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应用策略

2012-11-13 08:40:48何知广黄汉辉李桂娥黄旭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期
关键词:注射剂注射液中药

何知广 黄汉辉 李桂娥 黄旭光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150)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不断研发,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不断增多,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自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及“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的发生,安全使用中药注射液的问题已成为业内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62例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到不良反应报告共342例其中涉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62例,18.1%。按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涉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汇总分析。

2 结 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男25例(38.7%),女37例(61.3%)。年龄最小38岁,最大85岁,平均60岁。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2.2 不良反应报告的来源

6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于9个科室。其中,门诊报告16,住院部报告46例;医师报告52例,药师报告8例,护士报告2例。严重的不良反应1例,一般的不良反应44例,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7例。

2.2 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品种、例数及构成比,见表2。

表2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例数、构成比

2.3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n=90)

3 讨 论

中药注射剂(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MI)既具有传统中药的特点,又突破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但其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不良反应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3.1 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表l可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P>0.05)。60~90岁不良反应患者35例,所占比例最高(56.5%),说明中药注射剂类药品不良反应多发于上述两类人群,提醒在合理用药方面应做好用药后的临床监测工作。

3.2 对皮肤系统的影响

在制备过程中,未将如皂甙(溶血)、蛋白质(半抗原)和鞣酸等杂质完全去除,那么蛋白质易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皂甙与血液接触后能破坏红血球,产生溶血现象;鞣酸则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而发生沉淀,从而影响药品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而引起不良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多种过敏物质敏感,当个体的B淋巴细胞在接受含有半抗体的中成药注射剂(如:血塞通注射液、银杏叶制剂、参麦注射液等)或其代谢刺激后,逐渐增生转化为浆细胞,抗原抗体结合后会激活细胞内酶,导致靶细胞膜脱颗粒,释放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慢反应物质等药理活性物质,血小板激活这些活性物质可导致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亢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造成过敏反应[1]。如老年患者体内代偿机制减弱,对药物的耐受力差,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不同[2],应适当减少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3.2 药品质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上质量很难控制,其成分复杂,由于不同的产地,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产地加工和储存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药材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在生产制备中,为了提高溶解度和稳定性,常需要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辅料,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工艺的不尽相同,往往造成批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有所增大。而溶剂、容器、原辅料等都可能会被热原污染,造成热原反应,使人体产生畏寒、寒战、体温升高、肌肉僵痛、大汗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能使有效成分降低,毒性成分增加[3]。而患者出现输液反应而产生的发热,寒战等症状通常与用药剂量无关。

3.3 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而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注射剂稳定性的根本,如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状态被破坏而析出沉淀。同时在其储存的过程中,时间、温度的变化均可引起不溶性微粒的增多。曾有学者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丹参、血栓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在不同的输液中微粒数各不相同与葡萄糖、氯化钠等溶媒配伍使用后,使浓度发生变化,破坏了药物单位体积的有效含量,不溶性微粒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PH值的改变也可使已溶解的有效成分又再析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超纯水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PH值显著变化,>5μm微粒数显着增加,刺五加注射液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形成的>25μm 微粒不可计数,直接引起引起机体微血管阻塞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产生静脉炎、肉芽肿,并可引起过敏和热原样反应[4]。

文中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有22例,占35.5%,表明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也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之一。如舒血宁注射液的主要功能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当与多种碱性药物如:注射应用奥美拉唑钠、呋塞米注射液(文中有一例患者并用)等在接瓶滴注时均会在茂菲氏管内发生变化导致残留溶液中的黄酮醇苷或银杏内酯析出产生浑浊与沉淀;而与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时(文中有一例患者并用),由于头孢哌酮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而舒血宁中含有乙醇,从而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嗜睡、幻觉等双硫仑样反应[5]。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产生化学改变。

3.4 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

中医又分热、寒、虚、实等症状,来辨证施治。例如:对发热患者, 首当辨其邪在表、在里, 还是半表半里,然后合理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药性偏凉适用于火热型脑梗死患者,而刺五加注射液药性偏温补适用于虚寒型脑梗死患者。如果不加辨证随便使用,会使虚寒型脑梗死患者“雪上加霜”,而使火热型脑梗死患者“火上加油”。因此,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先辨病证再施治,结合疾病的证候属性、药物属性加以分析,从药物和证是否相符来分析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6]。

[1]张南,昌煜.参麦注射液致71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2.

[2]陈静.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3):171-172.

[3]李德秀,钟勇,朱阳春.浅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359.

[4]吴文理,郑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海峡药学,2009,21(11):249-250.

[5]牛继红,李庆辉.中西药配伍的不良相互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76-77.

[6]梁月晴,王珩,王丽,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1):107-108.

猜你喜欢
注射剂注射液中药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2:58:30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碘帕醇注射液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2:17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20:11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