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定明,李思康
(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芜湖 241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指以极度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由英国医疗卫生部门首席官员Kenneth提出[1]。CFS发病逐渐年轻化,已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CFS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对于其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疗效不甚理想。笔者通过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CFS,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00例患者来源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随机分为治疗组 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0±10)岁;平均病程(2.4±1.2)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0±8)岁;平均病程(2.6±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依据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CFS的修正诊断标准。①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的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 50%。②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4条或4条以上,持续存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即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咽喉炎;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触痛;肌痛;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疼痛;新出现的头痛;睡眠障碍;劳累后持续不适。③需要排除的症状性慢性疲劳,即原发病的存在能够解释的慢性疲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失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疲劳;临床诊断明确,现有医疗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引起的慢性疲劳,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过去或现在主要诊断为精神抑郁性情绪失调或具有抑郁性特征的双极情绪失调,各类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痴呆,神经性厌食或神经性贪食;病前2年至今有各种不良嗜好,如嗜烟、酗酒等;严重肥胖,体重指数>45。
采用针刺华佗夹脊(T1-L5),共34个穴位。将华佗夹脊穴进行分类编号,分为奇数号(1,3,5,7……)和偶数号(2,4,6,8……),采用隔日奇偶交替针刺。穴位常规消毒,用0.30 mm×40 mm毫针以45°斜刺,均为双侧取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45 min,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予 0.9%生理盐水或者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生脉注射液50 mL(江苏苏中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20053993)静脉滴注,每日1次,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症状按轻、中、重程度分级,其中疲劳症为主要症状,无疲劳感0分;虽疲劳但能坚持正常工作和活动计2分,为轻度;疲劳较重,仅能从事较轻工作和活动计 4分,为中度;疲劳症状严重,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和活动计6分,为重度。8个次要兼症亦分轻、中、重3级,分别计1、2、3分。详见表1。
表1 CFS兼症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
痊愈 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有效 症状有明显改善,但不能正常工作。
无效 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变化
由表 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积分,淋巴结肿大、触痛积分,头痛积分,睡眠障碍积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中医学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据临床表现属“虚劳”范畴,与五脏虚损、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失养、气机紊乱等有关。因先天禀赋不足,又后天失养,长期劳碌或忧思太过,耗伤阴血,损伤元气,筋脉无以濡养,脑髓无以充填,气血失调,经脉不畅,故出现极度疲乏、记忆减退、精神萎靡、筋肉疼痛、睡眠障碍等“虚劳”之症。本病多以虚损为本,气郁、气滞、经脉不通等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CFS患者的发病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脑力活动过度,精神情志刺激,而致脑神耗伤过度,不能正常地调节五脏之神,进而五脏功能气化失常,而出现以疲劳为主的各种表现,这也与现代医学认为CFS的发病是由于脑力、体力活动过度,精神情志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诸系统的调节失常,最终表现为以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综合征的理论相一致。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变化
临床上CFS是以极度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3]CFS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多数人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素体健康状况下降等多因素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的结果,其产生涉及体力、脑力活动的长期过度紧张,即精神情志过度劳累,导致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等诸系统调节失常,临床出现以疲劳为主的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症状。CFS是现代医学新近认识的一种疾病,亦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慢性疲劳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针对其治疗现代医学无特效疗法,而针灸在治疗 CFS方面疗效显著,多篇文献报道已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4-10],通过调整机体内在机制,调整激素水平,激发神经、体液诸系统自主互相配合作用,促使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 CFS的机理,可能与华佗夹脊穴能有效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调和五脏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11]华佗夹脊穴分布于脊椎两侧,在横突间的韧带和肌肉中,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所以其主治适应范围较广,每一节段的脊神经﹑血管与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T1-7夹脊穴主治心、肺及上肢疾患;T7-12夹脊穴主治肝、胆、脾、胃病;L1-5夹脊穴主治肾﹑膀胱、大小肠、子宫及下肢疾患。从经络理论角度探讨,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外临膀胱经,《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夹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可见督脉之别,由督脉别走太阳,挟脊而行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夹脊穴的针灸效应是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督脉为“阳脉之都纲”,“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通过督脉之别,与督脉之阳气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且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由此输转。故有夹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脉的作用和功能。笔者通过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CFS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其临床总有效率为 96.2%,各主次症状总积分明显减低,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夹脊穴通过刺激脊神经根,由中枢神经传递到交感神经,进而刺激垂体,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自主神经调整趋于正常,从而达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1]CFS ME Working Group. Report to chief medical officer of an independent working group[M].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2001:1-9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3]王天芳,王琳,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8):1006-1009.
[4]郭飞云,徐蕾.隔八珍饼灸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0):11-12.
[5]孙远征,李虹霖.俞募通经配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3-4.
[6]鲍春龄,袁萍,李立秋.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11-12.
[7]陈兴华,杨娟,孙玮,等.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焦虑状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41-443.
[8]Li CX, Zhang W. Treatment of 22 case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by puncturing Back-Shu point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6):368-370.
[9]Zhang YC.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by cupping method[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3):166-168.
[10]Wang WH, Duan XD, Zhu YJ.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by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cupping[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4(3):162-163.
[11]王平,郑长军.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神经衰弱 83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