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秋 徐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耦分析
王春秋 徐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利用山东省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脱耦的时间过程和原因。结论认为:1997-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2004年是增减的拐点。2004-2008年间,建设占用成为山东省耕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2001-2004年与2005-2008年,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均表明发生了明显的脱耦现象,且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山东省经济增长逐渐摆脱了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相对1997-2000年,2001-2004年间山东省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占用的压力呈减轻趋势,属于相对脱耦;与2001-2004年相比,2005-2008年间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成为绝对脱耦型。2005-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继续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策略,可能并不会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耕地建设占用;经济增长;脱耦;山东
耕地资源是维持生命-生态系统的载体。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地关系紧张,中国政府一直重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制定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耕地仍然呈现出不断流失的趋势。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建设占用耕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1]。近年来,我国耕地的减少可归因于四个方面:建设占用、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1999-2006年,生态退耕成为我国耕地流失的首要因素,但从长期来看,我国耕地的流向主要还是建设用地[2]。从世界发展的经验看,耕地的占用过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其耕地占用量较强的阶段多集中在城市化最快的时期[3]。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近6.66亿,城镇化率49.68%,人口城镇化率正处于加速中期阶段,而且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快速城镇化必然对我国耕地具有较强的占用需求,而且,经济水平的发展与膳食结构的改善也加剧了耕地的压力。在不能依靠国际市场的前提下,一定面积的耕地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以往,对耕地资源的研究多集中在耕地质与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上[5-7],近年来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过程的耦合作用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8-9],但研究多以时间发展过程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难以对我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2]。本文以官方发表的权威数据为基础,以山东省为例,借助脱耦理论定量分析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合理配置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方法,以期为政府有效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参考。
1.1 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脱耦的理论基础
1.1.1 脱耦概念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与重点,20世纪70年代初期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极限说”[10],认为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污染产生,环境质量下降;而近年来,“倒U型曲线”理论得到了发展,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出现拐点,由负面影响转向正面影响,环境质量由下降转而上升[11]。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了脱耦(decoupling)理论,意指打断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下降之间的链接关系[12-14]。用通俗的话讲,在经济发展初期,技术落后,发展多为资源或环境依靠性,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可以采取发展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形式,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同时换取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个转变过程称为脱耦,目前,日本等国已经完成了脱耦过程。引申到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领域,脱耦即为打断经济发展与建设占用耕地之间的链接关系。具体而言,脱耦可分为绝对脱耦和相对脱耦[15],就耕地而言,相对脱耦是指经济向前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速率处于低水平上的稳定状态,绝对脱耦是指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速率增长相对以前出现降低的现象。
1.1.2 脱耦指数
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耦程度可以利用脱耦指标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2,16]:
式中:Di为脱耦指标,Lp为建设占用耕地压力指标(取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来表示),Ed为经济增长动力因子指标,此处取区域第二三产业GDP的增量。
评价某项驱动因素实施前后或其他过程中,经济发展对建设占用耕地影响程度的变化,可以应用脱耦指标的变化率表示:
式中:Dc为脱耦指标的变化率,Diend为i期末脱耦指标,Distart为i期初脱耦指标。如果Dc>1,表明经济的发展依然需要占用耕地,反之,如果Dc<1,则说明区域脱耦现象发生,Dc值越小,经济发展与耕地占用的脱耦现象越显著。国际上往往利用脱耦指数(Id)来进行更加直观地判读。
ID的取值范围为[0,1],如果 ID>0,表明区域脱耦现象发生,值越大脱耦现象越显著,ID为1时,说明区域增长已经完全脱离了耕地资源的束缚;反之,说明,区域脱耦现象不明显,经济发展还处于依靠耕地资源消耗的初级阶段。
1.2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论文使用的主要数据包括山东省耕地占用数据与相关的经济发展数据。其中,耕地数据来自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经济发展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山东省统计年鉴》,并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换为基期不变价。
考虑到建设周期的影响,相对于耕地占用,经济增长往往会有一个滞后期[17],本文采用2年时限进行分析[2]。因此,论文的研究时限中耕地数据为1997-2008年,经济数据为1999-2010年。
2.1 研究区概况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总面积15.78万km2,根据《山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9 879.31万人,位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2008年全省耕地面积达751.07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左右,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蔬菜产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与消费大省;2008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 416.2亿元,在全国位居前列,山东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因此,在国家尺度上,山东省在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要保证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尽量不占用耕地,对山东省也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
2.2 山东省耕地流向
1997-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面积共减少54.877万hm2,减少量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1997-2004年,尤其是2001年后,耕地减少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2004-2008年耕地数量减少趋势明显放缓。从耕地流失去向来看,2004-2008年间,建设占用耕地量共28.271万hm2,成为山东省耕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占比为 51.52%;其次为农业结构调整,共占用耕地22.873 万 hm2,占比41.68%,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其他因素 分 别 减 少 耕 地 2.833万hm2、0.429万hm2与2.765 万 hm2。
从时间的发展趋向来看(见图1),2002-2006年是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占用耕地较多,成为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因素,2007年后,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能量释尽,耕地流失速度放缓,建设占用又成为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因素。
2.3 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结果分析
2001-2004年与2005-2008年,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指数分别为0.50与0.62(见表1),表明均发生了明显的脱耦现象。两个时期的脱耦指数增加了0.12,说明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有加速脱钩的趋势,山东省经济增长逐渐摆脱了对耕地资源的依赖。1997-2000年、2001-2004年、2005-2008年3个时期 的 脱 耦 指 标 值 分 别 为 3.38 hm2/108元、1.68 hm2/108元、0.64 hm2/108元,说明每增加 1 亿元非农GDP占用的耕地数量由3.38 hm2逐步减少到1.68 hm2和0.64 hm2,脱钩趋势十分明显。
图1 1997-2008年山东省耕地流向Fig.1 The directions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during 1997-2008 in Shandong province
表1 1997-2008年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分析结果Tab.1 Decoupling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for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97 to 2008
从相对脱耦与绝对脱耦的角度看,1997-2000年与2001-2004年,山东省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630.58×108元/a与 1 816.51 ×108元/a,变化率为188.07%,同期,年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分别是2.132万 hm2/a 与 3.059万hm2/a,变 化 率 为 43.49%,与1997-2000年相比,虽然年均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不到50%,而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却增长了近2倍,由此可见,这段时间山东省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占用的压力呈减轻趋势,属于相对脱耦。2005-2008年,山东省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量与年均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分别为2 936.89 ×108元/a与1.877万hm2/a,与2001-2004年相比,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量与年均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变化率分别为61.68%与-38.65%,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延续,山东省在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设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向减轻的方向发展,说明山东省经济结构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土地资源的依赖。2005-2008年间,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成为绝对脱耦型。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把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生产活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纺织、钢铁等工业生产为特征,第三阶段以各种服务业生产为特征,以此理论为基础形成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与耕地相关联,第一阶段应是耕地扩展的时期,第二阶段建设扩展较为迅速,耕地压力较大,第三阶段高新技术得到发展,各种服务业主要为资金集中型,对耕地要求较少,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有助于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耦。我国目前的经济整体处于第二阶段,即工业化阶段,山东省亦是如此(见图2)。
图2 1999-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占比Fig.2 The proportions of three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从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发展轨迹看,1999-2002年间,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46%,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7%与10.20%,相差不大;但发展到2003-2006年间,三次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则变化为11.11%、23.47%与 18.69%,虽然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但明显表明此段时期是山东省第二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建设占用耕地压力较大;2007-2010年间,三次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又变化为10.75%,11.25%与16.60%,说明第三产业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而且2001-2004年间工厂等建设的经济效益也开始得到发挥,耕地压力减轻,这种趋势从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的聚集上(见图3)与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上也都可以看出。1999-2010年,就业人员继续向第二三产业聚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从23.4%上升到32.6%、从23.7%上升到31.9%;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方面,近年来第三产业的投资额与比重明显增加,2010 年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已经调整为 2.4∶48.7∶48.9,尤其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额增长,要明显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第三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山东省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压力。
图3 1999-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Fig.3 Composition in percentage of employed persons at the year-end by three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总体上讲,目前山东省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正处于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型的阶段,对耕地的压力程度已经向减轻的方向发展,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发展的脱耦现象明显。
4.1 主要结论
文章借助脱耦理论定量分析了山东省1997-2008年间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1997-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面积共减少54.877万hm2,减少量经历了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2004年是增减的拐点。从耕地流失去向来看,2004-2008年间,建设占用耕地量共28.271万hm2,成为山东省耕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占比为51.52%。
(2)2001-2004年与2005-2008年,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指数分别为0.50与0.62,表明均发生了明显的脱耦现象,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有加速脱钩的趋势,山东省经济增长逐渐摆脱了对耕地资源的依赖。
从相对脱耦与绝对脱耦的角度看,相对1997-2000年,2001-2004年间山东省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占用的压力呈减轻趋势,属于相对脱耦;与2001-2004年相比,2005-2008年间山东省在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设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向减轻的方向发展,说明山东省经济结构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土地资源的依赖。2005-2008年间,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成为绝对脱耦型。
(3)2005-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目前山东省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但已经显示出由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型的态势,相信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发展的脱耦现象会愈显明显。
4.2 政策启示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映射到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两者也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定律,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经济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上升,而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脱耦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矛盾体。在脱耦现象发生后,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人为控制耕地浪费,会促使经济发展更快地向第三产业转移,同时并不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鉴于上文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加快技术密集型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继续促进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发展的脱耦过程;继续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策略;就今后的研究方向而言,需要在山东省内部,进一步进行区域划分,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占用对耕地依赖较大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References)
[1]张基凯,吴群,黄秀欣.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5):959 - 969.[Zhang Jikai,Wu Qun,Huang Xiuxin.A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on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to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Panel Data Analysis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2010,32(5):959 -969.]
[2]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常熟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decoupling)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532 -1540.[Song Wei,Chen Bai-ming,Chen Xi-wei.Decoupling Evaluation between CultivatedLandOccupationand EconomicGrowth in Changshu Cit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9,24(9):1532 -1540.]
[3]Yang H,Li X B.Cultivated Land and Food Supply in China[J].Land Use Policy,2000,17(2):73 -88.
[4]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30(增刊):32 -40.[Zhou Yixing.Thoughts on The Speed of China’s Urbanization[J].City Planning Review,2006,30(s):32 -40.]
[5]Brown G P.Arable Land Loss in Rural China[J].Asian Survey,1995,35(10):922 -940.
[6]Lin George C S,Ho Samuel P S.China’s Land Resources and Landuse Change:Insights from the 1996 Land Survey[J].Land Use Policy,2003,20(2):87 -107.
[7]Veldkamp A,Fresco L O.CLUE:A Conceptual Model to Study 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J].Ecological Modelling,1996,85(2 -3):253 -270.
[8]李兆富,杨桂山.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3):146-149.[Li Zhaofu,Yang Guishan.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uzhou City[J].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07,15(3):146 -149.]
[9]曲福田,吴丽梅.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J].资源科学,2004,26(5):61-67.[Qu Futian,Wu Limei.Hypothesis and Validation on the Kuznets Curv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armland Conversion[J].Resources Science,2004,26(5):61 -67.]
[10]Meadows D H,Meadows D L,Randers J ,et al.The Limits to Growth[M].New York,USA:Universe Books,1972.
[11]Kuznets 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1):1-28.
[12]OECD.Decoupling:A Conceptual Overview[R].2011 -04 -22.http://www.oecd.org/dataoecd/23/51/25481500.pdf.
[13]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2011 -04 -22).http://www.oecd.org/officialdocuments/displaydocumentpdf?cote=sg/sd(2002)1/final&doclanguage=en.
[14]OECD.Environmental Indicators-Development,Measurement and Use[R].(2011 - 04 - 22).http://www.oecd.org/dataoecd/7/47/24993546.pdf.
[15]Wei J,Zhou J,He X B,et al.Decoupling Soil Eros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in the 20th Century[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7,7(1):123 -132.
[16]王秀芬,李茂松.中国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脱钩关系分析[J].灾害学,2012,27(1):94 -97.[ Wang Xiufen,Li Maosong.Analysis on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Disasters and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2,27(1):94 -97.]
[17]董国新,邹江.耕地减少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41 -47.[Dong Guoxin,Zou Jiang.The Positiv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of Arable Land Los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A Study of Zhejiang[J].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5(3):41 -47.]
Decoupling Evaluat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Chun-qiu XU Chang-sheng
(School of Econom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China)
Based on the official statistic data from 1997-2008,decoupling evaluat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analyzed.This paper can be concluded as:1)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of Shandong Province increased from 25,670 ha in 1997 to 33,930 ha in 2004,and then dropped to 13,530 ha in 2008.Construction occupation becam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between 2004-2008.2)During the periods 2001-2004 and 2005-2008,obvious decoupling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Province took place,and grew fastly.3)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1997-2000,relative decoupling was achieved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in Shandong during 2001-2004;and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2001-2004,absolute decoupling was achieved during 2005-2008.4)During 2005-2008,the main cause for decoupling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So,the strict farmland protection system will unnecessarily affect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economic growth;decoupling;Shandong Province
F301.21
A
1002-2104(2012)08-0128-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20
2012-05-25
王春秋,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编辑:李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