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变化

2012-11-15 01:49吕宝兰吴冬燕杨水金
关键词:新教材教科书新课程

吕宝兰,王 华,吴冬燕,杨水金

(1.湖北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湖北省黄石二中,湖北 黄石 435002)

从2009年9月开始,湖北省实行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从2009年新生入学开始统一采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今年是使用新教材后的高考第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也是使用新教材后进入高校的第一届新生,为了因材施教和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我们通过近三年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使用和研究,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在结构、知识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

1.1 编排结构与理念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打破老教材的章节编排方式,采用模块化呈现主题的形式进行编写,由八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必修《化学1、2》[1~2]即基础模块内容,几乎涵盖了原高中三册化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3],对应化学的三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即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主要针对理科生;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主要针对文科生;选修课程《实验化学》模块以过程、方法和实验活动为主的课程设计,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理念新、设计新、结构新、内容新、呈现方式新。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教学由“以师”为主向“以生”为主转变、教学过程由教师“讲述”向学生“探究”转变、教学内容由“系统”知识向“有用”知识转变、知识巩固由“题海”战术向“亲历”过程转变。

1.2 栏目设置的变化

1.2.1 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沟通和交流。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章节中“思考与交流”栏目:1.请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的?第一个问题从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出发,为正文氧化还原反应的提出打下基础,另外通过讨论这两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引出得氧与失氧,进而从得氧与失氧的角度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第二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电子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体会。而在旧教科书[4]“氧化还原反应”章节中是直接进入正文,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而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的陈述来传授知识,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所以通过“思考与交流”这个栏目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学与问 通过《学与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二氧化硫”章节中讲到它的漂白性以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一个可逆反应时,《学与问》栏目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品红溶液滴入亚硫酸溶液后,为什么会褪色?加热时又显红色说明什么?通过课本的讲解,学生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将品红漂白使其褪色,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考为什么亚硫酸溶液也能使品红褪色呢?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知道应该从二氧化硫与亚硫酸之间的转换找答案,同样后面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所以通过《学与问》这个栏目,不仅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亚硫酸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学与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能力。

1.2.3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提供探究课题,创设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程,是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体现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了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例如“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旧教科书中直接给出了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装置图,明确的告诉学生铁与水蒸气可以发生反应,这就没有任何的悬念也不需要学生动任何脑筋,直接接受知识就可以了。而新教科书中把这一实验设置为《科学探究》栏目,探究铁与水蒸气是否能发生反应?让学生思考,需要什么实验仪器?怎样搭配实验装置?如何进行实验操作等等,在探究中学生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失败,也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等等。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感悟、体验,以及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往往是更为重要的。

1.2.4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些与社会相关的调查活动、课外研究与小实验等,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章中《实践活动》:1)请你利用原有知识,并结合本节所学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试着围绕金属提出一些问题。2)把你的问题和答案分类。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类问题和内容,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研究、调查或实验。4)写一篇关于金属的小论文,并与同学交流。《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回顾本章节的知识点并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和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譬如“教科书中提到金属共同的物理特征是有金属光泽,那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铜,铁没有金属光泽呢?”。还有“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铝不容易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逐渐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1.2.5 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是数据资料、小常识等,是对课本的一些知识补充介绍。例如《化学1》“粗盐的提纯”实验就设置了《资料卡片》栏目,补充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除去粗盐中杂质的步骤。再比如《有机化学基础》“油脂”章节中也设置了《资料卡片》栏目,主要介绍了鱼油的成分以及它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化学课上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化学理论知识,还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

1.2.6 科学视野 《科学视野》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可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1.2.7 科学史话 《科学史话》中的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历史,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化学历史人物和化学历史事件中感悟科学,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1.3 理论知识广度的变化

新教材在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旧教科书而言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5],如:选修2《化学与技术》增加了索尔维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结构、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氯化钠制氢氧化钠的原理、铝的提取和冶炼等。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增加了:能级、电离能、电负性、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电子原理、电子的能级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配位键、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四种金属晶体堆积模型、共价键(σ键、π键)、晶格能、手性分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增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焓变、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ΔS、ΔG)、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电解池原理等。这些新增内容充分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与大学化学的知识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实验部分的变化

1.4.1 实验展现形式、实验要求发生变化[6]旧教材演示实验分布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实验单独放在书本的最后部分,新教材中的课堂实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则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改变了旧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一般是课堂实验的重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更大,兴趣也更高。

1.4.2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编写发生变化 新教材是把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放在第一单元,作为专门的一个课题,它融科学研究、基本操作与基本方法的教学、复习、巩固于一体。同时,使学生通过实验,逐步形成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精神。

1.4.3 注重实验的探究性 新教材在实验部分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实验之后设置了一些“讨论”、“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2 新旧教材的变化给予我们的启示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的变化说明:第一,重视学生的发展,为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而开设不同的课程,使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第三,新课程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与高一级知识点的衔接;第四,新课程注重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第五,新课程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施探究教学,注重围绕素质教育,选择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内容进行科学方法的传授。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从目前情况看,新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以化学探究代替一切教学方式”。化学新课程十分强调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把实验过程作为探究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配合思考与分析,以达到探究的目的。但是,教师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把一切都设计成探究式,耗时较多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化学课程的课时紧张,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加快教学进度,这样就达不到科学探究的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安排[7]: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合并开展,即教学中采用边讲边实验、边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师要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开展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探究性实验。在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对探究性实验内容有所侧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重点突破。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主要步骤和科学方法,而且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都得到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缓解了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对于教科书编写而言也是如此。唯有加强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教科书编写得更好、更完善,更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4、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武永兴,胡美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二、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刘松艳,金 爽,王宝珍,等.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J].化学教育, 2010(10):35~37.

[6]刘环宇.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变化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21~22.

[7]张运法.化学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矫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111~112.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教科书新课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