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伙桂
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只有当反流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才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多数有明显反流症状的患者内镜下缺乏食管炎的证据,说明内镜诊断GERD的局限性。本文对于两组有明显反流症状而内镜下表现不同的患者,同时给予2周莫沙比利、雷贝拉唑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门诊462例有反流症状的患者均给予胃镜检查,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125例)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337例)。RE组男67例,女58例;食管炎分级:轻度57例,中度64例,重度2例,癌变2例;年龄21~74岁;NERD组337例内镜表现正常,男173例,女164例,年龄19~80岁,临床表现均以烧心为最常见症状,有的伴有反酸、吞咽时胸痛、刺激性咳嗽、咽喉炎、癔球症等。病程3个月至5年,就诊前未服用胃肠动力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2周全胃肠动力剂莫沙比利(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80,国药准字H19990316)5 mg,2次/d,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1902,国药准字 H20050227)10 mg,1次/d,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偶有症状出现;无效:原症状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说明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联合短程治疗两组反流症状,无论内镜是否为阳性表现,其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症状或组织损害,诊断主要依椐典型症状、24 h食管pH监测及内镜检查。烧心对GERD患者有很高的特异性;有文献报道在大多数有明显反流症状的患者中,其内镜表现是正常的,称之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erosiveGERD、NERD)[2],说明 GERD 患者反流症状的强度与严重程度与内镜表现不相符。本组462例有明显烧心症状的患者,仅125例镜下有食管炎表现,而337例表现阴性,这与文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为1.92%相符[3]。反流症状频繁出现,反流物多次进入食管是导致食管黏膜受损的主要因素,症状的轻重与生活质量与黏膜的损伤无关[4]。24 h食管pH值测定对确定GERD诊断很有效,但仪器费用高、不适感强,很难在临床上普及。如何对有明显及反流症状而镜下表现阴性患者进行诊断,是临床面临的一个课题,采用短程(2周)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症状缓解效果,临床可用于GERD的诊断。
GERD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复发。促动力剂与抑酸药都能缓解GERD症状,而联合用药比单独应用都具有明显优越性,单用抑酸剂在食管炎愈合方面疗效不满意时加用动力剂,可提高疗效。莫沙比利与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联合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莫沙比利是通过作用于分布全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5-HT受体,主要是对5-HT3受体的拮抗及对5-HT4受体的激动产生间接胆碱能样作用,释放乙酰胆碱,增强食管体部蠕动收缩增加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加快胃排空。GERD是一酸相关性疾病,已得到证实,控制酸暴露有关的抑酸治疗构成了现代长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5,6]。抗反流屏障减弱、食管清酸异常、反流物刺激及黏膜抵抗力下降,均是产生GERD的原因。雷贝拉唑为H+-K+-ATP酶抑制剂,具有强力抑酸作用,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同时具有增加LES张力,促进胃排空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GERD的作用。两药联合应用,从反流机制的各方面提高了GERD的治愈率,有效缓解症状。
莫沙比利与雷贝拉唑联合试验性短程应用,起到了治疗与诊断的双重效果,是诊断GERD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假如症状不能控制,或其他不典型症状占优势,如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出血等,应立即行胃镜检查,排除肿瘤。
[1]Schindlebeck NE,Klauser AG,Berghammm,G,et aI.Three year follow up 0f patients with gastrosphageal reflux disease.Gut,1992,37:1016-1019.
[2]许国铭,方裕强,程能能,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试验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22(1):7-10.
[3]Jonnsson F,Joelsson B.The reproclucibility 0f cunbulatong PH mooitoring.Gut,1998,29:886-889.
[4]李艳梅,苏秉忠,宋建忠.胃食管返流症的症状评分及内镜下表现对比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110.
[5]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返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23.
[6]李国琴,刘乐梅.洛赛克治疗症状性胃食管返流症95例临床观察.镇江医学院院报,2001,1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