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霞 贾丽红 彭春霞 杜文萍 党微 冯娜
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在强调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同时,职业安全也越来越被大家重视。毛秀英等[1]调查432名实习护士10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损伤的占93.3%。90后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下成长,总体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加之操作技能等各方面的知识缺乏,更容易发生锐器伤。如何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实习结束出科的84名90后实习生。
1.2 方法 对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向实习生讲明填写方法,不记名填写,共发放84份,收回84份。回收率100%。
表1 发生锐器伤原因
表2 发生锐器伤次数
表3 锐器伤处理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90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很高,且多数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P<0.05)
3.1 锐器伤发生相关因素
3.1.1 自我防护意识差 90后实习生大多在父母呵护下成长,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差。
3.1.2 缺乏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袁丽等[2]调查显示,96%的护生未受过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对锐器伤认识不足,不了解其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和处理锐器伤。
3.1.3 部分带教老师操作不规范 老师是学生的楷模,有部分带教老师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中不重视操作规范及自我防护,导致学生照葫芦画瓢。
3.1.4 护生操作基本流程不熟练 在操作中由于心理紧张,加之操作流程不熟练,极易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3.1.5 护理对象不合作 护生刚刚接触临床,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操作前没有很好与患者沟通,加之现在患者对医护人员要求极高,导致护生心理压力较大,怕穿刺不成功导致患者责骂,注意力不集中,也易发生锐器伤。
3.2 锐器伤防护序列干预
3.2.1 加强护生岗前培训 提高其防护意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结合科室发生的针刺伤案例,对90后护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使其对锐器伤的危害,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等有深刻了解。
3.2.2 加强带教老师职业安全教育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先从带教老师着手,使其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
3.2.3 严格落实标准预防,规范安全使用物品 指导护生做好防护工作,规范安全使用各种物品,如输液、拔针、注射时,让患者家属给自己足够空间,以免其影响操作,导致触碰发生锐器伤;进行各项锐器操作时,携带锐器筒,及时处理锐器,不随意乱扔杂物,不二次处理;教会护生正确处理锐器的方法及日常工作中的预防针刺上的小技巧,不回套针帽,处理输液头皮针时可先用用剪子将针头剪掉,再用剪子将针头放到锐器桶中等;使用安全性医疗器具;如自毁安全注射器,留置针;正压接头等,
3.2.4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90后护生在学校教育多以临床知识为主,缺乏操作技能培训,导致在操作时不知道操作步骤,手忙脚乱,精神紧张,易引发锐器伤的发生。我们应加大操作技能培训力度,让学生多看多操作,放手不放眼。熟练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护生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了紧张心理,增加穿刺成功率,可降低锐器伤发生。
3.2.5 心理干预 良好的心理状况是成功操作的前提。有学者认为护士的心理因素与锐器伤的发生有关[3]。带教老师应多和护生沟通,给其建立自信心。鼓励护生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护生与患者关系,消除护生见到患者时的紧张情绪,给临床操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是护生心情愉悦的为患者操作,减轻心理负担,减少因紧张引起的锐器伤。
3.2.6 正确的处理措施 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可大大减低锐器伤引发的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4]。指导护生发生锐器伤后正确处理流程,如立即从近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其污染血液排出,并同时大量流动水冲洗,再用肥皂液清洗,并用碘伏消毒。及时检查患者检验报告,看是否有血源性疾病,并作出相应处理,及时上报护理部及感控科做好跟踪随访治疗工作等。
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流程,主动预防锐器伤的发生是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将会在带教工作中不断摸索新方法、好思路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证护理接班人的健康。
[1]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2]袁丽,蒋虹.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95.
[3]姚文英,邹志芳,黄志红.医院护士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调查.护理研究,2006,20(4):870-872.
[4]朱会英,王艳,沈阿丹,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93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