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研究

2012-11-17 03:37刘洪彬王秋兵边振兴于国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10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户土地

刘洪彬 王秋兵 边振兴 于国锋 孙 雁

(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110866;2.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沈阳110101;3.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辽宁沈阳110015)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研究

刘洪彬1王秋兵1边振兴1于国锋2孙 雁3

(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110866;2.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沈阳110101;3.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辽宁沈阳110015)

本研究通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内涵的界定,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及政策变化对其影响机理分析框架和计量经济结构模型,基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家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获知苏家屯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非农化”和“非粮化”趋势,种植模式在空间上呈现“反图能圈”式分布。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从外部环境包括城市扩展、经济结构、市场价格变化、政策制度安排和内部环境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等7类因素14个因子对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土地投入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不同因子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与显著性表现均有所不同。农户处于的外部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强度有显著的影响,而农户个人、家庭特征和拥有资源禀赋等内部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程度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政府应该从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增加对农村的投入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工业化、城市化;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因素

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同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1]。而土地问题则无疑是其中非常敏感而关键且波及效应十分强烈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化,同时还涉及到对农业用地进行高效利用和保护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户是土地利用的主体,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户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投资、经营与生产等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基本的决策单位[2],也是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最基本、最直接的单元,他们的土地利用行为将直接影响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因此,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研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同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是指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面对外部经济信号做出的反映[3],也就是说,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是在农户目标、农户能力以及农村社区或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下,在土地利用时进行的各种行为选择。

因此,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首先就要弄清楚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这样就可以使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引导农户合理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就是从这个研究角度出发,按照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的不同,选择苏家屯区的临湖街道、王纲堡乡和永乐乡三个乡(镇、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证支持,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内涵的界定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图1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及政策变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机理分析框架Fig.1 Themechanism framework of the socio-economic and policy changes on farmers’land use decis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1.1 土地利用行为内涵界定

目前,对于土地利用行为内涵的界定,学者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实质上是农户在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决策行为,包括对“种什么(作物种类的选择)”→“种多少(达到一定产出需要土地利用程度)”→“怎么种(投资和技术的选择)”行为的决策[4]。因此,本研究认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强度三个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分别选择农户是否种植经济作物、土地复种指数和土地资本投入强度三个指标考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 影响机理研究框架的构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一切活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由一定的需要产生一定的动机与目标,到一定行为达到满足,产生新的需求进入新的行为,以此周而复始[3]。动机与目标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内在原因,即自身需要的满足,它是个体受本身机体组织的驱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二是外在原因,是指作用于人身心的外在刺激,人总是在特定外在环境条件下,产生特定的行为方式。

工业化、城市化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变动的过程,这种变动主要是由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的变化所构成,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张、经济结构、农产品与生产资料价格改变、制度安排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外部环境的改变,理性农户会根据外部环境和农户内部环境的变化(农户拥有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情况)调整对土地的需求,从而促使土地利用行为动机与目标发生改变,而动机、目标的改变直接促使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改变,最终达到农户对土地需求与土地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和价值生产能力)的匹配。具体见图1。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点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沈阳市城市边缘区的苏家屯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苏家屯位于沈阳市的南部,紧靠沈阳市主城区,处于沈阳新城市规划向南发展主轴上,是大浑南开发建设的重要发展空间,是浑南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沈阳市受城市化影响也最为明显区域之一;第二,苏家屯区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是沈阳市城区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是未来沈阳市都市现代化农业主要发展的区域,因此,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会在这样的发展战略中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三,该区基础资料和相关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能够使研究得到顺利的开展,因此选择本区域作为样本的研究区域。

2.2 研究方法

2.2.1 农户调查法

数据的收集采用农户调查法,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实证法在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5],采用农户调查法对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及区域发展态势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具有独到之处,开展此类研究,调查样本覆盖面要广、数量要充足。根据社会研究方法,若希望以95%的信心让研究成果与总体参数值的差异在正负5%的范围内,那么样本容量至少有200。故本研究初定调查样本数为240,覆盖整个研究区域。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笔者2011年7-8月间对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农户的抽样调查,样本选择总体上依据平均分布,要具有代表性、变异性的原则,采用整群、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具体的过程是:首先,依据整群抽样,从研究的实际出发,按照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的不同和农户农业生产水平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别选择临湖街道(近郊区)、王纲堡乡(远郊区)和永乐乡(纯农村)三个区域,具体见2所示;其次,分层抽样,确定耕地面积较多且在空间上分布较均衡的村落;最后采用随机抽样,在田间地头、农民聚集场所和到农户家中等方式选择调查农户。同时,为了保证数据有效和可靠,在调查过程中采用直接与农户对话的形式,根据以上模型中需要的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也考虑了农户对问题的接受程度。

2.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为了科学的分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测试和比较不同的模型估计形式,最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基本模型形式如下:

式中:Y表示n阶因变量观测值向量,即Y={y1,y2,…,yn};X表示 n×(k+1)阶解释变量观测矩阵,即X={1,x1.,x12,…x1n;1,x2.,x22,…x2n;1,xk1,xk2,…xkn}; ε表示 n 阶随即项变量,即 ε ={ε1,ε2,…εn};b 表示(k+1)阶总体回归参数向量,即 b={b1,b2,…bk}。

结合本研究,Y={GCC,MCI,LII},其中 GCC 表示农户是否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MCI表示土地复种指数,说明农户土地利用程度不同;LII表示农户单位面积土地资本投入数额,说明农户土地投入强度的差异。X={ES,IS}={VCD,LAN,NFN,APP,MPP,LN,AST,TTN,AGE,EDU,YEAR,ALN,HIT,LRN},其中 ES表述农户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结构、城市规模的扩张、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改变、制度安排变化等。IS表述被调查农户自身掌握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水平;ES可以具体化为8个可以量化的自变量。其中VCD表示被调查农户所在地距苏家屯城中心距离,是决定城市扩展影响不同的主要因素。LAN表示被调查者自承包土地以来经历的土地调整次数,LN表示地块数量,AST表示农业补贴总额,TTN表示接受技术培训次数,是决定政策制度安排变化的主要因素。APP表示农产品价格,MPP表示农资价格,是决定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NFN表示非农就业人数,是决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IS可以具体化为6个可以量化的自变量。AGE表示户主年龄,EDU表示户主受教育程度,YEAR表示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年期,LRN表示家庭耕种土地资源数量,ALN表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数量,HIT表示家庭总收入等。

2.3 样本的分布

本研究在临湖街道、王纲堡乡和永乐乡每个区域选择4-5个村,根据研究计划,一共采访了240个农户,除去不具有代表性的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3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2%,其中临湖街道为79户,占总样本量的33.2%,王纲堡乡为78户,占总样本量的32.8%,永乐乡为81户,占总样本量的34.0%,满足上述样本覆盖面广,数量要充足的要求。此外,根据问卷有效性程度计算公式可判断问卷整体是否可靠,经过计算,本次问卷的有效性为96.2%,可以充分保证本次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分析

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域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土地利用强度行为、生产资料投入行为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沈阳市城市进程的加快和苏家屯主城区的扩展、辐射,导致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在空间上存在如下分布特征:

3.1.1 近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投入强度小

在调查样本中临湖街道有93.7%的农户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基本上都种植一茬的玉米,复种指数为1的农户占该区域调查样本总量的93.7%,自用工的投入主要集中在0-10工日/亩,有40.5%的农户都雇佣劳动力种地,由于主要种植大田作物。因此,每亩的雇工数量主要集中于1-10工日/亩。另外,亩均的土地投入主要在0-500元/亩,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表现出粗放利用的方式,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3.1.2 远郊区农户以“粮食需求和利润需求协调”为主,农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强度较大

在调查样本中王纲堡乡有44.9%的农户选择兼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25.6%选择只种植经济作物,复种指数为1的农户占该区域调查样本总量的50%,复种指数在1-1.5的农户占该区域调查样本总量33.3%。自用工的投入主要集中在10-20工日/亩,主要使用自用工,很少有农户雇工,雇工农户只占该区域样本总量的11.5%。另外,亩均的土地投入也有所增加,主要在500-1 000元/亩和1 000-1 500元/亩,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出现分化,少部分农户选择选择种植粮食作物,大部分农户选择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经济作物以陆地蔬菜为主,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投入较多,另外一部分农户只种植经济作物,土地的利用程度和投入强度都是最高的。

3.1.3 纯农村农户以“利润需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投入强度最大

在调查样本中永乐乡有59.3%的农户只种植经济作物,有38.3%选择兼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由于种植陆地蔬菜和大棚蔬菜,复种指数在1.5-2.0的农户占该区域样本总量的39.5%,复种指数在1-1.5的农户占该区域调查样本总量的27.2%,自用工的投入主要集中在10-20工日/亩和30工日/亩以上,雇工投入主要集中11-20工日/亩和20以上工日/亩,不雇工的农户只占到样本总量11.1%。另外,亩均的土地投入也最大,主要在1 500元/亩以上,该区域农户经营土地就是为了获取收益最大化,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会增加对于土地的投入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2 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及特征,因此,就很有必要搞清楚产生这种差异原因;其次,由于研究区域的区位、范围、经济发达程度、研究方法等的不同,目前对影响土地利用行为的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仍未取得一致的共识,本研究选择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最为突出的大城市郊区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因素是否会与其它研究区域有所不同?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本文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得到如表1所示的回归结果。从表1模型统计各参数结果可以看出,将变量带入后在统计模型当中回归分析的结果,都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符合统计显著性水平的要求。从R2的值可以看出,全部解释变量均可对模型回归结果的总方差进行比较好的解释,也就是说,模型中所选变量都可以作为较好的影响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解释。而且,T统计量的结果也表明,大多数解释变量对于模型具有不同程度的统计显著水平。结合各个变量系数统计结果可以判断,不同的变量对于模型在性质和量化方面的解释程度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3.2.1 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1)城市扩展。工业化、城市化带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和对城市土地需求的增加。首先,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数量和品种的需求增加。而市场需求以及价格的变化又将促使农户行为动机、目标发生改变,因此,理性的农户会依据农产品需求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农产品需求市场的变化是农户安排作物种植的外在影响因素;其次,城市土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城市郊区土地的非农化,这样就导致对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或征用频次增加,由于农户预期未来土地有被征收或征用的可能性,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农户也会调整对土地的投入行为。

表1 模型估计结果Tab.1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themodel

从前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农户作物种植选择与农户距离城市的距离直接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反图能圈”式的种植模式。从模型估计结果也可以明显看出,农户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VCD)对农户是否种植经济作物(GCC)、复种指数(MCI)和地均投入(LII)变量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辐射效应,是改变农户土地利用行为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地调整次数(LAN)对地均投入(LII)变量的系数为负,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收或征用频次的增加,导致被征收或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发包区域内剩余的可耕种土地,农户土地调整次数的增加,增加了土地产权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农户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是目前研究区域耕地质量迅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经济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户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将增加、农业劳动的边际收益率将降低,这就构成了农户动机与目标改变的外在刺激。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必然根据外部环境做出有利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生产要素配置决策。一方面,农户普遍通过非农业生产来保持“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土地对农户的“保险”价值已经远高于其现实的收入价值,即使在其家庭经营以非农为主,收入已不再依靠土地利用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农户不愿放弃对土地的占有。因此,兼业和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常常是农户的理性选择。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非农就业人数(NFN)对农户是否种植经济作物(GCC)和地均投入(LII)变量的系数在1%和5%的统计检验水平显著,且系数符号为负。说明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和土地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研究区域的临湖街道,由于距离城区最近,农户“兼业化”情况非常普遍,这就严重的影响了该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对土地的保护。

(3)农业投入/产出品价格。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经营的收益与成本,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有重要影响。当农产品价格提高时,会刺激农户通过增加土地投入获取更高的农产品产量,从而获取更高的土地收益。主要表现在会增加土地的保护性投入和生产性投入。当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时,对于农户的影响就具有两种可能性,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为了能够增加收入,会保持原有的生产性投入,而减少保护性投入。对于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会减少对于土地保护性投入和生产性投入。

从模型的估价结果可以看出,农产品价格(APP)对是否种植经济作物(GCC)、地均投入(LII)的系数为正,并分别在10%和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农产品价格变化是影响农户作物选择和土地投入重要因素。农产品价格上升会大大促进研究区域农户增加作物种植数量和土地投入的积极性,以期获得更高的收入。农资价格(MPP)与地均投入(LI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户生产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在土地上的投入,所以保持一个合理的生产资料价格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4)政策制度安排。现行的农业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国家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种植结构。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而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产权制度下,为了追求公平而采取“远近搭配、肥瘦搭配”的土地分配方式,导致农户耕种地块小而破碎,影响其生产规模效益,降低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缺乏稳定的产权则诱发短期土地利用行为与掠夺式经营。而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农户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可靠保障。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要求农民具备生产、管理技能,还要敢于采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从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地块数量(LN)与复种指数(MCI)和地均投入(LII)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耕地的细碎化,分散了研究区域农户在农业生产上的时间,相应的会降低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上的投入。因此,减少农户耕作地块的数量,实现规模经营对于研究区域农户是非常重要的。农业补贴(AST)与是否种植经济作物(GCC)具有负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农业补贴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在研究区域调查发现,很多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由于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各种农业补贴。技术培训(TTN)与农户是否种植经济作物(GCC)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技术培训对于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区域的很多农户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协会,协会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农业生产专业讲座,使农户的农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3.2.2 内部环境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1)个人特征。包括户主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务农时间。一般来说,土地利用决策主要是由户主决定的,因此户主的特征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说,户主的年龄可以代表一个家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年龄越大,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越丰富。户主的受教育年限越长,其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但是,如果户主务农时间越长,受到历史观念的影响可能越倾向于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利于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入。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年龄(AGE)因素与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土地利用程度行为、土地投入强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别10%、10%和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年龄越大,对于农业生产越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受教育程度(EDU)与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新的农业技术,越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年期(YEAR)与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从事传统农业耕作时间越长,受传统的耕作方式影响也越大,不愿意接受先进的耕作方式。

(2)家庭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的人口特征和收入特征。其中,农户家庭的人口特征如人口总数、人口结构等,决定了家庭能够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家庭人口对粮食消费的刚性需求导致耕地的利用方式表现为粮食作物的生产。而在农户家庭消费用粮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农户会根据拥有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生产能力的最大化。此外,农户家庭资金状况决定着家庭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将直接影响农户土地投入行为。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农业劳动力(ALN)对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和土地利用强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分别在10%和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家庭总收入(HIT)与农户土地利用强度行为和土地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劳动力和资本是农业生产必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增加农业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农户家庭资本的数量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意义重大。

(3)资源禀赋。耕地资源多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其禀赋可用家庭目前耕种土地总面积来表示。一方面耕种土地数量较多的农户,表明农业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额比重较大,为了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农户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强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另一方面,耕种土地越少,表明种植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小,农户选择耕种土地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对食物的需求,这样耕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又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耕地数量越少的农户,表现为对土地的低效利用。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耕地面积(LRN)对农户土地利用强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户拥有的耕地资源的禀赋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非常重要,研究区域拥有耕地数量较多的农户都是当地的种田大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收入,为了提高农业收入,通常会通过承包土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利用强度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拥有耕地数量较少的农户,一般非农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不高,表现出耕地的粗放利用,土地利用程度低。

4 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在空间上呈现“反图能圈”式的种植模式,具有明显的“非农化”和“非粮化”特征。同时,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最多,包括城市扩展、经济结构变化、市场价格变化、政策制度安排变化、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其中距离(VCD)、农产品价格(APP)、技术培训(TTN)和农业劳动力(ALN)等5个因子影响为正。影响农户土地利用程度的因素包括城市扩张、政策制度安排变化、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等,其中仅有地块数量(LN)和年龄(AGE)等2个因子影响为负。而对农户土地投入强度影响因素包括城市扩展、经济结构变化、市场价格变化、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其中距离(VCD)、农产品价格(APP)和家庭总收入(HIT)等3个因子影响为正。这说明农户处于的外部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农户“种什么(作物种类的选择)”和“怎么种(投资和技术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而农户拥有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内部环境因素更多的会影响到“种多少(达到一定产出需要土地利用程度)”行为。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要引导农户合理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征地行为,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的扩展;其次,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适度扩大有经营能力农户生产规模;第三,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降低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

References)

[1]高艳梅.工业化、城市化对农地质量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21-28.[Gao Yanmei.The effec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Farmland Quality[J].Nanj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21 -28.]

[2]刘洪彬,于国锋,王秋兵,等.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调查为例[J].资源科学,2012,(5):879-888.[Liu Hongbin,Yu Guofeng,Wang Qiubing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Land Use Behaviors in Metropolises Suburb:A Case Study in Sujiatun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2012,(5):879 -888.]

[3]刘洪彬,王秋兵,董秀茹,等.城乡结合部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其政策启示——以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调查为例[J].2012,32(5):113 -119.[Liu Hongbin,Wang Qiubing Dong Xiuru,et al.The Difference,Characteristic and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e Farmer Land in Rural-Urban Fringe[J].Economic Geography,2012,32(5):113 -119.]

[4]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88-96.[Kong Xiangbin.The Driving Forces,Effects and Sustainable Appraisal of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High input Agricultural Region:A Case Study in Quzhou County,the North China Plain[D].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3:88 -96.]

[5]徐玉婷,杨钢桥.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106-112.[Xu Yu ting,Yang Gangqiao.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Input by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 Household[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3):106 -112.]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armer Land-use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in Sujiatun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

LIU Hong-bin1WANGQiu-bing1BIAN Zhen-xing1YU Guo-feng2SUN Yan3
(1.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866,China;2.Center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in Sujiatun District,Shenyang Liaoning 110101,China;3.Shenyang Plan and Land Resources Bureau,Shenyang Liaoning 110003,China)

This study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farmers’land use decision,and builds themechanism of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ocio-economic and policy changes that affects farmers’land use decis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econometric structuralmodel.Based on survey data of 238 farmers in Sujiatun District,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by a statistical analysismethod,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farmer land use behavior in Sujiatun District shows an obvious non-agricultural and non-food trend,and has a pattern of anti-diagram cropping circle in space.Through the method of econometric model,three aspects of farmers’land use behavior including land use pattern,the degree of land use,and intensity of investmentare analyzed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urban expansion,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s in market prices and polic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and from in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endowment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mechanism.It shows that the direction,degree and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are different.The external social,economic and policy environ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use patterns and intensity of investment.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and ownership within the resource endow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land use.According to the above findings,the governmentshould regulate the government land acquisitions,and improve the land transfermarket,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and reasonably guide farmers land use activities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u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farmer;land-use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s

F301.1

A

1002-2104(2012)10-0111-07

10.3969/j.issn.1002-2104.2012.10.016

2012-04-12

刘洪彬,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土地经济。

王秋兵,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经济增长与农地非农化研究”(编号:7042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要素市场发育与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编号:70773058)。

(编辑:田 红)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农户土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我爱这土地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Synaptic aging disrupts synapti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