入资金的零头。影片策划初期受众群定位不准确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魔比斯环》虽然在投资和班底阵容上做足了功夫,但其造型风格写实,整体色调偏暗,且故事包含的内容和逻辑性相比一般的卡通片要更为复杂,不符合年龄较小的观众的口味。而动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本身的受众群就偏向青少年年龄段,加之《魔比斯环》的故事在中国并没有畅销书或漫画做铺垫,其故事结构和情节也没有别出心裁之处,导致成年观众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而票房惨败。

近年来中唯一赚的盆满钵满的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贺岁系列之所以获得成功,除了因为有前期上百集的动画短片做铺垫,另一主要原因就是其精准的受众群定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系列同它的系列短片一样将低龄儿童定为主要受众群,没有打出高科技的招牌,也没有绞尽脑汁在剧本中加入深奥的哲理和曲折的情节,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它获得了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和支持,在冷清的国产动画市场里异军突起,创造了低投入高回报的神话。虽然《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商业层面,国产动画还未能彻底突破从而达到商业和艺术的双赢,在国际上树立口碑,但这个系列的成功还是为国产动画带来了希望与商业发展经验。

由此可见,对于动画电影的受众群定位不仅仅是在影片策划初期简单的预估观众的年龄段,还要保证其剧本内容及影片风格的受众群和最终宣传对象是一致的。

二、国产动画电影何去何从

1、改进本土动画教育机制

中国动画并不是一直处于低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就已经萌动,并在五十年代末开始走向了一个高潮。《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风格动画即使现在看起来也是制作精良、极具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也在中国动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到了九十年代,发展迅猛的日本和美国动画对中国动画市场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成为了高科技和完美视觉效果的动画出产地的代名词,其势头完全盖过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国内老牌制片厂;动画影迷们对宫崎骏、新海诚等外国动画导演的作品了解甚多,却对为中国动画奋斗的艺术家们知之甚少。大多数人把中国动画走向下坡的原因归结于技术落后、缺乏人才,因而开始引进或模仿外国团队,把重心放在做大场面上,结果不但投入了大量资金还落下“山寨他人”的评价,早期树立的中国动画风也被弄丢了。

在这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动画电影在制作技术上确实要跟进脚步,人才培养也着实重要,但如果发展技术、培养人才的道路被错走成了引进技术、复制人才,那我们永远只能追随国外动画的脚步而无法超越他们。如今,随着政府对动漫产业的鼓励与扶持,国内许多院校开始陆续开设相关专业,与动画制作相关的软件培训机构也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偏重体现在作品的数量上,质量上虽也有提升但不尽如人意。此外,相较于漫画和动画短片,我国动画电影的成果更令人担忧。一是由于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投入资金高、市场运作复杂,不是动漫爱好者和小型工作室可以承担的,所以数量上不会像漫画和短片一样激增;二是因为虽然我国动画加工类的人力资源较为充足,但能胜任一部影片的导演、原画等核心工作的人才以及拥有自己独立风格的优秀原创人员却少之又少。国内许多人可以娴熟的画出欧美插画中常出现的战舰、怪兽,可以模仿出在日本动漫中常见的少男、少女,其绘画技巧和速度不比国外人差,但所绘内容却往往是在动画市场早已司空见惯的,因而不可能开拓出广阔的个人市场。我国还有大批能够熟练操作MAYA、3D等动画制作软件的人,他们能制作出精细的模型,但在动作节奏的把握和影片艺术感的氛围塑造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能率先研发新型动画软件的人更是难得寻觅。

这种困境的产生和国内动漫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国内出版的动漫绘画教程,绝大多数是对日、美动画绘画技法的步骤解析,却难见一本剖析中国传统水墨或剪纸动画制作过程的教材;学校中的相关课程也常常将国外经典作品作为“范例”甚至“楷模”,讲解它们为何受人追捧,而很少把重点放在“这些经典形象是否还能被重塑、被颠覆”等启发性的问题上。试想一下,从小临摹着外国漫画、脑海中把国外经典动画形象与“优秀动画角色应该成为的样子”划上了等号的学子们,长大后如何独立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模仿的确是初学者入门的好途径,我们不能因为日、美动画的过度风靡就将之拒之门外。但是,我们在学习外来的精髓之前务必要先学着了解本土文化艺术,在追随优秀者的时候也不能因为盲目崇拜而迷失了自我、丢失了信心。动画教育应该将传统艺术、历史文化与先进技法紧密结合。五六十年代老一辈艺术家所制作的动画之所以能在国内广受好评,甚至拿到国际奖项正是因为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

2、充分利用本土优势

对于动画产业的发展,我国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前者是动画创作者无形的资料库,后者既为我国动画创作事业提供了庞大的后备军,同时也是一个可观的消费市场。

首先,从自己的历史文化里挖掘题材或提炼元素是打造本土风格动画的途径之一。例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中就融入了许多日本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厚,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动画创作的良好素材。例如,在角色服装设计上,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汉服、中山装、旗袍等等,而不要去模仿日本或欧美动画的设计;在动画背景和道具上,我们可以从现实或历史资料中提取元素,着重体现民族特色和相应的时代印记,而不要一味地追求“炫”、“酷”,花费大量精力去打造一些庞大壮观却没有独特风格的东西。其次,现在虽少有令人振奋的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但我国的动画加工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外包经验,且有大量能够从事动画基础工作的人员,这为我国动画解决了动画制作上的人力资源问题。最后,目前国内市场对国产动画的失望及不买账的现象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让国产动画电影陷入了困境。但仔细思考,国内广大动画爱好者对国产动画之所以恨之切是不是因为爱之深呢?上千万的本土观众群从内心期待着中国能够出现像美国的《功夫熊猫》或日本的《龙猫》一样让人津津乐道的好影片,因此在看到国产动画盲目模仿外国动画或一味地加大投资、引进外援却没有吸引人的剧情时显得格外的失望。但是一旦中国树立起了自己的动画品牌,做出了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的动画电影,亿万中国人民都是潜在的支持者。

[1]张新雄.后期“贫血”国产卡通产业化步履蹒跚.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7月18日.

[2]王晶.关于中国动画发展的若干思考.装饰,2009年01期.

[3]胡佳.浅谈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与前景.艺术研究,2009年02期.

[4](美)佛兰克•托马斯,奥利•约翰斯顿.生命的幻象 迪斯尼动画造型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漫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锋绘动漫
我是动画迷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