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英,蔡碧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正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及致残的第一原因[1]。目前,COPD已居中国个人、家庭及社会疾病首位负担,患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控制病情迁延、预防反复是临床一直面临的问题。对我院收治的58例COPD患者进行院内及出院后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复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8例,其中男43例,女15例;平均年龄 (61.3±13.4)岁;平均病程 (19.2±10.8)年;对照组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 (63.2±14.7)岁;平均病程 (21.5±11.6)年。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基础及生活护理。
1.2.2 试验组 进行护理干预:(1)控制性戒烟。国内外的相关临床研究表明COPD的男性患者均有较长的吸烟史,吸烟明显的诱发COPD[2]。通过戒烟即使不能治愈COPD,但是能够改善肺功能的回复,降低疾病发展的几率,减少疾病的恶化。针对不同的吸烟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制定每一个患者的戒烟计划,严格其戒烟的过程。(2)功能锻炼。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耐受能力较差,尤其是冬季的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发病,因此给予患者惊醒冷刺激锻炼,嘱咐患者以冷水洗脸,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而且由于长期的患病体质较差,呼吸功能较差,复发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嘱咐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其中包括做有氧操,户外的散步以及呼吸深快法[3]。(3)营养支持。患者的长期患病导致饮食减少,吸收较差,使得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所以抵抗力较低,容易出现疾病的反复发作。根据此类患者的体内摄入的热量较少,因此给予较多的蛋白类的食品,同时减少过多脂肪类食品摄入,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定期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4)氧气治疗。由于COPD的患者的呼吸功能较差,因此氧饱和度较低,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易于导致多脏器的功能不全。因此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低流量的吸氧治疗。足够的氧气供应,能够防止COPD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5)心理干预。慢性阻塞性的患者由于自身的长期发病,导致其抵抗力以及生活的劳动能力降低,患者容易造成自卑的心态,认为自己对家人造成拖累,而且就医不能够很好与外界进行交流。因此再给予其药物治疗的同时,其家人应该给予其心理的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同疾病抗争的信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两组半年后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并呼吸锻炼、治疗依从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护理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y and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一般与有害气体或颗粒对肺部产生的异常炎症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COPD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0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非常惊人。COPD造成的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永久性损伤,会使人丧失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虽然COPD发病率如此之高,但它却是全球最缺乏诊断和治疗的慢性疾病[5]。据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因为COPD在早期阶段虽然已有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但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随着肺功能继续受损以及气流受限加剧,会发展成平时走路甚至坐着都气短和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反复急性发作,会进一步导致肺功能加速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但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及时诊断、治疗,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预防COPD的加重及反复,临床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但实际患者治疗依从行为不容乐观,往往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应对能力,逐步让患者认识到改变不良行为可以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在给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在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并呼吸锻炼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加强教育可使患者掌握COPD基础知识,有效避免COPD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让患者保持平衡的饮食,加强营养支持,保持了标准体质量,避免过量碳水合物的摄人,防止了过多的CO2产生,避免加重通气负荷;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了CO2的潴留;指导患者戒烟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缓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速度[6-7]。综上,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由单纯疾病的护理转变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化的护理方式,对COPD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次性,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 潘伟平,林嘉璇,安静怡,等.咳痰困难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 [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0):949.
2 梁桂花,方文,粱霞,等.间歇氧气雾化吸入联合双手叩背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0):1184.
3 刘淑贤,杨秀荣,高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65.
4 李国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预见性护理 [J].护理与研究,2010,20(10):165.
5 曹琳琳,郭爱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效果及其评价 [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43-345.
6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诊治规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0(4):199-203.
7 陈红妹,吴曙萍.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