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玉
对一个戏曲演员来说,能把握好角色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关系,演好每个角色,并使每个角色具有鲜活力,最终能赢得观众的共鸣、同行的认可和称赞,才是自身价值体现的关键和目的所在。那么怎样演好角色,让自己的表演符合剧中人物应有的形象特征,并能尽可能地准确演绎、传达角色的内在信息,则需要我们每一个演员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以期使演艺技巧、手段更加丰富,再为我所用、服务于舞台不同角色的塑造,自己的舞台生命力才能永葆青春。
我从进艺校学习戏曲表演至今已有近30年,尤其是分配到剧团从事艺术工作实践的20多年,虽不能说对塑造角色有很深的研究,但也在一次次塑造舞台形象的过程中,使我对舞台表演艺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一定意义上说,20多年的实践,完成了使自己从一个懵懂学艺的毛头小伙,到一个文艺人的提高和升华。对怎样才能使自己演好角色,我也有了自己浅显的认知和体会,一句话,演员就是要塑造好角色。然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其不同特征,对如何突破自我、不断实现创新,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要完成角色在剧中的使命,首先一定要正视这个角色,对这个人物做充分的准备,要知道我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在排练和演出中准确并迅速地抓住人物感觉,尤其是心理和形体感觉,并在反复的创作过程中用心演绎,不断去探索体会人物新的心理内涵,再调动并运用自己各种舞台表演技巧,去表现人物,充分使所演人物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得以准确而艺术的呈现,这样的角色和故事,一定是精彩的。
众所周知,如果说根据剧情理清结构变化,合理设置并巧妙解决冲突,是舞台剧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我以为解读人物内心,把握其思想,是塑造人物、服务剧情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告诉我们,从潜台词中理顺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潜台词是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思想、愿望和目的。斯坦尼说:“潜台词是角色的并不明显的,但在内心感觉到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字句底下不断地流动着,随时都会给予台词以依据,赋予台词以生命”。作为演员,准确地把握人物内心,挖掘存在于人物内心,盘旋于人物思想中想说又未曾说出的潜台词,对塑造一个成功的舞台人物形象,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戏曲演员的业务技能,也就是“唱做念打”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段,也是一个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功,何为“唱做念打”?顾名思义“唱”指的是唱功,曲唱千遍自转弯,就是指多唱多练,流畅优美,声音才会圆润通透,富有感染力;“做”指的是做功,就是“手眼身法步”,我们称之为戏曲的灵魂,也即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表演技巧很多,要通过不懈的磨练,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念”指的是念白。戏曲界句行话叫“千斤话白四两唱”,这句话虽然夸大了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功能,其实它是对有些人重唱不重念的一种说法,说明了戏曲念白的重要性和它的难度。念白的功能是通过角色的独白、角色间的对话和对事物的表叙,使观众很快了解剧情的进程始末;“打”则是指的是武功,这是每个演员必修的功课,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唱做念打”四者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戏曲表演体系,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四功”才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彰显戏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作为戏曲演员应该明白其在创作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缺少过硬的基本功,就失去了舞台创造的手段,就难以创造鲜活的舞台人物。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苦练基本功,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在艺术实践中学会体验和合理运用唱做念打的艺术功能,才能为塑造人物形象增光添彩。
我觉得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应当重视生活对艺术的滋养,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戏曲艺术离开了“源头活水”,戏曲所表现的程式就会干枯空洞。演员如果离开了“源头活水”就会缺乏活力,缺乏表演依据,缺乏内在情怀,所以平时要有意识地去观摩身边的人与事,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
都说舞台艺术是门综合艺术,但同时也是遗憾的艺术,为了减少这种遗憾的产生,也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成功的舞台形象,不仅需要对人物深刻的理解能力、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无误地挖掘人物潜台词的能力,更需要做热爱这项事业,甘愿为之奋斗的有心人。因此,我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艺术素质有更大的进步,为自己钟爱的扬剧这一传统的地方艺术更加深入人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