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莺
(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虚拟层的构建
孙红莺
(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利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外知名大学图书馆和国内“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现状进行调研,特别是对其信息服务、信息资源、软硬件设施及虚拟环境等部分的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合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虚拟层构建的方案.
信息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虚拟环境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 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将传统印本文献的图书馆服务和资源、计算机技术、电子资源整合在一个相对无缝的环境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1].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成一般可用一个三层模型来描述:物理层、虚拟层和支持层[2],物理层是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虚拟层是由信息资源、软件设施和虚拟环境等部分组成;支持层是由服务组织、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等部分组成.文章拟对国外20所知名大学图书馆的IC现状和国内“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的IC构建状况进行调研,尤其注重对IC服务体系中虚拟层等展开深入研究,学习其先进的理念和举措,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模式虚拟层的构建方案.
信息共享空间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外高校,而国内高校的IC建设起步晚,21世纪才开始出现,直至2006年后才逐渐成为业界的热点.为了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介绍对国外高校图书馆(15所美国大学图书馆,4所加拿大大学以及1所英国大学的IC网页)和国内“211”工程大学图书馆IC网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国内112所“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的网站只有7所高校建有真正的IC网页,只分布在国内4个地区(北京、上海、江苏和湖北省).具体情况如下.
信息服务内容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具体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纵坐标表示所在高校的数量).
图1 国内外高校信息服务内容情况Fig.1 The content condition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从图1可以看到,IC服务的核心内容在国外高校是参考咨询服务、学习交流服务、信息资源服务(代查代检、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而在国内高校,信息咨询服务需求为最大,其次为代查代检等信息资源服务,再次是教学培训服务等.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高校的IC都有信息咨询服务,特别是国外的参考咨询服务不仅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为用户提供了分层次、多选择的参考咨询,有电话咨询、到馆咨询和虚拟咨询的FAQ、电子邮件资讯、实时咨询和短信咨询等,采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至于高校IC的其他服务内容排列,则有很大不同.国外高校IC的学习交流服务很受欢迎,可能源于其服务特点是鼓励交流与合作,引导用户参与协同学习、交流信息和成果,符合国外高校的教育模式;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对团体学习可能仍不够重视,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机制,因此对“学习交流服务”的需要并不迫切.
国内高校IC的信息资源服务,即代查代检、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几乎都有,因为这是图书馆传统优势的体现,当然也是IC服务的内涵所在.
属于IC非核心服务的,有计算机及设施资源服务、技术服务、多媒体服务,以及一些非图书馆服务(写作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外语学习和休闲服务),也是IC所支撑的服务.
国外高校的信息服务空间主要包括小组研究的讨论室、研习单间、帮助读者用户制作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和指导读者用户写作与提高的帮助室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空间建设的具体状况如图2.
图2 国内外高校信息服务空间情况Fig.2 The space condition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图2表明,小组研讨室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IC中的建设情况都较好,其数量都比较充足.比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拥有52个团体学习室,室内还配有投影仪、白板、苹果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激光笔等设备[3];上海交大图书馆也建有16个专题研讨室.小组研讨室一般都要提前两天预约,经馆员审核同意之后才可以使用.
国外高校的研习单间相对较多,比如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个人学习空间有1500多,整幢楼全部建为信息共享空间.国内高校图书馆提供单间的数量就少得多,一般只分布于图书馆某几层,两者差别比较大.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都具备多媒体指导制作中心,用户可以利用此处的设备自己制作数字作品,也可以请专业人员帮助指导制作.
在国外高校的IC建有写作指导室,这是为了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或提供论文写作所需资料与指导.国内高校图书馆的IC 建有写作指导室的不多.
通过调研知道,IC的软硬件设施资源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计算机及各种语言学习软件、多媒体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硬件设备一般有PC工作站、自助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数码相机、摄像头、话筒、耳机、供借用的笔记本电脑、有线和无线上网区等.硬件设备的具体调查结果如图3.
图3 国内外高校IC硬件设备情况Fig.3 The hardware conditions of IC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由图3可知,国外高校图书馆IC的硬件设施资源是比较齐全的,几乎都设有PC工作站,而且站内计算机数量较多、配置先进,以最大地迎合用户需求.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主馆有254台、分馆有近100台计算机,配置高档CPU、大内存、高速显卡,显示器也多为大屏幕液晶.同时,PC工作站内所有计算机都装有先进的办公软件,可进行DVD、CD刻录.在国内这些设施相对落后,尽管国内图书馆在公共场所都设有一定数量的自助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但数量不多.
国内外图书馆提供有线、无线上网设施是IC必备的功能,一般都设在公共区域,有网络连接端口,并配置自习用的桌椅,读者可以用自备的或借用的笔记本电脑在馆内上网查找资料.可供师生借用的笔记本电脑,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还没有.
国外高校的IC配备软件最全面的要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大学,有网络浏览、Office办公软件、CD/DVD制作、文件转换、扫描、制图、工艺、统计、听与写、音乐、各种插件软件等,还提供大量专用软件[4].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IC计算机数量相比国内高校而言,并不算很多.国内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的图书馆内,一个电子阅览室就拥有300-400台,当然,这可能与国内高校的学生数量多有关[5].另外,在软件资源配置上要考虑用户能否在图书馆方便的找到工作和学习需求的工具软件,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IC的优势.
通过调研还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收费的自助复印、打印和扫描服务外,其他外设方面服务还不够全面,应该尽可能多的增加这些设施,在信息服务台最好有数码相机、摄录机、投影仪、白板以及录音机等的外借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的虚拟环境,能提供用户网上协作学习社区、在线通讯工具、网上课件、数据库、数字图书资源和各种培训课程等[6].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IC网页的虚拟环境建设状况参见图4.
图4 国内外高校IC虚拟环境建设情况Fig.4 The construction of IC virtual environment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y
图 4的结果表明,信息素养教育在国内外高校的IC 虚拟环境建设中应用都是最多,不仅有传统的图书馆培训课程,还有定制方式的培训课程等,可以根据读者的具体实际需求,单独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按院系、专业的不同通过网上预约申请进行,或是通过IC网页直接点播.
在国外高校的IC中,网络课程的建设比较重视,他们不仅利用其资源优势,协助建立与开发课程的在线学习功能,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入在线学习方式,促进资源与学习的融合,而且通过IC的学习空间进行讨论与实践.
在国内高校的IC,学科专家指导较为重视,他们将IC和学科化服务相结合,通过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设立,帮助学校各级院系的科研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相关课题的研究动向,及时把握最先进的科研动态来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接触科研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些都可通过IC网页上设置的学科博客,供用户阅读浏览.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不仅要有实体空间的支持,更要注重虚拟层空间的构建.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还担负着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任,要帮助用户实现从获取信息资源到完成知识转化的全过程,这需要完善的虚拟层的资源体系来提供支撑保障.
IC虚拟层是由信息资源、软件设施和虚拟环境等部分组成,因此在考虑图书馆IC的虚拟层构建时,可以从信息资源库、虚拟环境、软硬件设施这3个方面来确定,在此提出一种虚拟层的构建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虚拟层构建框架图Fig.5 The framework of virtual layer construction
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决定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特殊性(即虚拟性).IC的信息资源库的构建并不是要打破图书馆固有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布的业务流程,而是要对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支持.对此,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加以体现.
(1)多层次整合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建立索引库,放置于图书馆IC网页显眼位置.具体有以下: 馆藏书目数据库、网络数据库、 全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据库导航系统、 随书光盘文献数据库、 特色馆藏数据库和网上免费资源.
(2)利用Web2.0技术实现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和人脑智慧资源的整合
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升级换代,是自下而上由广大信息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RSS、Wiki(百科全书)、微客、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7].应用Web2.0技术不仅可以对现有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整合,而且可以把馆外专业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纳入到图书馆资源中来.
在Web2.0的环境中,用户不仅可以进行现场的讨论和沟通,还可以利用网志、博客等进行个人研究成果的自存储,记录人生、学习体验和学术研究等微内容,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存取.图书馆可以借助RSS、Wiki、标签、IM等Web2.0技术,允许用户将自存储内容保存于图书馆站点内,建立用户自己的信息库,并为用户整合信息库资源,从而延伸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实体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以及一定人群智慧资源的有机结合.
在信息共享空间虚拟层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承载各种信息资源的IC网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对外服务和宣传,因此信息共享空间网页的构建必不可缺.
信息共享空间网页的构建主要包括主页设计、功能设计和栏目设计等.要有详细的IC服务内容、空间设置、软硬件配置、开放时间、人员配备、IC政策以及问题反馈等介绍.网页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一站式无缝”原则,使得用户对IC有充分的理解,可以一目了然找到所需的资源.
图6 信息共享空间网页设计Fig.6 The web desig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通过国内外高校IC网页的调研可知,网页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信息量大,能很好地体现IC的空间、资源、服务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在网页上了解IC的空间布局、计算机数量和软硬件的配置,还可以设置个人学习区和学习研讨区、网上选课和教材、教参选用等服务,同时配以各种服务内容和联系人介绍、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指南等.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本校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重点考虑三个模块的构建,即“资源”、“服务”和“虚拟学习”模块.
(1)资源模块
将图书馆原有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库,经整合并精心设计后挂在主页导航上(如图6),设置检索点,实现本地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也可以设置为常用资源入口,方便用户随时检索.
(2)服务模块
设置信息共享空间服务、预约服务、学科服务、科技服务、读者培训、教学参考、网上选课、在线学习和软件工具服务等.每一种服务都有一个子页面(如图6).
(3)虚拟学习模块
具体有:课程管理系统、科技交流仓储平台、网上虚拟合作学习区、信息聚合和推送及即时通信等[8].
软硬件设施包括电脑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等,软件资源一般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各种计算机及语言学习软件、多媒体软件以及各种应用软件,专业软件有Areview910(AreGIS)等;基于web2.0的社会软件如:即时通讯、博客、维基等.这些软件资源在信息获取、分析、利用和创造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个人用户却难以全面拥有,因此可以进行整合后置于IC网页下载区,供用户下载使用.硬件设备方面需要依托高端PC工作站、普通PC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投影仪和各种影像设备,还有交换机、无线上网设备等.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IC建设的调研和比较,发现IC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随着各国大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发展、读者对学习研究的个人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图书馆设施改进等因素而改变.与此同时IC服务模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革,可能将来会发展成为学习共享空间.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IC构建,要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形式,将 “以用户为中心”“一站式”的服务理念更好地融合到图书馆的整体环境中,落实到图书馆各项服务环节中.
[1] Important Dat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UI Libraries [EB/OL].[2011-9-22] .http: //www.Lib.uiowa.edu /history / timeline. html.
[2] 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22-124,143.
[3] Study Rooms.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EB/OL].[2011-05-22].http://lib.asu.edu/services/ students.
[4] Information Commons Hardware [EB/OL].[2011-09-12].http://www.library.arizona.edu/ic/infocommons-guides.html.
[5] 丘东江.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79-80.
[6] 钟华.论Web2.0与信息共享空间[J].图书馆,2009(4):94-95.
[7] 东云.千家维客户[EB/OL].[2011-09-26].http://www. smarthomecn .com/zt/wiki/siwiki.htm.
[8] 成俊颖.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The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Commons’VirtualLayersinUniversityLibraries
SUN Hong-ying
(College of Scienc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
The paper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in well-known university libraries abroad and the "211"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with internet investigation, especially researched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as well as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a schem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virtual layer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commons;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virtual environment
2012-04-05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研究专项课题(QY15);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培育基金(2010QN28).
孙红莺(1970—),女,馆员,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研究.E-mail: tongtong425@126.com
11.3969/j.issn.1674-232X.2012.05.018
G250.7
A
1674-232X(2012)05-04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