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霞 吉伟荣
1.吉林省图们市生殖保健院,吉林 图们 133100;2.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处,吉林 延边 133000
联用洁尔阴洗液治疗阴道炎临床观察
郭玉霞1吉伟荣2
1.吉林省图们市生殖保健院,吉林 图们 133100;2.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处,吉林 延边 133000
目的:为了探讨洁尔阴洗液加用双唑泰栓治疗妇女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39例阴道炎患者均采用每晚洁尔阴洗液外阴擦洗和阴道内充分冲洗后取一枚双唑泰栓放入阴道深部,每疗程10天。结果:239例患者总治愈率达到94.6%,总显效率达到100%。结论:洁尔阴洗液联用双唑泰治疗阴道炎效果好,副作用少,是治疗各类阴道炎的理想方法。
洁尔阴洗液;双唑泰栓;阴道炎;分泌物;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炎性反应。阴道炎主要的症状是外阴瘙痒、阴道灼热、疼痛及性交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不孕,甚至流产和早产。但由于阴道炎的种类不一,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不同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为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和混合性阴道炎。各种阴道炎虽症状有相同之处,但分泌物却各有其特点,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的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霉菌性阴道炎分泌物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细菌性阴道炎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目前对各类阴道炎的治疗方法很多,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满意程度不是很理想。为进一步得到充分疗效,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洁尔阴洗液擦洗外阴或坐浴及阴道深部充分冲洗后,取一枚双唑泰栓栓剂阴道后穹窿给药,取得了良好效果,却价格低廉,值得推广使用,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滴虫感染性阴道炎、霉菌感染性阴道炎、细菌感染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性阴道炎,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239例,所以患者均有过性生活史。其中混合感染性阴道炎113例,滴虫性阴道炎42例,霉菌性阴道炎48例,细菌性阴道炎36例。
1.2 治疗方法 洁尔阴洗液生产厂家为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双唑泰栓生产厂家为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所有病例均每晚先用10%浓度的洁尔阴洗液10ml加温开水至100ml擦洗外阴或用10%浓度的洗液30ml放入洁净的盆中加入开水300ml,先用蒸汽熏蒸外阴部,待水温允许后坐到盆中至水温下降后,再仰卧将臀部垫高用冲洗器将10%洁尔阴洗液10ml原液送至阴道深部保留冲洗(5~10分钟)阴道后,取双唑泰栓一枚放入阴道内,每10天为一疗程,第二疗程为下次月经干净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治疗,每一疗程结束后复查,检查阴道分泌物为阴性时,临床上基本治愈,为巩固疗效加治一疗程。治疗期间禁性生活,同时性伴侣用洁尔阴洗液每天一次清洗外生殖器,7天为一个疗程。
1.3 治愈标准 ①自觉症状消失;②阴道分泌物及清洁度恢复正常;③阴道粘膜色泽恢复正常;④连续3个月每次月经干净后3~4天取阴道分泌物检测未见异常。
经联合用药治疗阴道炎后,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达到94.6%,如下表。
阴道炎的种类 治愈 显效 无效滴虫性阴道炎 41(97.6%) 42(100%)0霉菌性阴道炎 43(89.6%) 48(100%) 0细菌性阴道炎 108(95.6%) 113(100%) 0混合感染性阴道炎 34(94.4%) 36(100%) 0合计 226(94.6%) 239(100%)0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则病原体易于侵入。且容易反复发作,常给女性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带来诸多困扰。我院经对23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洁尔阴洗液是由蛇床子、艾叶、独活、黄柏、金银花等多种中药制成的中药洗液,经临床证明对多种微生物有抑菌和灭活作用,又具有较好的止痒作用,用洁尔阴洗液擦洗外阴部或坐浴及阴道深部冲洗,有效的杀死外阴部及隐藏于阴道皱襞处的病原微生物和多种病菌。而双唑泰栓是有抑杀厌氧菌、滴虫、阿米巴的甲硝唑,抑杀需氧菌的醋酸洗必泰和抑杀霉菌的克霉唑配制而成,因此对细菌性、滴虫性及混合性感染疗效显著,由于洁尔阴洗液是液体,不易在炎症部位滞留,而双唑泰栓阴道内给药可直接作用于阴道粘膜表面,故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到了互补的功效,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总之,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并可通过性生活再次交叉感染,故易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生活及工作,同时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我院采取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阴道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外阴炎和阴道炎较为理想的可行性治疗方法。
[1]乐杰.妇产科学 (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R711.31
A
1007-8517(2012)15-0130-01
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