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
在考场上,当考试时间已过大半或近尾声,忽然发现作文有毛病,甚至是严重的问题时,只要冷静分析,对症下药,完全可以做到瞬时补救,使之成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甚至是一篇佳作。
一、学会在败笔处添改,尽量自圆其说
在考试结束时间逼近时,忽然发觉走题了:有的是局部的,有的甚至是整体的、严重的离题。此时最好的急救措施是采用自圆其说法。就是将你的作文稍加改动,改头换面,使之尽量无破绽,符合原题意。这在短时间内是完全能实现的。
第一,局部走题可以采用局部修正法,即将不合题意的地方进行局部的删节和补充。走题无非是材料不能表达主题、论据不能表达论点,将不合题意的部分删除,再加上合题意的内容,就使得全文符合了要求。这种局部的改动,不会花很多时间,却能达到使全局改观的效果。比如,有位考生写《师生情》,拿到题目,就不由得想起了她与张老师之间那些难忘的故事,激动异常,没多思索,落笔急就。写完才发现,文中有一件是讲那年她的母亲身患重症住院,她伤心欲绝,学习成绩下降,老师严厉批评她的事。写到老师怎么把她叫到办公室,狠狠训斥了她一顿,甚至写到老师罚她重做作业,直到很晚才让她回家。该考生写完了才发现这样写走题了。因为时间还够,她赶紧将老师训她、罚她的内容删除,增加了老师先是严厉批评她,后了解到她母亲病重,于是,在把更多的关爱给她的同时,还激励她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战胜困难的细节材料。这样,就写出了她与老师之间深刻难忘的情谊。
再者,如遇全文严重跑题,时间虽然不允许作通篇的修改,但我们还是有救急的办法。我们可以先看自己所写的主要内容与题意的差距在哪里,然后再去缩小这一差距。具体做法是“赶鸭上路,搭桥引渡”,即将所写的内容有意地往题意上引导,通过增加一些过渡性的表述,引出题旨。这样,无须大改动,就可以快速地改变走题的局面。如有位考生在考场上写《战胜脆弱》,把主要笔墨放在她胆小怕事的性格上,写她从小就胆小,见到老鼠会吓得哭个不停。她中学时代依然胆小,一次在车上面对歹徒行凶,她心里直哆嗦,不敢与之斗争。该考生写完后才发觉误把胆小怕事当成了脆弱。在离考试结束还有几分钟的时间里,该考生采用了自圆其说法,对此文快速进行整改。先找出胆小与脆弱之间的差距,认识到脆弱是心理承受力较差,是弱者的表现。于是,就尽量将自己所写的内容往这方面靠。她换掉了开头,改写为:“见到我的人,都说我像林妹妹。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说我怯懦、自卑、软弱。其实我何尝不想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坚强起来呢?可是,眼泪就老那么不争气,说流就流下来了。”
然后,在正文中见缝插针,用片言只语将写胆小变成写脆弱。如把她“小时见到老鼠吓得哭个不停”划去,改成“只要受到一点委屈就哭个不停”,这就显示了她生性的脆弱。在记叙面对歹徒感到胆怯的事后,添上几句心理活动的描写:“……不敢挺身而出说明了什么?胆怯懦弱,在我,更是自己击败了自己!”这样就巧妙地将原话话锋一转,为引出题旨打下基础,然后该生删掉原文结尾段,写道:“‘战胜脆弱,跨越自我——这应该是我认识到的真理。我将不再流泪,我将微笑生活。”
二、学会在平庸处点睛,深化意蕴
应试作文,常会出现意虽点到,却不深入;内容虽有,却不丰厚的毛病。文章的意蕴浅薄,根本原因在于思考肤浅。如果时间足够,我们完全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但是,常常是考试已近尾声,来不及再作详尽的思考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深化意蕴法,迅速使作文内容充实、意境深厚。
1.扩点法。考场文,因要快速成篇,行文时往往对一些极富意蕴处一带而过,读起来给人意犹不足之感。修改时,要迅速抓住文中富有意蕴却又表述简单处,从全文表达需要出发,将它具体扩展开。
有位考生写《感谢微笑》,主要写了这天“我”骑车上学,路上心情很不好,早上刚换的新衣服溅得全是泥水;刚公布的成绩,她又比“我”高两分;最气人的是,“我”曾教过她,而她连一个“谢”字都没有……正想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粉红色。她撑着粉红色太阳伞,在我车前慢慢走着,“我”一下子撞上了她,等着她责骂吧,然而她没有责骂,只是微微一笑。“我”深感惭愧,所以文章最后写道:“我真想对她大声说‘对不起!”该文在写到“我”撞上她后,只用“然而她没有责骂,只是微微一笑”一句概括带过,关键处缺少了展开。该考生立即作了修改,她扩充写道:“她还是平静地看着我,清澈的双眼中读不出丝毫责怨,有的只是善意与关切。突然,一道优美的弧线在她那美丽的嘴角呈现了。千真万确!她抿起嘴对我露出天使般的微笑!这微笑包含了多少东西:理解、宽容、忍让、安抚、宽慰……我一下子融化在这阳光般灿烂的微笑中了!”
2.点睛法。要深化意蕴,还得善于点睛,就是在行文紧要处运用准确的语言抒情表意。如有位考生写的题目是《我第一次炒菜》。文中主要是按照炒菜的操作过程,对其进行细致准确的说明。如果讲完过程就结束,也未尝不可,但该生在讲完过程后,又写上这么几句话:“你看,草菇是灰褐色的,菜心是绿油油的,看了就让人眼馋,尝一口,更是鲜美无比。那天,我还拿出白底蓝花纹的椭圆形瓷盘,在盘子中央放上草菇,在两头放上菜心,白梗在里,青叶在外,再点缀上几片红红的番茄,哈,真像一件艺术品呢!”这几句切莫小看,它的作用在于:一是点出了草菇菜心炒得成功,二是点明了我第一次炒菜的收获及成功的喜悦。这就很好地深化了主题。如果没有这点睛之笔,那就成了专门介绍炒菜过程的说明文,与题意不符了。
3.另说法。考场快速作文,由于时间紧迫,容不得多想,往往是停留在某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无法深入下去。最简便的修正方法是再说一层意思,也就是在一个层面深入不下去时,再从另一个层面说开去。如有位考生写生活中这样一件小事:“我”担心家长偷看“我”的信件和日记,不料爸爸很善解人意,他给“我”腾出一个抽屉,一把小锁,说:“你已经长大了,也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了。”从此,这抽屉就成了“我”的秘密世界,“我”非常开心,因为,“我”有个善解人意的好爸爸。如果只写到这里,意蕴就很难深入。无非是告诉你,“我”有个好爸爸而已。该考生通过修正,又展开了另一层面的记叙:一天有个朋友忽然对“我”说:“你大概上当了,你爸手里肯定还有另一把钥匙!”听了这话,“我”惊愕极了,当天晚上就悄悄地转移了抽屉里“我”的秘密。而且,由此产生了许多思考和困惑:父子之间为何要有秘密?为何要心存芥蒂?为何要加锁?两代人之间为何不能多一些相互理解和信任?含蓄地表达了“我”渴望真正理解和沟通的心境。文章的意蕴随之深化。
三、学会在终场前收笔,卒章显志
应试作文,不论写得怎么样,至少应是一篇内容充实、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的作文。然而,在考场上,有些考生由于只顾埋头写作,没有掌握好表达的节奏,以至于考试时间过去了一大半,还没有收篇的意思——不是不想收篇,而是无法收篇。此时文章尚处在铺叙或扩展阶段,还有许多内容要写。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要急,更不要慌。一旦发觉时间来不及,就应及
时寻找收口。
1.浓缩笔墨法。时间不够,但还有许多内容不得不写,可采用浓缩笔墨的方法,将下面的内容快速写完。所谓浓缩,就是保留下面内容的主干,删去枝叶,记叙文,可用概叙的笔法,简明扼要地叙述其内容,只保留其中的关键要素、主要情节、细节,特别是能提示题旨之处,其他则可删去不写,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如有位考生在《笑声》这篇作文中,写的是“我”家自从爷爷去世,奶奶搬来一起住后,家里笑声就消失了,主要原因是妈妈和奶奶互相看不顺眼。于是“我”想方设法要追回笑声。文中打算具体这样写:“有一天,我爸爸出差了,妈妈夜间突患急性肠炎,需要找医生看,但她已痛得不能走动。我望着窗外乌黑的天空,不禁打了个寒颤。妈妈脸上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滴。我的心被滴得痛极了。我只好叫醒了奶奶。奶奶一听我说妈妈病了,立刻起床,不顾自己体弱出去找医生,又替妈妈买药,帮妈妈端水服药。之后,在妈妈治疗休息的日子里,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妈妈被感动了,终于喊了一声‘妈——,奶奶‘哎——的一声应答着,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像一朵绽开的金菊。我的心快要飞出嗓子眼了,两只小手禁不住地舞了起来。”这段记叙较具体,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这样写当然好。但如果就要结束考试,就不能这样具体写了。可用浓缩笔墨法,概叙其主要内容:“有一天,妈妈夜间发病,爸爸不在家,我就喊奶奶,奶奶二话没说,不顾体弱,立刻给妈妈叫医生,帮妈妈买药,端水服药。妈妈感动地叫了一声‘妈——,奶奶也‘哎——地应了一声,笑了。我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2.弦外之音法。考试已经接近尾声,然而,还有某些重要内容不得不写,可时间连采用浓缩笔墨的方法都不允许,怎么办?此时的应急方法是使结尾含蓄,产生弦外之音,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契诃夫的短篇《睡》中写一个十三岁的小保姆瓦尔卡,白天在主人家干了一天活,又累又困,晚上还不能睡觉,因为要摇摇床里的娃娃,只要一停下来,娃娃就要哭,她就要受到主人的责骂和殴打。实在是困啊,她必须不停地为主人干活,干活,她不明白,为什么不容她活下去?娃娃还在啼哭,她找到了不容她活下去的敌人,悄悄走到摇篮边,凑近娃娃,一下子就掐死了他……结尾是这样写的“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因为她能睡了。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像死人一样了……”这是一个绝妙的收篇!它意蕴极其丰富。这一结尾,会激起读者一连串的思考:这小保姆真的能这样睡着了吗?主人会放过她吗?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而这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这种含蓄的结尾,给人“意无穷”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