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与通俗艺术

2012-11-22 00:03:34孙钧
剧影月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滑稽戏通俗高雅

■孙钧

江苏近10多年来滑稽戏的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滑稽戏是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新兴戏曲剧种,俗称“江南滑稽戏”。江苏滑稽戏剧团主要在苏、锡、常等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滑稽戏更充分显示了它强劲的艺术创造力,在艺术生产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滑稽戏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较高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好戏。

滑稽戏是戏曲大家庭中的一部分,戏曲包含在文化的大概念之中。滑稽戏又属于通俗艺术,那么作为通俗艺术的滑稽戏属不属于高雅文化呢?

按照滑稽戏的本性来说,它基本上兴于民间,像众多的地方戏曲一样,历来都是活跃于农村集镇、勾栏市井,它们是大众的宠儿,按理说,应该归属于通俗或“娱乐”一类才对。但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弘扬传统文化”这类的提法,滑稽戏界人士似乎也乐于将自己归属于“文化”一类。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刀切,就滑稽戏来说,它也应该有高雅与通俗之分。我认为,就整个滑稽戏来说,似乎以归属通俗娱乐为宜。但从滑稽戏近10年来的表现来看,从普及到提高,从一般到精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将滑稽戏列为“高雅文化”一类,似乎也比较合理。

这样一来,滑稽戏与众多的地方戏曲就可以分成两个类型,一种属于“纯娱乐”,一种属于“雅俗文化”。假若能够作出这样的概念划分,事情就好办了,国家的政策也好制定了。那么该保护的保护,该扶持的扶持,该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去参与市场竞争。总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或法规,让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滑稽戏与通俗娱乐也有不同,它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时髦、逗人一笑,或者是消遣一番、发泄一下感情就完了。像近年来苏州滑稽剧团演出的 《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和《顾家姆妈》等,都体现着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形态。从主创者们的艺术追求上看,是想改变滑稽戏以往的通俗或低俗的现象,尽可能多地体现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他们知道,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素质与文化修养,反映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整体形象。它本身需要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也要求审美对象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与理解水平。因此,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将高雅文化与纯娱乐两类不同的文艺样式,全都等同对待,那么,很可能将来会让娱乐淹没文化,独霸一方。我们的国家,就可能会成为一个只会娱乐的民族了。

所谓体现“高雅文化”的舞台作品,我想,是指那些能够显示一个民族的素质,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灵魂的高水平、高品位的文艺作品。

那么“娱乐”呢?那恐怕就是一些大众化的、商业价值较高的节目。仅从文艺舞台上讲,那些流行歌曲、电视连续泡沫剧、卡拉ok歌舞厅之类,或许都能够划入通俗艺术这一范畴。

由此可见,滑稽戏与通俗艺术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特点,必须要有所鉴别,分辨清楚。

问题在于,通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趣味性与趋时性,它所追求的是流行、是时尚、是大众化,是具有某些煽动性的轰动效应。只要博得广大群众的喜欢,它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粗疏一点也不讲究,出格一点也无所谓。即使昙花一现,艺术生命力非常短暂,大家也不在乎。反正过一段时期,又会有人变换出新的手法,搞出什么新的时髦玩意。就拿流行歌舞来说,从迪斯科到霹雳舞,从踢踏舞到太空舞,瞬息多变,各领风骚二三年。反正只要大家喜欢,只要大家高兴,茶余饭后,娱乐一番,消遣休闲,有何不可。

所以说,“娱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娱乐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一般艺术的活动,特别是通俗艺术所带给人们的直接的感受和身心的快感。只要不是低级、黄色、诲淫诲盗,俗不可耐,它应该在人类社会的业余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但是,话又要说回来,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仅仅只有一些通俗艺术形式,娱乐性、商业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那也是绝对不行的。除了会玩乐、游戏与娱乐之外,还应该有相当水准的文化艺术作品,这就需要有像传统昆曲、品位高雅的京剧、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等经典艺术样式。而滑稽戏正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体现着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同时,又能以比其它戏剧(戏曲)剧种的通俗性、灵活性和娱乐性强,这也许就是当下滑稽戏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一二三,起步走》、《我要做好孩子》、《青春跑道》、《顾家姆妈》等优秀剧目的获奖和受到观众们的欢迎,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摆脱了过去以个人表演为中心的“独角戏”痕迹,重视整体戏剧结构;更新了单纯以情节、“噱头”取胜的传统观念,重视人物塑造,着眼于写人写情;突破了只写小市民、“小人物”的局限,开始让城市工人、机关干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等新人形象步入滑稽戏的人物画廊,摆脱了不健康的舞台形象和低级趣味,走向了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境界,寓庄于谐,雅俗共赏。

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的灵魂,不可能仅靠通俗艺术来体现、来支撑。真正标志着一个民族素养、民族精神、民族魂灵的,还是要靠真正的文化艺术。由此说来,我们必须将滑稽戏与纯娱乐或一般意义上的通俗艺术区别开来,并且,要把文化艺术放在一个比较特殊、比较重要的位置,让滑稽戏既通俗化、大众化,同时也要更艺术化,真正体现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及其道德理念。

猜你喜欢
滑稽戏通俗高雅
Sumo Wrestling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戏曲研究(2020年1期)2020-09-21 09:35:02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2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剧影月报(2017年4期)2017-11-16 00:17:49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心声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0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06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3
完美 品味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