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化的企业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2012-11-20 02:43左文
博览群书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人格化企业化经营

○左文

《企业的智慧》,罗争玉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在罗争玉所著《企业的智慧》的首发沙龙上,北京朝阳寺住持明奘法师讲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他认为,企业的智慧是最重要的智慧,最终目的是指向人,全球最伟大的CEO不是乔布斯、不是韦尔奇,而是佛祖“释迦牟尼”。佛教寺院是最成功的连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旅游地产,拥有统一的服装、标识、建筑和管理模式,拥有群体最大的忠实客户,2000多年不倒,更重要的是还拥有被广泛认可和接纳的价值观。

明奘法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企业化的社会,连佛门圣地都可以当作成功企业的典范,还有什么不能企业化的?尽管佛教是社会企业化高不可及的范本。法师的话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格化的企业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企业,智慧的企业才能不断产生企业的智慧。因为强调“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佛教,本身就是人格化的象征,也是大智慧的象征。

当前社会企业化的表征及其片面性

当前社会企业化最大的表征是一切皆可经营。经营(operation)本身却是一个企业的专有名词,是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狭义的“经营”仅限于企业的经营,而且是与生产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因此,狭义的“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外的活动,即企业的供销活动。广义的“经营”是被誉为管理过程之父的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6方面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筹集和利用资本),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清理财产、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也就是说,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经营都是企业的专属名词。

当前,经营概念被引申到了几乎一切社会层面,成为了社会企业化的最大表征。就个人而言,谓之“经营人生”;就家庭而言,谓之“经营婚姻与家庭”;就政府而言,谓之“经营城市”。在百度搜索这三个词,分别能得到700万个、33万个和29万个相关结果,在当当网搜索标题含有这三个关键词的图书,分别能得到125、200和180种相关书籍。

种种披着成功学外衣的经营人生的“教科书”在精确地计算着人生的“品牌与市场”、“投入与产出”、“成本与利润”;众多自诩为婚姻与家庭的“教父”或“教母”们,以无数正面和反面的事例,竭力想证明一个观点:婚姻与家庭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市场经济运作为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河湖等)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等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等)及相关延利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等进行重组营运,其目的是走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

但是,上述社会企业化的表征中,无论是“经营人生”、“经营婚姻与家庭”,还是“经营城市”,都是以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片面的企业化。

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是人类生老病死所经历的自然过程。人生有奋斗、有规划,但毕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强为经营之说,实为利益驱使之下制造的噱头,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实与此有关。

婚姻就是男人和女人因相爱结为夫妻,而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团体,婚姻与家庭的本质和基础是情感和血缘关系,而非制造利润,强为经营之说,其实是将婚姻与家庭当作了买卖,“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与家庭观就是此种经营理念带来的恶果。

政府本来是社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是将一个城市当做追逐利益的企业来运作,就会与完善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繁荣、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初衷背道而驰。因为就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所谓“经营城市”,实际上变成了利用土地国有制度进行的征地拆迁,其核心概念是土地出让金,其实质是土地财政,又称第二财政,为财政谋取最大利益,同时让开发商分一杯羹。这种模式因其不透明、不规范、不受人民代表监督而备受争议,并带来了暴力拆迁、拆迁腐败等诸多严重社会问题和隐患。因此,片面的社会的企业化都不是真正的企业化。

现代企业之辩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智慧》一书考证了“企业”一词的源流。在英语中,企业为“enterprise”,这个词由两个部分构成:“enter”和“prise”,前者具有“获得、开始享有”的含义,可引申为“盈利、收益”;后者则有“撬起、撑起”的意思,引申为“杠杆、工具”,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表示“获取盈利的工具”。日本在引进该词时,意译为“企业”,从字面上看表示的是商事主体企图从事某项事业,且有持续经营的意思。

可见,从本质上看,企业是经营主体从事经营活动,借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其现实目标和最终目的是为了谋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追求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不要忘了,企业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因此,现代企业除了应符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外,还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企业的智慧》指出,“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社会化并不是同义反复,而是意指企业关于自身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社会意识,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也很重视。从经济和伦理多方面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劳动力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管理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经营目标。即现代企业应该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企业。也就是说,真正的现代企业绝不仅仅是一台冷冰冰的赚钱机器,而应该是具有道德、责任和尊严等人格化特征的社会组织。所以,社会的企业化应该以人格化了的企业为模本。

企业人格化的期许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表现为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人格定义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可见,人格是包含了个性习惯、能力道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丰富内容的概念。我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人格应该是一个人的道德、责任和尊严的总和。企业的人格化,就是要赋予企业以道德、责任和尊严等人格化特征,这是医治当前企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剂良药。

我认为,罗争玉在《企业的智慧》一书中提出的“商商”概念,就是对企业人格化的一种高度提炼和概括。商商,是相对情商、智商而言的另一个概念,它是指在企业管理和实践中,基于企业管理的特性,在人的自身素养基础上,借助智商和情商的作用,敏锐判断商机、巧妙规避风险、勇于追求效益、善于承担责任的一种意志品质。由智商、情商而生发出来的商商,本来也应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素质,但罗争玉用其来指导企业管理,以这一崭新概念来统领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度设计和文化塑造,并将其作为企业智慧的核心,本身就是对企业高度人格化的期许。

《企业的智慧》进而指出,企业人的商商,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商商对现代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现代人的职业精神。舆论经常指现代人缺乏职业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承认这是事实。商商还包括对人的责任、对社会的关爱、对企业本身的关心,这些内容让我们平常所倡导的抽象责任概念有了立体感。商商体现到企业管理者身上,就是对事业、对人和对社会的爱心、责任与情怀。经受过企业社会责任历练的现代人,毫无疑问将会具备更完整的人格和责任意识。

人格化的企业应该同时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的责任担当和不容玷污的品牌尊严。人格化的企业不仅不会生产三聚氰胺奶粉,而且还会为社会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会通过自身努力为保护地球资源和人类赖以居住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还会帮助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我认为,托马斯·彼得所谓的这种精神力量,绝非是利润的驱使力量,而是企业人格化以后拥有的道德、责任和尊严所具有的打动人、吸引人、感化人的恒久力量,也是罗争玉倡导的“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人格化企业化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例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真问题”的生成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