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教师的答疑策略

2012-11-21 08:54邓培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溶液思维

邓培玉

(武威市天祝县民族中学,甘肃 武威 733200)

在新课标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下,疑惑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的答疑方式和方法也应随之进行转变。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如何答疑呢?

一、点拨思路,启发思维

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乃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开始。”因此教师的答疑应该是学生思维流畅性进展的向导和催化剂。答疑时,教师的任务并不是把问题的答案或结论简单直接地提供给学生,更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应该找出学生疑问产生的症结,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处于“受激发状态”,急于得出结论和答案的思维最佳时机,给予恰当的点拨、启发,让教师的答疑起到温故知新、指点迷津、扫清障碍、清理思路的作用,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答案。也就是说,答疑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权威发布者”,学生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例如,学习醛的性质时,有学生问:甲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样写?显然这个学生对醛基被氧化的本质和特点并不清楚。这时我先让他写出较熟悉的已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分析醛基被氧化的本质和特点,通过这样的点拨、启发,学生很快便写出了下列反应式:

我肯定了上式的正确性,告诉NH4O—CO—ONH4即是常见的(NH3)2CO3,最后又建议他再写甲醛与新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他很快就完成了。

二、知识迁移,灵活变通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迁移。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能与现实问题发生联系,从而造成思维上的障碍,是学生学生产生疑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把新问题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之中去,在问题与目标之间架设桥梁。这样,不但能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而且还促进了对原有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巩固。起到了灵活运用知识,触类旁通的作用。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训练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概括能力,而概括水平的提高又对正迁移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学习盐类水解知识时,有学生对镁投入NH4Cl溶液中能否产生氢气提出疑问:NH4Cl溶液酸性很弱,能与镁反应吗?对此,我没有从正面去解释,而是引导学生回顾镁与水反应的情况,即:

“那么,100℃纯水中氢离子浓度有多大?”这一问,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了——热水(100℃)中氢离子浓度只有10-6mol/L,镁能与氢离子浓度如此之小的纯水反应放出氢气,镁投入具有明显酸性的NH4Cl溶液中也一定回放出氢气的。

三、分析实验,寻求答案

新课程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也是答疑解惑的手段。用化学实验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不但具有现象直观,结论说服力强和影响深刻等特点,而且在答疑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获取知识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例如,学习Fe3+的性质时,有学生问FeCl3溶液中滴入Na2S溶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发生双水解反应?对此,我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做了这个实验,实验结果告诉他,该反应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限,有些问题教师很难用简单的讲解把问题解释清楚,或教师的解释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教师答疑草草应付了事,既不能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解答这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化学实验的配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尽管有时对一些实验现象暂时还不能解释得很详细、清楚,但由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却是令人信服的。这时教师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思想上萌发出更高层次的探索热情。例如,常有学生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下列反应式:

但这个反应在水中根本无法实现,这又是为什么呢?钠投入CuSO4溶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学生往往产生疑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给学生做了向CuSO4溶液中投入金属钠的实验,实验中未发现有铜析出,而是有气体和蓝色絮状沉淀产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生明确了钠在CuSO4溶液中发生的是下列两个化学反应:

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四、扩展知识,引导探究

在学生已有知识还不完善、不深入的情况下,他们常常提出一些超出他们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所能理解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一概用“我们还没有学到这个知识”或“你们以后就会明白的”等词句加以回绝,这样做不但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失去了培养学生探究热情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好时机。因此,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积极引导,通过适当的知识扩展,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钠的化合物知识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碳酸钠溶液为什么会呈碱性呢?这是一个涉及到盐类水解的问题,而盐类水解的知识要等到高二时才能学到,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先简要给学生介绍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明白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然后又启发学生分析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整个答疑过程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不但解决了疑难问题,而且为以后学习新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把答疑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辅导,或把一些问题做为课题形式进行研究、讨论、或实验。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充实,更接近教学实际,也更具有探索性。

五、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有时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而问题又有一定的思索和探讨的价值。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摆出来,交给学习小组或全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交流,靠集体的智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置疑、析疑与释疑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得到培养,同时在各种思维方式方法的碰撞中,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总之,在新课标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答疑的方式和方法就不可千篇一律。甚至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答疑的方式和方法也可能不尽相同。

教师的答疑过程,其实就是“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过程。实践证明,在心存疑虑的学习状态下下,更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时机,如果教师善于准确把握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拨学生的心灵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新课标溶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溶液』知识全解读
解读“溶液”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