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香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往往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容易被人记住,个性平平没有棱角的人则容易被人遗忘;人物之间的某种性格差异,都可能产生磨擦,产生纠葛,都可能产生“戏”,而戏剧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戏剧冲突,也离不开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在具体活动状态中的情致就是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人物情致的外观”,“每一个人物,都在始终一贯地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久前,我所主演的独幕锡剧《辣椒阿姨》中的女主角、乡政府食堂炊事员丁腊姣,就是一位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物,她刚出场的第一个唱段:“台子压塌凳子歪,酒瓶落地杯子翻,啤酒流成红旗渠,碗盏堆成虎头山!”就勾勒出了她率真直爽、大胆泼辣,嫉恶如仇、无所顾忌的鲜明个性,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演出过程中,她的每一句台词,每一句唱段乃至每一个动作都是铿锵有力,辣面火烧,把人浮于事,吃喝之风,“咒”到骨子里,“骂”到关节中,这针针见血的台词、唱句,让观众拍手称快,让吃喝者烧心,让领导者揪心。
“没有个性就没有存在”,这个存在,就是人民群众的认可,观众的认可;因为政府机关的机构雍肿,官场的吃喝之风,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之一;我在接受这个演出任务时,曾担心剧本是否“辣”味过重,丁腊姣的性格是否“过火”,舞台实践证明,我的担心完全多余,因为她的耿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的“泼”,泼在理上,她的辣,辣在痛处。
“只有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德国戏剧家歌德还提出:“当一人物各部分的构造符合其自然目的,且完全显出其特有的性格时,便产生了美”,他把艺术美与个性美融为一体,这不仅强调了个性的重要性,还充实了“美”的内涵。为了力求达到艺术美和个性美的统一,在《辣》剧的排练过程中,我努力向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靠拢,因为观众之所以走进剧场,就是为了欣赏演员的表演,而演员与角色的距离越近,与观众的距离也就越近,身为乡政府食堂的炊事员,面对“白天吃太阳,晚上吃月亮,吃了初一吃月半,饭店吃到饲养场”的戚干事,不讲一句“说教”,不留半点情面,直接从角色的个性出发,以“辣”克“馋”,“辣得他咀巴发麻脸发痒,辣得他鼻子发呛泪汪汪,辣得胃里抽筋肠打转,辣得他咽喉充血心头烫”;而面对“穿村走乡搞调查”,“听听农民心里话”的王市长,却是辣中带涩。以辣克温,当王市长问到小小一个乡政府食堂那来这么多人吃饭时,她一口气用大段唱词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官场现象“骂”个淋漓致尽:“亭子虽小都是梁,衙门不大人丁旺。芝麻官、绿豆官、三斗三升三箩筐;正副书记、赵钱孙李,正副乡长,周吴郑王……”使爱民如子的王市长拍案惊愕:“朝里官多王法乱,池里鱼多水不清,铁耙柄上负担重,要养活多少空闲人。”
丁腊姣与戚干马,丁腊姣与王市长之间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三个局中人之间的性格冲突,冲突中,丁腊姣的认真、泼辣,使全剧的个性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
要在舞台上把剧中人物的真实人生和性格鲜活地展示给观众,演员必须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使自己在演出时词尽其力,话尽其意,曲尽其韵。我在扮演乡政府食堂炊事员丁腊姣这一角色时,在表演手法上不拘泥于传统的舞台程式。而是引用和借鉴了话剧手法,融进了生活动作,从开菜单、围腰裙,烧菜做饭、收拾残席到剁辣椒、刷锅洗碗等,这样既可以更加形象、有效地展示丁辣椒快人快语。利索泼辣的人物个性,快速推进剧情发展,又可以更传神、更出色地加剧性格冲突,当戚干事说她“伸着舌磨剃刀,把政治生命开玩笑”,要她当心“丢掉自己的饭碗”时,她不假思索地回应:“今天让我下岗,明天就回家当个辣椒专业户”,又是一个闪光的“辣”字,使她近乎完美的性格锦上添花。
一件戏曲作品的艺术形象、舞台效果,与作者的情感和演员的表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剧中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识之不透,就达不到情景交融的效果。独幕锡剧《辣椒阿姨》之所以在创作活动和演出活动中屡屡获奖,成为全国农村小戏优秀推广剧目,就是因为它展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充分表现了女主角丁腊姣的力量和风骨,以它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