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洪
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对银行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考量
□吉洪
发展软件产业是加快海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策略之一,海南银行业必须切实把握当前软件产业的发展机遇,着眼于推动海南经济结构模式转变和自身经营转型,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主动服务,大胆创新,拓宽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力促海南软件产业腾飞。
(一)世界经济变化潜在的契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国际资本对中国区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大环境也为海南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货币资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呈现逐步分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资金、生产活动乃至部分科技研发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海南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优良的信息及交通设施等,有条件成为承接国际、国内软件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这些都为海南软件产业成长和升级提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国家宏观和区域政策的支持。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中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国内软件产业,规划鼓励软件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促使金融机构优先对重组企业给予支持。《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根据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支持海南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软件产业基地”。同时,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海南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建设,体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海南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期望。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海南地处南海,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之间隔海相望,海上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自贸区逐渐建成,海南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会更便利,合作领域会更广泛,而在合作中不断提升的海洋产业、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都需要以产业信息化作为有力支撑。可以预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下,“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人才、贸易合作将日益紧密,海南软件产业将同时面临“泛珠三角”及东盟两大市场,未来发展空间更为巨大。
(四)巨大市场需求的拉动。
软件产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力。海南自1997年提出“信息智能岛”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就把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之一,力求推广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海南协调发展,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软件产业发展将为推进“信息智能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信息智能岛”建设的推进,必将为海南软件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件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银行业必须发挥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作用,抢抓机遇,拓展市场,扩大业务规模。
(一)有利于促进经营转型。经营战略转型是根据海南银行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资本约束的要求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在业务发展方式上,要从外延粗放型增长向内涵集约型增长转变;在经营结构上,要由传统的存贷业务向资本节约型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从单一利差收入向收入多元化转变,不断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软件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软件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而从消费角度看,软件产业产品也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因此,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对于促进银行经营转型,尽快完成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业务创新。软件产业是银行扩大客户基础、优化资产结构的重点新兴业务领域。作为新兴产业,要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必然对金融业提出更高、更新的服务要求。银行应顺势而为,针对其产业特点,立足金融创新,适时研究推出金融创新业务,全力推进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不断提高服务创新能力、效率和水平,以创新促进产业对接,以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政策落实。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落实各级规划和指导意见,强力推进海南软件产业发展,海南银行业应发挥自身作用,打破融资瓶颈,支持推进软件产业发展,是提高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更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行动。
海南银行业无论是出于推进业务经营转型,提高价值创造力,还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践行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都有必要及时确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路径,努力把握软件产业的良好前景带来的发展契机。
(一)提高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认识。应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掌握新科技知识,把握产行业政策,提高金融支持生态软件产业的认识,并进行涵盖认知、产品、机制、人才、文化等内容的一系列改革,从而把兴奋点从房地产等领域转移到软件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其业务经营与生态软件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相适应,增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在支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研究。必须建立强大的、专职专业的行业研究队伍,及时跟踪掌握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家产行业政策,准确把握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确保支持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支持软件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将具有行业分析专长、信贷管理经验丰富的系统内人员纳入专家库,以提供智力支持。从外部聘请相关行业专家,通过培训、咨询等方式给予指导。
(三)优化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信贷资源配置。要在充分研究银行自身资产规模、行业结构和未来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软件产业信贷业务在本行全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并动态调整、严格掌握。综合考虑信贷风险、成本补偿机制、政策扶持等因素,对资源丰富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地区,拥有技术基础、成本优势、政策扶持的企业,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以及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张及技术升级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要根据软件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信贷策略,重点支持资源丰富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地区,拥有技术基础、成本优势、政策扶植的客户以及技术升级项目。
(四)加大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业务创新。要把握软件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产业主体的不同,积极拓展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式,设计专项的融资方案;要加快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除传统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等业务外,还要加大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的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品种体系,建立信贷支持软件产业长效机制;要针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软件产业,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大配套金融服务和支持,促进和失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拓展业务领域,实现有效发展。
(五)提高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风控能力。从产业类型、产业支撑、产业领域、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把握软件产业的新特征,谨防陷入忽视风险、贸然进入、盲目投资、跟风炒作等发展误区,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注重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尤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要把好调查、审查关,综合考察企业综合竞争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发展前景和耗能、污染等因素,切实落实各项贷款担保条件,防止盲目投入,形成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对软件产业的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制度,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控及流向的跟踪检查,控制集团客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防止多头授信等情况的发生。严格按照信贷政策制度规定,按条件、权限、程序办理,并加强贷后管理,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客户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制定风险预警信号处置方案。
(六)增强金融支持软件产业的整体合力。软件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通过整合金融与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体系,联合银行、科技部门、行业协会等共同搭建信息筛选平台,使金融与科技顺利对接,弥补银行在技术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的劣势。同时,要建立起与发展战略性软件产业相容、充分体现激励导向的内部管理体系,以传递和落实各项战略意图。要加强与当地投资、节能主管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与其定期沟通的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掌握风险变化趋势,定期完善客户信息资料,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同时,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登记、安全信息管理等涉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较多,各机构之间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要进一步优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