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玲 魏 婷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 外语系,福建 福清 350300)
协商互动:提高思辨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彭元玲 魏 婷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 外语系,福建 福清 350300)
协商互动是交际的过程,也是思维联想、判断和语言创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以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协商互动作为语言习得重要环节之一,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语言研究者的重视。文章就目前国内英语专家和英语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问题——英语人才“思辨缺席”展开深入探讨,从内容协商视角探索思辨能力提升办法。并提出协商互动一些具体策略企图来提升语言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
协商互动;思辨能力;交际能力
近来年,英语专业人才“思辨缺席”的问题(黄源深,1998;朱刚,2004;文秋芳、张燕,2006)已成为英语专家和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他们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入学时思辨能力水平是相当的,但经过四 年的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缺陷,即使大学毕业后进入真正的工作场景也不能“显身手”,特别是在创作活动中能力有些欠缺。为什么英语人才会出现“思辨缺席”?原因究竟何在?是学生出了问题吗?我们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都处在如饥似渴大量吸收知识的大学时代,与其他专业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差别,显然问题不是出在他们身上,那是我们的培养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是这样,问题又出在何处?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因为“思辨缺席”已经影响到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达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造成英语人才“滞销”。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孙有中(2011)提出“英语专业应该把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核心培养目标”。也就是说英语界要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上,这说明英语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对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教学的目的有了更深、更广泛的认识,不仅仅是关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而是提升到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提出协商互动的教学新理念。
在二语研究中,协商互动是学习者和对话者之间为达到彼此理解意思,或生成更准确的表达,或填补信息空缺,而共同做出的努力,它包括一系列会话修饰方式或沟通策略( Liu& Zhao, 2004)。协商互动作为语言习得重要环节之一,协商互动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的语言研究者的重视(如:Long 1983; Swain1985; Pica et al,1987; Lyster and Ranta 1997),其中Long(1983)和Swain(1985)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协商互动,分别提出了较有影响的“互动假说”、“输出假说”。“互动假说”认为消除理解障碍而进行的话语修饰(即意义协商)能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输出假说”:在会话中迫使学习者说出可理解的话(pushed output),会令其检验过渡语假设注意到与目标形式的差距并修正之(即形式协商),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国内研究有赵国霞(2002)首次将协商分为:意义协商、形式协商和内容协商。后来 Liu & Zhao (2004)基于前期的研究,对“内容协商”作了界定,指出它不是因意义不明或者形式错误引起,而是由于信息差或观点分歧引起,是内容沟通的需要,它不是会话的“旁支”(side-sequence),而是对交际本身的推进。笔者认为内容协商就是思想和观点的沟通,是对话者的知识能力、思辨能力、智慧能力的具体表现。意义协商和形式协商均属于会话流的旁支序列, 它们不产生新的信息,只是会话双方设法解决交际中的语义(搞懂意思)或语法(提醒或纠正错误)问题,而内容协商则属于会话主流 (main flow ) ( Branden, 1997),它促使交流双方提供更多的信息,是对交际内容本身的推进。思想内容丰富、睿智问答得以使对话富有交际意义,是高质量交际的关键所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之后,交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缜密性及语言的组织能力更显重要,英语专家和研究者早在全国的英语大赛中发现大赛冠军得主往往不是英语专业选手而是来自综合性院校的非英语专业选手。英语专业学生有流利的口语、漂亮标准的语音在最初的半分种给评委留下骤然一亮的印象,但内容像“白开水”淡而无味。可接下来评委关注更多的是选手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清晰的思维、严谨的逻辑和宽阔的视野。
从以上Branden对内容协商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容协商重点因素是促使交流双方提供更多的信息,将交际内容本身推进。这就要求交流双方在对话交流中,立论要稳、观点要新、切入点角度要好,例证要典型、结论要有说服力,用词要有一定的高度,语句要有变化,在恰当的地方用上合适的名言警句或精彩的语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知识广博。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还应具备较强的领悟力,能不时地察觉自己的错误,并不断地调整的修正自己的错误,清晰而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以此来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
综合上述研究及理论,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仅靠语言输入和机械的“鹦鹉学舌”是不可能得到的,而应关注内容协商互动能力的提高。内容协商互动与语言学习活动相关吗?根据A.S Reber (1967) 的理解,语言学习是一种“领悟过程”(conscious-process)。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学习,一种是“显性”的(explicit),如学习语言规则、生词和惯用法,另一种是“隐性”的(implicit),如信息的加工和语言运用。Krashen(1991)把语言学习分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语言输入又可分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finely-tuned input))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roughly-tuned input);语言输出分为练习性语言输出(practice output)和交际性语言输出(communicative output)(如图1)。练习性语言输出是句型操作练习、词语造句、语法规则等一些机械性的操作练习,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交际性语言输出(笔者认为等同于协商互动输出),是由教师给出具体的交际任务,引导他们充分地调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活动,交际语言输出明显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后来Anderson(2000)提出了自适应控制理论(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Rational)更进一步阐述了二语学习过程,他认为学习者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渡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有意识的认知或陈述阶段(cognitive or declarative stage);联想或程序化阶段( associative or procedural stage);自动化阶段( automatic stage)。
图1. 语言学习过程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从以上三位语言专家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隐性学习、交际性语言输出、联想程序化是提高内容协商互动能力的关键。因为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分析、推理、归纳、论证能力;温故、知新、运用、探究、顿悟、充实、创新等能力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运用。而不是只做一些初级的语言模仿训练,或习得一些基础的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协商互动活动来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想、扩大视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判断力、语言创造力和智慧能力,使他们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思辨习惯。
第一,头脑风暴法。采用启发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刺激联系,发表不同意见。头脑风暴法由心理学家奥斯本(Osborn,1963) 提出的,是一种创造技能的培养方法,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维互相激励,发生连锁反应。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也可以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头脑风暴主要用于每单元话题的导入,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的话题设计几个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在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引导下能够想到并回答出来的问题, 如教授“Market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可抛出这样几个问题:1.What is marketing? 2.What are the 4Ps of marketing? 3.What are the 4Cs of marketing? 当第一个问题一提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个程序去思考:sale→product→price→where→how→whom。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会组织语言表达这一信息,在得到第一问题答案之后,学生更容易进入第二个问题的联想,他们会想到Product:decide what product or service to sell for the first place;然后想到Price:setting prices that are attractive to particular groups of customers and that are profitable for the company;接着想到Place:finding suitable distribution channels to reach these customer groups;最后想到Promotion:all the activities, not just advertising, used to support the product-everything from pre-sales information to after-sales service。思维在诱导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联想、分析、推理、判断,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启发学生得到 4Cs of marketing的答案:Customer solution;Customer 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通过联想,学生就由Marketing想到与之相关的诸多因素。由于是集体智慧,开放式提问,刺激与反应是众多的、反复的、多向的、可逆的和彼此呼应的,因此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与主题相关,都可能是正确。学生融入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有助于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头脑风暴中,往往在刺激点与反应点越来越多时,它们之间相互联络愈紧密,学生的思维就愈活跃,产生的智慧就越高。
教师在启发式提问之后,可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起新的挑战,提出一些学生就目前知识无法回答的问题,必须学完本单元才能回答,或者通过查阅课本之外的知识获得,以此来激发创造、诱引兴趣。如:If you are a salesman what selling strategies would you take to promote your product? 头脑风暴是在教师的适当的语言引导、点拨和监控下的思绪联想能力和发散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者达到高一级的认知水平。
第二,双人活动。互相交换个人生活经验、个人观点相关的话题。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有争议性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如这样的问题:Would you like to work in global companies or domestic companies? How loyal are you to the brands you have chosen? For example, when you buy jeans, do you always buy Levis? What are your country's major imports and exports? Do you think products made in your country are better than products made in other countries? 类似这样有争议需表达个人观点的话题,最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一分为二的、多视角、多层面、深刻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第三,案例学习。对将来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任务设计。提供真实性的情境,工作内容,使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都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培生教育集团出版的《Market Leader体验商务英语》第三册(2005)就有许多这样的案例:Profit or principle: Decide if a manger has acted unethically and what action to take (追求利润还是讲原则:如果经理行为不道德,我们该怎么办?),Taxan Chicken: Work out a strategy to save a failing fast food company(德克萨斯快餐店:为濒临倒闭的快餐店献计献策),City Plaza Hotel: Work out a new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a hotel(普拉扎城市宾馆:为宾馆想出新的竟争策略)等等。这些案例往往是一个真实的商务问题的提出,需要学习者广开思路寻找问题答案。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学生就是职员,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要以职员的身份,探究问题要类似专业人员。这是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实性学习”,让学生在真实世界里寻找学问。在案例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智能运作可分三步:第一步: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第二步: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处理和利用;最后将信息、自己的理解和对方案,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案例学习,通过内化语言内容、分析、推理、判断、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抽象的认知操作和语言表达,充分地启动了复杂思维,是一种教会学习者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第四,讨论,辩论。讨论与学习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大众热点话题。讨论,辩论是对一个问题发表个人观点与见解的活动,而问题解决的过程大体包括问题设定、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表达三个阶段,辩论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思辨界入全过程。学习者通过讨论交流习得新知识,懂得新观念,争辩出新智慧。此活动可通过语言表述,信息沟通最终达到提升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一,开发认知潜能而不只是灌输现成知识。主要依赖记忆的语言学习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维。布鲁纳(J. Bruner)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理解力和认知的技能与策略,而不是获取关于事实的现成信息。主张课程在其固有结构外(Marion William & Robert L. Burden 2000)。
第二,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而非知识为本、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简单地重新分配课堂时间,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做到: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掌握。采用任务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doer”和“creator”。力求做到任务教学的三个环节:present language, practice language,produce language。让学生用“语言去学习语言”(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 to use language),学生获得的并非全都是现成的结论或知识点, 而是一种探索式和主动的认知体验, 获得的是实际运用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许多获取知识的途径,鼓励学生向书本外扩展知识。
第四, 健康愉悦的情感氛围。协商互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十分重要。教师要以亲切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发言报以积极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还可以“放肆地”“夸大地”赞扬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使课堂处于一种“动态评价”中,让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赞扬声中得到无限地修改和发展,力求把课堂扩展为“提高学习能力的学堂”(student-empowered class)。
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表达思想。知识、信息、思想的传递靠与他人的对话。协商对话的方式更能刺激、诱发学习者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和实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单纯的语言教学不是教育,教育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特别是持续的学习,是使学习经验富有个人意义、是促进个人知识与心智的共同成长的。格拉赛费尔德(Glaserfield)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力(Marion William & Robert L.Burden 2000)。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是使用对话教学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知识教育是单向的教学讲授,智慧培养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的体验性反思和辩难的基础上,知识教育却可通过耳提面命、死记硬背、作业考试来完成,智慧的培养则需要参与、体验、领悟。
[1]Anderson,J.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M]. NewYork:Worth Publishers,2000.
[2]David Cotton,Daivd Falve&Simon Kent.Market Leade体验商务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Den Branden,K.V.Effects of Negotiation on Language Learners’Output[J].Language Learning,1997,(47):589-636.
[4]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Hertfordsire: Prentice Hall Regents (UK) Ltd,1991.
[5]Liu Xuehui&Zhao Guoxia.Classroom Negotiation and Learner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Asia TEFL,2004,(1).
[6]Long,M.H.Linguistic and Conversational Adjustments to Non-native Speaker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3,(5):177-194.
[7]Lyster,R.&Ranta,L.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7,(19):37-66.
[8]Osborn,A.F.Applied Imagination: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Creative Problem-solving[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63.
[9]Pica,T.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e Classroom[J].Applied Linguistics,1987,(8):3-21.
[10]Reber, A.S.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ur,1967,(77): 317-327.
[1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Rowley,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5.
[12]Williams M.&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1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54.
[15]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
[16]朱刚.英语专业的人文困惑[J].郑州大学学报,2004,(5): 132.
[17]赵国霞.Classroom Teacher-Student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D].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2.
(责任编校:张京华)
Negotiation: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petence
PENG Yuan-ling, WEI Ting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Fuqing Fujian 350300,China)
Negoti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language cre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the learners acquire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by apply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negoti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has drawn a great atten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eated issue “English graduates lack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approaches to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from content negotiation perspectives. Finally, it suggests some scientific strategies to enhance language 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negotiation;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03
A
1673-2219(2012)07-0173-04
2012-04-08
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语言输出假设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闽师分[2009]146)。
彭元玲(1965-),女,湖南衡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魏婷(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