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雯菲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戴雯菲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文章采用我国学者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分析性别、年级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需要加强调节和管理的方面,旨在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时间价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性别对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时间管理倾向;大学生;学生工作
通过参加广东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使我了解了辅导员的基本工作流程、工作细则及岗位职责,辅导员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及时调节心态,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我认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是大学生一种重要的能力倾向,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导,辅导学生的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引导者、就业上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时间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正确的时间观,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大学生在大学里真正实现个人的独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为此,我对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合理利用时间,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使大学生可以在大学生活中可以过得更加充实。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学,由于不再像中学那样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几乎都是由自己支配控制时间,大学生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也就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充分地体现出来,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会否有所不同?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分析性别、年级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需要调节和加强的方面,以利于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学业成长、教育和管理提出建议。
(二)“时间管理倾向”的内涵
早有研究发现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在时间这个维度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人对时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黄希庭学者在进行过多次的研究后,指出时间是一种人格维度[1],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明显地表现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他认为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并把这种人格倾向称之为时间管理倾向[2]。
时间管理倾向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1]。这3个维度是从时间管理的整个过程来区分的,是一种过程性的特征结构。其中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它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心和预期,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3]。
(一)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简称ATMD)。该量表共44个项目,分为三个分量表,即时间价值感分量表、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和时间效能感分量表。
(二)被试
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
(三)程序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公选课上、教学楼和图书馆派发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277份。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45人,大一49人,大二79人,大三62人,大四87人。数据录入计算机并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测量结果
表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得分情况(M±S)
由表1可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ATMD总分、时间价值感的得分上有比较明显的不同,而在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的得分就差不多。
(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测量结果
表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得分情况(M±S)
由表2可以看出,在ATMD总分及三个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都比男生的高,其中ATMD的总分和时间监控观的得分相差较为明显。这说明女生对时间的价值含义与价值有明确的认识,能较好地利用和运筹时间,对时间管理有较高的信心和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有着较好的估计,更善于对自己利用时间的经验进行反思,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验自己的目标与计划。
(三)方差分析结果
为了解不同的性别、年级这些因素会否对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带来影响,在此对性别、年级两个变量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具体见表3。
表3.方差分析结果
时价值感 573.832 3 191.277 4.802 0.003*时监控观 727.925 3 242.642 1.306 0.273时效能感 143.451 3 47.817 1.343 0.261
由此表可以知道: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F=4.802,P=0.003*)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事后多重比较中,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ATMD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张永红对大学生的调查都认为无论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还是时间管理倾向的总体情况上,不存在性别差异[4]。阮昆良针对中学生的调查[5]也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上没有差异(P>0.05)。秦启文、张志杰研究[7]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本次研究中,在ATMD总分及三个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都比男生的高,但这些差异并不显著。
(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ATMD总分、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ATMD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前期,从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大学生正在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大学生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作为一种人格特征的时间管理倾向也是会受到个体心理水平发展的影响。而出现这样的研究结果,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ATMD的总分上有差异,大四的平均得分大于大二的,可能是因为大二的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在时间的支配上没了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对学校生活和学习比大一刚进校时变得熟悉了,同时也因为大二的学习任务较轻松,没有感到明显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所以不少大二的学生都没有明显的时间紧迫感。而且有一部分的学生觉得,进了大学就如进了保险箱,熟悉了大学生活后,他们沉迷在大学的“轻松”与“安逸”中,充分享受自由的快乐。一部分同学通过对自己学校和专业一年的了解以后,认为所在的学校或所学习的专业不尽人意,于是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一部分大二的学生对专业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专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感到担忧。他们犹豫的是:究竟是安于自己不被市场看好的本专业,还是向一些热门、有前途的专业发展?就这样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徘徊不定。一部分学生为自己制定了远大的目标,但是,过于遥远的目标与现实的学习相比较时,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论是何种心态,时间就在这种情绪中不知不觉流逝了。随着对自己周围同学的认识加深,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也占据的大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尤其是谈恋爱,使得不少的大二学生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四的学生心理逐渐趋于比较成熟,考证、就业、考研等各方面的压力蜂拥而至,他们不得不重新开始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设置好学习、生活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对它们有了明确详细的计划,设置好自己具体的长期和近期目标,逐渐懂得根据事情的优先级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对时间的支配与管理也就相对变得更认真合理了。
2.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四>大一>大二。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前期,价值观正逐步趋于稳定。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过渡到成人的时期,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防止同一性扩散。承续青年期并开始步入成年期的青年,虽然他们已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和义务,但在作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在延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青年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以形成各种本领。由于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青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有了这样的社会的、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就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触及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尝试从中选取一些,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于自己的东西,经过这种循环往复,就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决定着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固。在大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一的学生在第一年里,一下子有了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再像中学阶段那样被各种作业、考试占据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大一的学生开始尝试和学习该如何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虽然没有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但他们对大学的美好憧憬以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的驱动下,促使他们想把握好时间,努力学习。到了大二,熟悉了大学生活以后,发现大学的学习和考试并不像中学时代那样紧张和受到老师的监督,宽松的课程安排,不少学生就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到了大四,学业任务就更大,作业增多,为努力达到各自专业的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许多学生都加紧对专业的学习,还要对自己的前途问题进行思考,在各方的压力的影响下,加之心理的成熟,使得他们对过去浪费时间而感到羞愧,渴望能充分利用好剩余的大学时光,对时间的重视程度再度变大,对时间的态度和观念更加稳定和明确。
(一)结论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在ATMD总分、时间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ATMD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四的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的得分不同,说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时间的价值有不同的观点。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是在后天环境、主观努力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充裕,但很多学生因缺乏相应的经验而导致自己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和运筹时间,其中许多学生可能由于沿袭高中时代封闭的时间管理经验,导致进入高校后无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在辅导员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与学习能力对于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个人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班级组织的建设、良好学风的形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效的时间管理行为与基本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分不开的,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学习特点,通过开设时间培训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传授一系列时间管理的技巧,提高学生对时间的管理能力。
良好的时间观念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自觉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大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个人发展的人生规划,并不懈地努力行动和落实,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工作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大学生充分利用好大学的时光,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是及其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可以根据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科学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科学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有效管理时间的相关知识,可以为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时间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与生活,真正实现育人成才的教育理念。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338-343.
[2]黄希庭.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516-519.
[3]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3):568-567.
[4]阮昆良,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47-150.
[5]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4):360.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张京华)
G525.5
A
1673-2219(2012)07-0158-04
2012-05-02
戴雯菲(1985-),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辅导员及管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