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信息化助推医改进程

2012-11-14 12:53王圣媛吴浪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5期
关键词:李兰娟医疗卫生卫生

本刊记者/王圣媛 吴浪

李兰娟信息化助推医改进程

本刊记者/王圣媛 吴浪

利用计算机和新一代网络技术,研究应用于卫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改造和构建国家或区域性的卫生信息体系。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新医改“四梁八柱”中的一根柱子,并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给卫生信息化带来怎样的机遇?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又将在哪些方面促进新医改目标的实现?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

记者:卫生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医改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李兰娟:当前,卫生信息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政策环境,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现代健康维护和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提供保障。以资源共享和互通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已成为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维护全体公民健康、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深入分析我国公民个人健康需求,利用计算机和新一代网络技术,研究应用于卫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改造和构建国家或区域性的卫生信息体系,构建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我国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医院信息化普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开始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有了良好开端。但是也存在问题,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应用系统互相独立,医疗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孤岛”现象严重;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仍然不够健全,标准无法落实。新型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全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收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需要,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在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形势下,只有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向着突破医疗信息孤岛、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医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人民健康的方向努力,才能真正转换我国的卫生事业模式,从大病晚期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实现医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真正落入实处,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记者:“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李兰娟:该项目是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卫生部联合向科技部申报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是医疗卫生、信息通讯、公共管理、标准等多学科领域的融合创新的的成果,是协同创新发展科技并促进应用的典型。

该项目研制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特色、顺应医改需求的数字卫生标准体系;首次创建涵盖全人全程10个生命节点、囊括11个子系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创建了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以标准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一体化的流程管理;首次构建了统一的、标准化的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构建了远程重症会诊、远程持续监护、远程虚拟病床、远程预约服务、远程医学教育、远程科室合作、区域检验检查、三级双向转诊8种服务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了开放的第三方运作机制,形成多对多的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了医疗成本增长,优化了资源利用,推进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记者: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实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李兰娟: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统一的国家健康信息系统。

对居民而言:可实现一生连续、全方位的健康档案记录(含电子病历);在看病就诊时,无论到哪个医院,只要能上网和病人许可,就可以查看个人病史、健康史,有利于病人就诊和治疗;在突发健康事件发生或急诊时,通过网络化快速查找血型、过敏史等健康档案,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根据个人健康史,可实现自我健康教育,实施健康计划。

对医院而言:可以了解病人史,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可以调用相关电子病案,为病人治疗进行辅助决策;可以进行远程调用病人检查报告、医学影像,供制定治疗方案使用或进行专家会诊;可提供药物过敏、治疗安全警示等,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一体化的管理。

对公共卫生机构而言:疾控中心可以从社区、医院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挖掘分析出区域性群体疫情信息,科学实现“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防治决策;监督机构可以从区域性群体的健康信息中,对餐饮、食品加工、学校、娱乐场所等,所有与人民群众健康相关的单位实现有效管理;妇幼保健机构可以对社区内的孕产妇、婴幼儿实时跟踪保健和主动提供适时服务;健康教育中心可以结合区域性群体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和活动。

对卫生行政部门而言: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数字卫生标准,可避免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应用系统的“孤岛”现象;通过建设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对区域性群体健康数据的汇总分析,可以科学地制定医疗卫生相关决策,可以更有效地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方案实施,可以更加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和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

对政府和社会而言:通过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结果的互认,可减少重复检查;建立远程会诊系统,让在海岛、山区的病人,可享受到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网络互联,可实现双向转诊、疾病跟踪,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住医院”的格局等等;通过这几项措施的落实,可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对其它与卫生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而言:药监部门通过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可以获得药品使用有关数据,进行实时在线的不良药物事件的监测和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社会保险部门可以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辅助和推动医保业务的开展;民政系统可获取残疾人群信息,提供残疾康复管理;公安系统获取出生人口信息,触发新增人群建档工作;计生委获取育龄妇女信息,可对已婚女性进行计划生育管理。

通过推动IT基础软件研究、硬件产品开发、推进医疗外设产品开发,将形成一条政、产、学、研、用完善的数字卫生产业链。

记者: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对于医疗卫生信息产业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李兰娟: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科技部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投入最大的科研项目,经过3年的实施,取得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已经显现出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项目的实施对于拉动卫生信息化相关产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推动IT基础软件研究、推动适用新型IT硬件产品开发、推进医疗外设产品开发、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形成一条政、产、学、研、用完善的数字卫生产业链。

由于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实施得力,成效显著,作为对此类课题的后续支持,科技部也已经通过了“杭州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卫生产业化基地”的认定,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的产业化基地。旨在通过组建一个集科技研发、技术引进、成果转化、服务推广、资本运作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集聚、孵化、培育专业从事数字卫生行业应用与服务的企业群,形成技术应用的示范效应和行业企业的群聚效应,促进医疗卫生信息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支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李兰娟传染病学专家。1947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科协主席。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猜你喜欢
李兰娟医疗卫生卫生
小学生收到李兰娟院士回信
李兰娟:“肠”治久安
李兰娟与郑树森 比翼双飞四十载
儿子眼里的李兰娟院士
卫生与健康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