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冰
(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黄州438000)
校园双人定向运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 冰
(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黄州43800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对校园定向运动教学的实践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表明:校园定向运动以双人或多人组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常规的定向运动在校园内开展的局限性。能更有效地体现运动本身价值,提高学生的心肺承受负荷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定向运动;组合;模式
定向运动以特有的吸引力、实用性、趣味性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经过不断发展,当今已成为一项世界性体育运动[1]。定向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使参与者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项运动使参与者融入大自然,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效果[2,3]。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已经有一定基础,但大量文献资料和调查报告显示,定向运动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普遍单一,并未形成一定的模式,这对于已经非常熟悉校园地形的参与者来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4],所以定向运动教学在校园的生存也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为有效地长期开展这一项目教学令人担忧。
2006年定向运动作为拓展项目引入我校,2007年正式在大学体育及体育专业课堂上开展,经过几个周期的实践教学,我们对此项目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项测试,实践中有很多方法及教学模式值得推广。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群和特点进行剖析,认为校园内的定向运动教学形式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育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各种文献资料显示:“个人定向”、“百米定向”、“积分定向”、“场地团队赛”、“团队接力”“五子棋”、自我“路线设置”等形式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1,3,5]。
1987年3月1日,香港一对热爱定向运动的年轻男女举行了一个浪漫而奇妙的婚礼,婚礼前,新郎收到新娘寄送的礼品盒,里面是一张定向地图地点的“密令”,他只有成功到达“密令”中指定的地点,才能迎娶心上人[4]。2004年6月3日,意大利的定向运动员迈姆利弗与他的未婚妻在婚礼仪式后,进行了一场定向比赛,新郎最终以一分半钟的差距输给他的新婚夫人[4]。上面二个示例在组织上虽然有区别,但都是二个人同时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的运动形式,这与普通的接力定向的区别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两个人必须互相照应和配合。
以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6、07、08级田径主修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定向程序不断采集数据。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和电子专业期刊网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本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教师、教授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
2.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时间为一年,将60名学生随机平均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率、身体素质进行检测。对照组按照普通的个人定向形式进行,实验组按照双人组合的组织形式进行,定向地图路线设计、每个点的难易度、距离及运动强度完全与对照组相同。每次课结束后对两组运动负荷及相关数据进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束后,运用数据统计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本文中所提到的组合定向运动就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两个人(最好是一男一女)在两个不同出发点同时出发,通过运用准确读图、指北针操作、路线选择策略评估,在压力下集中注意力、快速决策及在自然地形中奔跑等技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寻找并沿着最佳路线穿越未知地带,正确经过若干个点标后相聚于一点,相聚后由一方将另一方带到自己的出发点,历时最少者为胜。以下简称“双人定向”。
图1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率差值变化趋势
图2 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率差值变化趋势
经过一年的教学和实践,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在定向地图路线设计、每个点的难易度、距离及运动强度完全同相同的情况下,之前心肺承受负荷的能力无明显差别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三个月后的训练,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率差值变化趋势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率差值变化趋势。这说明,以双人组合的形式进行定向运动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肺承受负荷能力。
表1 实验前身体素质平均值
表2 实验后身体素质平均值
表1、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有所提高。实验组提高幅度明显,对照组提高相对较小。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来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这是在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不同的条件下,出现的必然结果。
组合定向运动的教学形式与其它定向运动教学形式相比趣味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学生及观众的吸引程度也更加上升了一个层次;组合定向运动教学形式不仅能弥补目前单调的教学形式,而且对学生心肺承受负荷的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可以将组合定向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及弥补大学生体育课余生活的不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以三人组合的形式进行组合定向运动教学,另外一个人来帮助某个人在比赛途中遇到的困难。或以多人组合的形式进行定向运动教学,提高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如果将其它学科的知识合理融于定向运动教学中,则可以更好实现多学科交叉教学与研究工作开展。
[1]张剑光,陈黎.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探索,2008,(4).
[2]将凯.体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1).
[3]高首领,马国华.西安市高校开展校园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初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20(2).
[4]王翔,彭光辉,张新安,汤万辉.定向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5]胡久成,吴锡忠.定向运动[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
G826
A
1003-8078(2012)03-0055-02
2011-10-11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2.03.16
张 冰,男,辽宁朝阳人,硕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网络技术。
黄冈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CE02);黄冈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CA074)。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