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1-21 12:29
世界中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脑心通丹红稳定型

邱 霞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青白江青江南路87号,610300)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甚或坏死[1]。UA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脑血管常见病,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硝酸硝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但本病易反复发作,且副作用较多。笔者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14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1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按WHO标准经心电图诊断标准及临床确诊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具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症状,常规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或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者;2)合并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心脏外器质性疾病者;3)肝脏、肾脏或造血系统功能严重障碍者;4)已知对丹红注射液或脑心通胶囊过敏者;5)患癫痫、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者或不能合作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7.50岁;自发性心绞痛24例、劳力性心绞痛25例、混合性心绞痛8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8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5.85岁;自发性心绞痛25例、劳力性心绞痛21例、混合性心绞痛1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方法:将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40滴/min,静脉滴注,1次/d)和步长脑心通胶囊(方法:1.6g,口服,3次/d)。7~10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期间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段下移的改善程度;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监测血小板、肝肾功、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并记录药物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需耗量减少50% ~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需耗量减少不到50%[3-6]。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运动实验心电图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恢复或T波倒置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无效:心电图无改善[3-6]。

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明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表明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改善程度及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ST段降低程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改善程度及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2.4 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小板、肝肾功、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生化指标监测,未见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后均无特异性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3 讨论

UA是指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外的所有心绞痛[7],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4点[8]: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大多数患者均有严重的缺血性阻塞性心脏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引起冠状动脉进行性狭窄;2)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而产生收缩血管物质的血栓素A2,从而持续收缩冠状动脉;3)血栓形成:由于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碎片的主要成分D-二聚物的增加,导致冠状动脉腔内小血栓形成,进一步引发冠状动脉狭窄;4)冠状动脉痉挛:大量临床文献报道及尸解研究均证实,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UA的关键。

丹红注射液是丹参和红花经现代工艺提取而成的中成药复合制剂。其中丹参为主药,味苦、性微寒,活血散瘀止痛;红花为辅药,味辛、性温,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二药相辅相成,调理瘀阻不通之气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临床功效[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冠脉微循环、促进缺血及损坏的心肌功能的修复;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红花具有轻度兴奋心脏、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还能够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二者的复合制剂丹红注射液则具有改善心肌供血、抗凝、改善微循环、供血等作用,缓解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达到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目的[10]。

步长脑心通胶囊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心脑同治”的原则研制而成。全方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桂枝、桑枝、鸡血藤、川牛膝、乳香(炙)、没药(炙)、地龙、全蝎、水蛭等十六味植物药和动物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黄芪味甘微温,君药,补中益气,元气充盛,推动血脉流通,达到气行则血行之功效;丹参味苦微寒,臣药,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当归、川芎、红花、赤芍共助君药、臣药活血化瘀通络;桂枝、桑枝、鸡血藤、川牛膝温通经脉、逐瘀血通经络:乳香(炙)、没药(炙)是中医常用的对药,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常用药;地龙、全蝎、水蛭为动物药,药性善走,具通络活血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脑心通胶囊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促进冠状动脉脉侧支循环的建立[11]、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稳定血压三重功效)[12]。大量临床研究报告已证实,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所致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13-14]。

本次临床疗效观察表明: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喻群英.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15 -16.

[2]杨伟宪,乔树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34(3):147 -149.

[3]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3 -2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0.

[5]开芸,赵友民,刘恒亮.步长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8,23(14):1051 -1052.

[6]黄子厚.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0):6 -7.

[7]叶任高,陈灏珠.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1.

[8]李轶鹏,徐世群.氯吡格雷与拜阿斯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5):281 -282.

[9]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76-378.

[10]赵步长.脑心同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9-306.

[11]李晓强,王明志.脑心通胶囊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49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2):1043-1044.

[12]范丽芳,张兰桐.中药有效成分治疗心绞痛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J].临床荟萃,2006,21(13):975 -976.

[13]王冰.脑心通胶囊降低心脑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42 -43.

[14]金仁淑.步长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1 -12.

猜你喜欢
脑心通丹红稳定型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