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2012-11-17 12:07:48王晓东马丽王德洪吕强严隽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偏颇湿质年龄组

王晓东 马丽 王德洪 吕强 严隽陶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310053)

2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理疗科

3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正从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人类个体差异及不同时代人体的体质状态成为了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1]。体质是中医学、人类学、体育学等学科共同的研究领域,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中医理论认为,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其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3]。对中医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4],老年人体质的改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揭示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内在关联,可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2010年6月至8月,应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丽水市抽取研究人群。本次现场调查分别对丽水市莲都区、缙云县、遂昌县、青田县、松阳县、景宁县的所有街道、乡(镇)进行编码,从中抽取一定数量居(村)委会,将抽中居(村)委会的所有符合调查条件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60~64岁、65~69岁),四类样本共计8个年龄组。每一年龄组计划调查50人,计划调查的总样本量为400人,最终实际完成调查的样本量为430人。

现场调查目标人群的筛选要求:精神正常,意识清醒,且无明显生理缺陷。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能作为抽样对象:

(1)心、肺、肾、肝等主要脏器有严重疾病 (如心脏病、高血压病、肝炎、肾炎、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贫血病等),医生认为不宜参加运动者;(2)身体发育异常(如侏儒症、巨人症等);(3)身体残缺畸形者;(4)近半年内发生过骨折、脱位或身体活动有明显限制者;(5)急性病患者或在两个星期内患过高烧、腹泻等急、慢性病,体力尚未恢复者。

现场调查过程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统一部署,由浙江省丽水市体育局负责组织协调,并由丽水市老年协会、各个居(村)委会负责人协助宣传和组织,为本次现场调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研究方法

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测试严格按照《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执行,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肺活量、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测量器材为北京鑫东华腾公司生产,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配发,器材使用前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要求调试、安装和校验。各种仪器均经技术监督部门标定,所有仪器均符合国家的有关计量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编订的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老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选择反应时进行评分。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综合评级是根据受试者各单项得分之和确定,共分四个等级:一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四级(不合格)。任意一项指标无分者,不进行综合评级。综合评级标准:一级(优秀)>23分;二级(良好)21~23 分;三级(合格)15~20 分;四级(不合格)﹤15分。

肥胖判定指标: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症诊断标准:24≤BMI<28为超重,BMI≥28 为肥胖[5]。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即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区分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WHR偏高者为中心性肥胖,低则为周围性肥胖。男性WHR≥0.90为中心性肥胖,女性WHR≥0.85为中心性肥胖。

同时,应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现场抽取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评判。依据该标准,体质的中医学分类共有九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1]。临床所见通常也不是单一体质的类型,而多有几个体质交错与夹杂偏颇现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直接评判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归类,分为四大群类,即无偏颇体质、倾向偏颇体质、单一型偏颇体质、兼夹偏颇体质。

本研究中,对60~69岁老年人BMI水平和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进行定义与赋值,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核对、编号、整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通过Shapiro–Wilk检验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采用均数与标准差进行描述;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分类变量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本文中资料分析内容中所应用的统计方法包括Chi-square test、Kruskal-Wallis test、Spearman 秩 相 关 分 析 、Mann-Whitney U test,统计推断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平设定为α=0.05。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研究人群中,男性老人214人,占49.77%,女性老人216人,占50.23%。其中60岁男性老人30人,占6.98%,占总人群的百分比最高,68岁女性老人11人,占2.56%,占总人群的百分比最低。

经Chi-square分析,两年龄组人群间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9,P=0.301)。 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研究人群的性别构成

研究人群中,城镇老人208人,占48.37%,乡村老人222人,占51.63%。其中60~64岁年龄段的乡村老人121人,占28.14%,构成比最高,65~69岁年龄段乡村老人101人,占23.49%,构成比最低。经Chi-square分析,两年龄组人群间的城乡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920)。 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研究人群的城乡构成

2.2 老年人BMI、WHR水平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老年人BMI值的测试结果显示,60~69岁老年人超重人数为151人,检出率为35.1%,其中60~64岁、65~69岁年龄组中超重人数分别为79人和72人;老年人肥胖人数为25人,检出率为5.8%,其中60~64岁、65~69岁年龄组中肥胖人数分别为11人和14人。经Mann-Whitney U检验,60~64岁与65~69岁年龄组老年人的BMI水平无显著差异 (P=0.642)。

老年人WHR值的测试结果显示,老年人群中,男性WHR≥0.90或者女性WHR≥0.85的人数为309人,检出率为71.9%,其中60~64岁、65~69岁年龄组中心性肥胖人群 (WHR≥0.90或者女性WHR≥0.85)的人数分别为161人和148人。经Chi-square分析,60~64岁与65~69岁年龄组间人群的WHR水平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P=0.994)。老年人群中,男性WHR≥0.90者人数为139人,女性WHR≥0.85者人数为170人。经Chisquare分析,男、女性别人群的WHR水平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1,P=0.002)。

老年人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显示,60~69岁老年人平和质检出率最高,为36.7%;其次为阳虚质(16.0%);气虚质(15.1%)检出率居第三位;湿热质检出率最低,为1.6%。气虚质倾向的检出率为14.2%,在各偏颇体质倾向检出率中居第一位;其次为痰湿质倾向(10.9%);阳虚质倾向(10.2%)检出率居第三位;特禀质倾向的检出率最低,为4.4%。老年人群中,无偏颇体质的构成比最高,占38.14%;其次为单一型偏颇体质,占28.6%;兼夹偏颇体质构成比最低,为13.49%。经Chi-square分析,60~64岁与65~69岁年龄组间人群体质群类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71,P=0.198)。

表4显示,BMI处于“<24”水平的老年人群中,无偏颇体质的人数最多,为93人;其次是单一型偏颇体质,为68人。处于超重水平的老年人群中,无偏颇体质人数为61人,其次是单一型偏颇体质,为48人。处于肥胖水平的老年人群中,无偏颇体质人数最高,为10人;兼夹偏颇体质仅有2人。经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BMI水平老年人群的四种体质群类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1)。经趋势Chi-square分析,老年人BMI水平变化与体质群类之间不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105)。见表4。

表4 不同BMI水平老年人的体质群类分布(人数)

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老年人BMI水平与气虚质判定结果显著正相关(P<0.001),与痰湿质判定结果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趋势Chi-square分析,老年人BMI水平变化与气虚质判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001),与痰湿质判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 (P<0.001)。见表5。

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老年人WHR水平与气虚质判定结果显著正相关(P=0.032),与痰湿质判定结果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见表6。

表5 老年人BMI水平与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表6 老年人WHR水平与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2.3 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综合评级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表7显示,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综合评级结果为:“合格”人数为272人,占63.3%,居第一位;“良好”人数为89人,占20.7%,居第二位;“不合格”人数为50人,占11.6%;“优秀”人数为19人,占4.4%。经Mann-Whitney U检验,60~64岁年龄组与65~69年龄组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

表7 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分布

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与体质群类呈显著正相关 (rs=0.121,P=0.022)。这提示老年人中,随着综合评级的提高(即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体质偏颇严重程度会减轻或体质偏颇种类会减少。

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与平和质呈显著正相关(rs=0.147,P=0.005),与气虚质呈显著负相关(rs=-0.115,P=0.029), 与阳虚质呈显著负相关 (rs=-0.106,P=0.044),与气郁质呈显著负相关 (rs=-0.129,P=0.015)。这提示老年人中,随着综合评级的提高(即“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平和质的人群越多,而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人群则越少。见表8。

表8 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综合评级与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3 讨论

3.1 老年人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不同BMI水平、WHR水平老年人群的体质群类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BMI水平变化与体质群类之间不存在明显线性关系。这提示BMI、WHR水平对老年人群中的四种体质群类(无偏颇体质、倾向偏颇体质、单一型偏颇体质、兼夹偏颇体质)构成无明显影响。这也反映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其体质的总体偏颇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调查结果还发现,老年人BMI水平与气虚质判定结果显著正相关(P<0.001),与痰湿质判定结果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经趋势Chi-square分析,老年人BMI水平变化与气虚质判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001),与痰湿质判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P<0.001)。老年人WHR水平与气虚质判定结果显著正相关(P=0.032),与痰湿质判定结果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由此可见,老年人肥胖与气虚质和痰湿质存在明显相关。即对于一个老年人群而言,肥胖率升高,则痰湿质的检出率也会升高,而气虚质的检出率会降低;对于一个老年人个体而言,属于痰湿质者,则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大,属于气虚质者,则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小。

元代朱丹溪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代《张聿青医案》更是明确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 朱燕波[6]和刘艳娇[7]研究均认为痰湿质与肥胖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符合中医理论对肥胖的认识,也与以往研究相符。

而本研究结果揭示的肥胖与气虚质的关系与以往研究恰好相反,朱燕波等[6]研究认为,气虚阳微,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失常,津液凝聚为痰,湿痰滋漫周身腠理而致肥胖。本研究中BMI与气虚质正相关,即“BMI≥28”时,气虚质判定倾向为“否=3”,所谓肥胖者,气虚质可能性小。而“BMI<24”时,气虚质判定倾向为“是=1”,在BMI<24范围内,本次调查的人群BMI主要集中于“22~”水平,即所谓正常体重,因此,正常体重和低于正常体重者,反而气虚质可能性大。分析认为,本次调查的人群为老年人,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接近一半,长期重体力劳动,导致能量消耗较大,但机体反映出功能衰退的气虚特性并不少见。另外,脾主中气,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生化无源能影响水谷精微的充分吸收,也可导致机体消瘦。调查目标人群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本次现场调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气虚质与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3.2 老年人形态、机能、素质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与体质群类呈显著正相关(rs=0.121,P=0.022)。这提示就个体而言,老年人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下降,则其体质偏颇程度会加重或体质偏颇类型会增多;就群体来说,老年人群中形态、机能、素质优秀率增高,则该人群中平和质检出率会增高,偏颇体质检出率会降低。

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级与平和质呈显著正相关(rs=0.147,P=0.005),与气虚质呈显著负相关(rs=–0.115,P=0.029),与阳虚质呈显著负相关(rs=–0.106,P=0.044),与气郁质呈显著负相关(rs=-0.129,P=0.015)。这表明对于个体而言,随着综合评级的提高,平和质的可能性越大,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倾向性会下降。对于群体而言,老年人群中,综合评级为“优秀”者所占百分比升高,平和质检出率也增高,而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检出率会降低。

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与其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的紧密联系,似乎揭示了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可以随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方面,个体秉于父母的遗传信息,决定个体在后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遵循既定的内在规律,呈现与亲代类似的遗传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另一方面,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在某个具体的阶段,如幼儿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个体的体质状态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发生骤然改变,从而使各个生命阶段呈现不同的体质特点。体质具有动态可变性。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会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体质发生变化。后天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影响,可使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群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导致体质发生变化。后天环境因素可使基因发生突变、插入、缺失和串联等,从而导致基因变异,形成基因多态性,或使基因组表达产物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体质的调节作用[1]。人体的生物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下互相作用的最后产物[8]。

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使体质的调节成为可能,而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与其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也揭示了中医体质类型动态变化的规律。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测,通过体质干预手段,有效提高老年人形态、机能、素质的综合评级可能有利于老年人偏颇体质的纠正,特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纠正。

4 总结

老年人肥胖与气虚质、痰湿质存在相关,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与其体质的偏颇有密切联系,即随着老年人形态、机能、素质的综合评级的改善,老年人体质偏颇程度会减轻,特别是有利于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纠正。

[1]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1,67-68.

[2]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任应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七十七·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5-99.

[4]彦威.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5]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6]朱燕波,王琦,吴承玉,等.18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23-1027.

[7]刘艳娇.肥胖人痰湿体质和脑中风的相关性研究.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3):13-17.

[8]匡调元.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与发展.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3,41.

猜你喜欢
偏颇湿质年龄组
痰湿体质概述*
河南中医(2024年4期)2024-06-09 18:07:46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12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2019年12期)2019-02-12 18:19:20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记者摇篮(2018年11期)2018-01-15 07:32:36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1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0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