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玉萍 刘慧兰 杨太华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易成为结核病多发人群之一,而学校存在发生结核病疫情的高风险[1]。2011年5月10日,新疆布尔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县CDC”)接电话报告(网络信息系统尚无结核病患者报告),该县城镇初级中学(城镇惟一中学)九年级(2)班经县医院诊断发现2名学生罹患结核性胸膜炎。县CDC立即派人前往该校进行调查。在地区和自治区CDC结核病防治中心专家指导协助下,于6月11日完成全部现场调查处置工作,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该校所有学生就餐、课外活动均在同一场所,各班寄宿生有交叉住宿。因此,根据卫办疾控(2010)133号文:《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简称《规范(试行)》)有关要求,将布尔津县城镇初级中学2011年所有在校学生(1212名)、教职工(110名)及检查发现罹患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均列为调查对象。
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及相关预案对本次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对该校14岁及以下在近2周内未体检学生全部进行PPD皮肤试验,皮内注射PPD(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01038-2)0.1ml(5IU),72h观察结果,测量硬结大小(横径+纵径)/2;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15mm或有水泡、坏死等为强阳性反应[3];对PPD试验反应强阳性的学生,作进一步的胸部X线及痰涂片检查。对15岁及以上在近2周内未进行X线检查的学生及本学期在校教职工均进行X线胸部透视(简称“胸透”)检查,胸透发现异常者摄X线胸片,由放射医生和门诊医生联合讨论集体诊断。对所有X线胸片异常者进行查痰。对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按肺结核诊断程序[4]进一步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肺结核者,按肺结核登记。PPD强阳性反应经X线检查未发现活动性病变者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在自愿条件下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给予标准化疗方案[4]进行家庭隔离全程督导治疗。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资料录入,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
布尔津县城镇初级中学属寄宿制学校,共3个年级,27个班。2011年在校生1212名(男生612名,女生600名;少数民族学生689名,汉族学生523名;农村学生591名,城镇学生621名),其中204名学生在校住宿。本次调查学生和教职工的受检率均为100.00%。
441名14岁以下学生进行了PPD试验,出现阳性反应51名,其中强阳性反应13名;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11.56%、2.95%,阳性反应与性别的关系见表1。
女性 PPD 试 验 阳 性 率 15.64% (28/179)高于男性8.78%(23/262)(χ2=4.9,P<0.05)。
表1 14岁不同性别学生PPD反应平均硬结直径
PPD试验的学生中,有卡痕者383例,占86.85%;无卡痕者58例,占13.15%。有卡痕的学生中,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10.97%(42/383)、2.35%(9/383);无卡痕的学生中,PPD 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 15.52%(9/58)、6.90%(4/58)。有、无卡痕的两组学生中PPD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2,P>0.05)。
该校本次因症就诊、PPD强阳性者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X线检查的学生共计784例,受检率100.00%。经X线检查和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9例(住校生4例),其中痰涂片阳性1例(住校),结核性胸膜炎1例。受检的110位教职员工和13例PPD强阳性学生中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6例,占31.58%(6/19);女性13例,占68.42%(13/19);少数民族17例,占89.47%(17/19),汉族2例,占10.53%(2/19);城镇学生9例,占47.37%(9/19),农村10例,占52.63%(10/19);非住校生15例,占78.95%(15/19),住校生4例,占21.05%(4/19);有卡痕17例,占89.47%(17/19),无卡痕2例,占10.53%(2/19);最大患者17岁,最小15岁。男、女患病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12∶13/600),(χ2=2.76,P>0.05);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患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89∶2/523),(χ2=8.37,P<0.05);城、乡学生,住校与非住校学生患病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9/591∶10/621,χ2=0.12,P>0.05;住校与非住校4/204∶15/1008,χ2=0.25,P>0.05)。
对于本次发现的19例活动性肺结核和1例结核性胸膜炎学生患者,全部给予了家庭隔离DOT管理。本次体检后,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签有知情同意书),有5名PPD试验强阳性学生接受了(INH 300mg/d,顿服,6个月)预防性治疗,并随访观察对比今后发病情况。随访中未发现服药不良反应者,接受与未接受预防性治疗者中,目前均没有出现新患者。
对20例结核病患者的70名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均否认有结核病史。
本次布尔津县城镇初级中学PPD试验的441名14岁以下学生中,有卡痕者达到86.84%,反映该县基础免疫卡介苗接种率还是比较高的。卡痕率高,阳性率低,推测可能由于10余年前当地冷链设备不完善,接种卡介苗的有效活菌指数低,致使接种初期局部反应存在,但长期效应衰退出现目前有痕无反应(阳性)现象。有卡痕与无卡痕在此次PPD试验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卡痕学生阳性可能是成功接种了卡介苗,但对于无卡痕出现PPD阳性反应需慎重考虑,其自然感染Mtb的可能性要大于有卡痕的学生。PPD强阳性结果对有卡痕与无卡痕的学生来说都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
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全部为九年级学生,首发2例患者症状分别出现于2011年4月19日和4月23日,患者自认为感冒拖至2011年5月5—6日才去县医院就诊发现。该校九年级共有9个班401名学生,教室处于相对独立的楼栋和楼层。此次疫情累及7个班级,其中九(2)班就查出9例患者,1例涂阳患者就是该班来自牧区的少数民族住宿生,没有查到其他传染源,这例患者可能是该班或该楼栋的传染源。此例涂阳患者5月份调查发现时已有发热、困乏、咳嗽等症状半月余。高寒地区感冒、咳嗽极为常见而又不为年青者重视,实际该患者发病应该在2、3月份,甚至更早。冬末春初,北疆地区天寒地冻,教室、宿舍不宜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极为不好,作为同班、同年级、同楼栋的同学们都成为高危人群。这些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密切接触加之毕业班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而感染、发病。
少数民族学生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北疆少数民族家庭多以游牧为主,劳动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新疆流调少数民族感染、患病均高于汉族[5]。
《规范(试行)》要求学校,按有关规定将结核病体检项目作为学校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每年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新生体检可将结核病传染源拒之校外,避免了传染,是学校防治传染病的关键举措。
[1]戚广浩,马谢民,周长山,等.北京市通州区大学新生预防性治疗结核病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25-27.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76号国务院办公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R/OL].(2005-05-20)[2011-09-25]http://www.gov.cn/zwgk/2005-05/20/content_145.htm.
[3]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4-177.
[4]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0-56.
[5]金鑫,范新春,闫化奎,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4,26(5):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