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齐尚 吴浪
龚世萍生态建言终不悔
本刊记者/齐尚 吴浪
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仍面临污染、流失、退化等问题,国家生态安全仍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振奋了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心,更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心。生态安全,早已成为了摆在执政者案前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生态安全问题的两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龚世萍,用十年履职的责任与坚持,践行着总理的话语,为生态建言而终不悔。
早在十年前,龚世萍委员就先后前往辽宁省阜新、康平、彰武、义县、北票、建平等县(市)就风沙灾害和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相继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问题的建议》等提案,呼吁要高度关注辽西北防沙治沙工作,有计划地改造沙化土地。2010年,历经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一条绵延1110多公里、宽度不小于2公里的大林带,在沙窝窝里沿辽宁西北部边界竖起了一条千里绿色屏障,阻挡着科尔沁风沙的南侵。
今年两会,龚世萍委员围绕生态安全问题,带来了通过精心调研形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生态安全的建议》、《关于借鉴辽河流域污染治理经验解决我国“三河三湖”治理问题的建议》等提案。
龚世萍委员认为,尽管“十一五”期间国家扎实推进保护生态安全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仍面临污染、流失、退化等问题,国家生态安全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必须强化对我国生态安全的保护工作。她建议:增强全民生态安全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完善国家生态安全监督管理和预警防护体系;全面加强生物多样化的保护;积极参与生态安全保护的国际合作。
作为来自辽宁的全国政协委员,龚世萍非常关注“三河三湖”的治理及经验推广。“三河三湖”是指辽河、海河、淮河和太湖、巢湖、滇池。“三河三湖”流经我国人口稠密的聚集地,这些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事关我国接近半数的省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调研中,龚世萍委员了解到,“三江三湖”之一的辽河,近几年在环保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治理成效显著,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辽河流域污染治理首先以造纸企业为突破口,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从2008年开始,全部关停了417家造纸企业,其中269家被彻底关闭。其次是建设了99座污水处理厂整治生活污水,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由过去的不到50%提高到74.2%。三是设立自然封育带,实行生态修复。将过去由当地农民承包经营的60多万亩河滩地,从农民手里租回退耕还河,形成一条绵延500公里的生态绿色走廊,经粗略估算,这条自然封育带每年能减少使用化肥约3万吨,除草剂约12万升和农药15万升。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强化政府监管职责。五是强化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全面视察,重点推进,开展专项检查,加强跟踪监督,并制定了《辽河保护区条例》。因此,龚世萍委员呼吁国家认真总结辽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切实解决我国“三河三湖”的治理问题。
龚世萍1945年6月生,广东番禺人,汉族,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热处理专业。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辽宁省委会主委,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