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2-11-12 09:46:00张海利孙娟庞子千
长江蔬菜 2012年8期
关键词:穴盘规格番茄

张海利 ,孙娟 ,庞子千

(1.浙江温州科技职业学院,325006;2.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3.浙江省瑞安市马屿农机站)

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手段[1]。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工厂化农业的推进,蔬菜育苗也由传统的土方育苗、营养钵育苗转向以穴盘育苗为主的工厂化育苗[2]。穴盘育苗技术是我国高效集约型农业、持续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最佳选择之一,是未来高技术农业的标志,在蔬菜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育苗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穴盘,是当前各地探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穴盘规格∶32孔、50孔、72孔,由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北方筛网厂生产,采用PS材料,无毒环保,透气性好,使用寿命长,可使用8~10次。用于蔬菜、花卉、林木等多种植物的基质育苗,能与各种手动、自动播种机配套使用,每张长54 cm,宽28 cm。

供试番茄品种∶瓯秀806。育苗基质∶杭州锦大绿公司的番茄育苗专业基质。

1.2 试验设计

于2009年12月23日浸种催芽,把番茄种子放入55℃热水中,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 min,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捞出洗净。消毒后的种子温水浸泡6~8 h后捞出洗净,置于发芽箱25℃左右保温保湿催芽。当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种,12月26日播种于温州市农科院蔬菜所连栋温室育苗棚内,将种子直播至穴盘孔穴中,播种后覆盖有机基质 0.8~1.0 cm厚。选用3种规格的穴盘,共3个处理∶A1(32 孔),A2(50 孔),A3(72 孔),3 次重复,每次重复10张穴盘。齐苗后测定各处理的出苗率。2010年1月15日、2月13日对各处理随机取样,测定幼苗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绿素、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等指标。

1.3 数据分析

运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进行处理间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析表1可知,A1与A2处理间除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A1与A3处理间除开展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育苗前期A3规格穴盘(72孔)培育的幼苗在多个性状上均优于其他规格,说明此规格穴盘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2.2 不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析表2数据表明,A1与A2处理间除开展度、叶绿素、地下部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A1与A3处理间除株高、茎粗、地下部鲜质量外,开展度、叶绿素、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总体上看,A1处理幼苗性状均显著优于A3。由此可见,A1规格穴盘(32孔)培育的幼苗在后期多个性状优于其他规格穴盘,说明该规格穴盘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表1 不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前期生长的影响

表2 不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后期生长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种穴盘规格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分析表明,育苗前期,A3(72孔)规格穴盘所育幼苗显著优于其他规格穴盘,但在育苗后期,A1(32孔)规格穴盘幼苗长势最好。这可能是因为番茄幼苗长势旺盛,成苗期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基质。故为保证番茄幼苗的素质,促进幼苗更好的生长发育,以A1(32孔)作为番茄穴盘类型较为适宜。

[1]刘卫东.蔬菜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7.

[2]高丽红,李良俊.蔬菜设施育苗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穴盘规格番茄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8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52
闭月羞花
宝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22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山东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5:30
蔬菜穴盘育苗基质选择及配制
蔬菜(2016年8期)2016-10-10 06:49:04
穴盘基质育苗成功的八大关口
长江蔬菜(2014年1期)2014-03-11 15:09:54
保靖黄金茶大棚轻质穴盘扦插育苗技术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