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荣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有限责任公司医院血液科 063000)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临床上经常发生无明显感染灶的高热,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现将本院收治的41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 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36岁。恶性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14例,良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7例。口腔感染1例,肺感染26例,血液感染10例,胃肠道感染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以文献[1]为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两性霉素B,0.5~0.8 mg·kg-1·d-1。伊曲康唑200 mg,每天12 h,连用2 d,第3天改为200 mg/d维持。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3 d,或疗程大于5 d。
1.3 疗效判断 疗效判断以文献[2]为标准,治愈: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真菌培养均为阴性;有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但体征、实验室检查、真菌培养有1项未能恢复正常;微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均得到改善,但其改善效果不明显,且体征、实验室检查、真菌培养至少有2项未能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治疗72 h后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真菌培养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数据用观察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疗效分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例血液病IFI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41例IFI患者治疗效果[n(%)]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红细胞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既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等。
IFI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性反应的疾病,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曲霉菌及新型隐球菌。易感因素包括:(1)粒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感染的发生率与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当成熟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有90%的患者发生感染,当粒细胞降至0.1×109/L时,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极易出现。(2)免疫功能低下。大剂量的放、化疗不仅可导致粒细胞下降,而且也可使淋巴细胞减少,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导致细菌及真菌感染。(3)消化道黏膜损伤。大剂量化疗后,常导致口腔及胃肠道黏膜损伤及溃疡,细菌及真菌易透过黏膜屏障进入体内而致病。(4)菌群失调。在免疫功能低下并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常导致免疫功能失调,造成二重感染。(5)其他。目前,国内外广泛接受的IFI诊断标准将宿主因素、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相结合[1],大大提高了IF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多数血液病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低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加上放、化疗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导致感染。而IFI是重中之重,已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因此,加强对IFI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血液病疗效的关键。有研究显示,20%~40%的白血病患者并发黏膜及深部真菌感染[3-5]。美国感染病学会报道念珠菌血液感染的发病率达7.6%,是第4位常见医院内血液感染致病菌[6]。
近年来由于单药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多部位、多株耐药真菌感染的增加,促使联合用药的大胆尝试[7-9]。现已有众多体外试验、动物试验证实联合用药对念珠菌及曲霉菌显示出协同或相加作用[10]。因此,联合抗真菌治疗作为一种有望提高疗效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11-12]。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联合用药(两性霉素B加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中的作用和耐药性,来有效地筛查和选择抗真菌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预后。两性霉素B的适应证:可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IFI的确诊、临床诊断和经验治疗[13]。伊曲康唑的适应证:曲霉菌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IFI的确诊、临床诊断和经验治疗,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病合并IFI患者面临着医院感染的诸多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IFI的高危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应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早期干预[14-15]。
[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554-556.
[2]杨钟波,江滨,任汉云,等.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合并真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40-42.
[3]陈瑜,沈志祥.伊曲康唑预防和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1996,13(4):25-26.
[4]王婉玲,陶义鹏,吴隼.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6例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6):189-190.
[5]杨岩,孙健,薛祖光,等.23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2):135-138.
[6]Edmond MB,Wallace SE,McClish DK.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a three year analysis[J].Clin Infect Dis,1999,29(2):239-244.
[7]Bodey GP,Mardani M,Hanna HA,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andida glabrata and Calldida albicans fungemia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ith cancer[J].Am J Med,2002,112(5):380-385.
[8]Metcalf SC,Dockrell DH.Improve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s in therap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hosts[J].J Infect,2007,55(4):287-299.
[9]Patterson TF.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management of invasive mycoses[J].Lancet,2005,366(9490):1013-1025.
[10]Baddley W,Pappas G.Combination antifung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yeast and mold infections[J].Curr Infect Dis Rep,2007,9(6):448-456.
[11]马军,张耀臣,徐兵,等.米卡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39(3):181-184.
[12]王增,翁琳,程斌.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6-167.
[13]刘春燕,付蓉,吴玉红,等.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4-507.
[14]蒋铁斌,李昕,王二华,等.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14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80-81.
[15]叶杏浓,韦菊英,童茵,等.卡泊芬净治疗27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10):7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