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2-11-15 12:47:46张谷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0期
关键词:光团暗区下腹

张谷敏

(济南军区第四五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急性阑尾炎占急腹症的首位,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患,目前临床仍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虽然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有帮助,但对少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无典型阑尾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很多时候不能及时确诊,出现误诊和漏诊率较高[1]。而对患者实施早诊断,早治疗有益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及与其它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常用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其诊断价值受到了临床广泛重视。因此,建立较为可靠的物理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01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观察证实,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年龄 21~65岁,平均33岁;病程1h~10d,平均10h;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2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2例,发热1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者12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化脓性阑尾炎13例,坏疽性阑尾炎11例,阑尾周围脓肿10例。

1.2 方法

上述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和7.5MHz。嘱患者取仰卧位,先用3.5MHz探头对右下腹麦氏点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实施广泛的加压探查,检查部位主要包括肝、胆、双肾、输尿管以及右下腹部的阑尾区,女性患者可追加子宫附件检查,尽量排开阑尾周围的肠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嘱患者饮水1000mL或右侧卧位进行探查。探头逐渐下移至盲肠末端,于麦氏点缓慢加压推开周围组织,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及髂内动脉、静脉间寻找异常回声灶,尽量顺阑尾走向显示全貌,确定阑尾部位,当阑尾部位确定后冻结图像,换7.5MHz的探头观察阑尾的大小,阑尾壁有无增厚、穿孔,阑尾周围有无积液,腔内回声情况、有无粪石,大网膜有无增厚、包裹等。详细记录各种图像特征,避免漏诊的发生,并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3 诊断标准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直径约为10mm。阑尾呈轻度肿胀,长轴切面观可见阑尾肿胀的管状低回声,黏膜与浆膜清晰,纵切面呈“手指”状,其回声减弱,轮廓清,表面光滑,形态与阑尾本身极为相似,其内光点回声增粗,分布不均,腔内可见狭条状液性暗区,管壁层次欠清晰,横切探查时似“靶环征”。②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直径约为15mm。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超声图像显示阑尾肿大程度明显,轮廓不清,呈低回声暗区,管壁层次较模糊,边缘增粗不光整,横切面呈同心圆状,腔内可探及强回声光团及肠壁双层强弱相间回声。③坏疽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直径约为25mm。是一种重型阑尾炎,超声图像显示回盲部阑尾形态消失,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紫色或黑色,内部回声杂乱,可见一个或多个形态各异且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暗区,可见气体强回声及光点分布不均的低回声区,内有光斑或强回声光团及后壁增强效应,周围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粘连。④阑尾周围脓肿:穿孔前被肠管及大网膜包裹粘连,阑尾穿孔后形成局限性腹膜炎,超声图像为阑尾形态完全消失,边缘杂乱不规则,内见强回声光团,可见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暗区,有的伴有声影,后壁有增强效应[2]。

2 结 果

经过分析,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其中症状较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达87.5%,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达92.3%,坏疽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 论

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管状器官,位于右髂窝内,外形似蚯蚓,其近端位于盲肠之后内侧,直径约0.5~0.7cm,长约5~7cm。由于其开口小、蠕动慢,容易潴留外来的肠内的粪便及细菌造成堵塞。且由于阑尾壁富有神经,遇刺激容易引起收缩,使管腔变得更窄。同时,阑尾动脉是回肠动脉的一条终未分支,因此,遇到刺激发生痉挛或阻塞时,可出现阑尾缺血,甚至坏死。细菌感染或管肠阻塞,成为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超声检查显示正常的阑尾比较难,只有当阑尾发生炎症时,才可见到浆膜充血肿胀,增粗变大,超声图像才能充分显示。超声检查是怀疑阑尾炎的常用检查手段之一。阑尾出现明显肿胀、周围炎症渗出液以及阑尾周围及盆腔的脓肿的,均可通过超声诊断,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最佳选择。超声具有简便、快捷、易行、时间短、经济、无创、重复性高等优点,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阑尾炎、异位阑尾以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阑尾的病程12h内,常为病变的初期,为单纯性阑尾炎,病变仅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超声检查层次结构清晰,管壁回声增强、纤细,周围无异常回声。病程在13~72h内常为病变的中期、晚期,形成化脓性阑尾炎,病变累及管壁全层,出现明显肿胀和黏膜出血及小脓肿。超声检查管壁回声增强。阑尾粪石可探及强光团伴后继声影。周围伴低回声混合性团块或少量不规则暗区。超声检查阑尾坏疽、穿孔时图像清晰可见阑尾肿大,周围低回声肿块[3]。这些典型表现都很容易在B超上显示。此外,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出率与病变的进程和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当超声没见可疑情况时,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的可能,应结合临床做进一步检查。

表1 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诊断及超声诊断比较

急性阑尾炎的间接表现是指右下腹未见异常团块,而表现为:①盆腹腔积液:因炎性渗出物较多,阑尾内细菌大量繁殖,周围肠管粘连,阑尾壁的血管栓塞,致使阑尾组织坏死,大网膜移至右下腹,阑尾结构更加模糊不清,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声像图被掩盖,在右下腹或盆腔内见散在分布不规则液性暗区;②部分肠管扩张:右下腹仅见肠腔局部轻度扩张,此现象为炎症刺激导致麻痹性肠管扩张所致,一般为急性阑尾炎的伴随声像图,正常充液肠管用探头加压很容易出现压缩,压力减弱后又很容易的恢复,腔内见液性暗区及漂浮的强光点,与正常充液的肠管相比,但有时急性阑尾炎时,因被粘连扩张的肠管遮挡,还有部分阑尾位置发生了变异,因此,导致肿大的阑尾不能清晰显示;③多层气体反射:此类细菌毒性强,病情急、重,病程时间短,不能显示其它声像图,多在6~8h内,阑尾发生迅速坏死,穿孔,因肠麻痹、胀气,右下腹超声所见为气体强回声反射,并伴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同时在检查中应注意一些与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相似的疾病,如:宫外孕、右附件异位妊娠、附件炎、黄体破裂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肠道肿瘤、右输尿管结石等急腹症,临床上有时难以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宫外孕在超声检查时,声像图表现为在妊娠的输卵管部位可见到胚囊,中间可间胚芽或没有胚芽,有胚芽者可见到心管搏动。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在超声检查时,可见游离的无回声区,而阑尾穿孔的无回声多局限于右下腹。卵巢囊肿在超声检查时,声像图表现为圆形,包膜完整清晰,其壁光滑,有时囊内可见强回声光点或光团,内部透声好。右输尿管结石在超声检查时,可见结石影,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结石以上输尿管扩张,扩张的输尿管内可见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其间接征象表现为右肾积水。此外,由于其他因素,如肥胖、肠道气体的干扰、阑尾位置的变化、探头的分辨力以及操作者的经验因素等,均会对诊断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类患者在超声诊断上,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有效提高临床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率,显著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1]李琰,刘彩霞.急性阑尾炎42例B超图像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47-748.

[2]李红梅.高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70.

[3]黄启荣,吴本华.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1):66-67.

猜你喜欢
光团暗区下腹
基于配准图像与水平集算法的宫颈荧光多生暗区分割方法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华声文萃(2018年1期)2018-08-13 06:08:45
马尔法灯之谜
奇闻怪事(2018年3期)2018-06-15 02:27:42
放电救急
光束分析仪测量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暗区半径研究
杭州市三年消除城市照明暗区3098处
杭州(2016年2期)2016-08-15 00:54:59
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20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光纤振动的激光散斑抑制方法的研究
激光技术(2015年5期)2015-04-19 02:49:44
对两次UFO事件的初步分析
飞碟探索(2013年6期)2013-10-17 08: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