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兆 孙 慧 邵红英 刑 麟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宝鸡 721013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发展的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
房 兆 孙 慧 邵红英 刑 麟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宝鸡 721013
目的 分析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发展的适应现状并探讨改革对策。 方法 采用问卷以方便抽样方法,向59名临床带教及102名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60.0%的临床带教和57.0%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应定期参与临床工作,82.6%的调查对象认为应以护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 结论 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凭借生活护理顶岗实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使护理教学真正适应临床护理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 岁,平均(35.7±7.5)岁;初级 20 人,中级 35 人,高级 4 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 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0.05)。见表2。
表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0.05)。见表3。
表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1 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 %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 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 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 %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 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 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 %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7]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 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11]黄桂传,李平.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广西医学,2010,32(6):727-729.
The adap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situation
FANG ZhaoSUN HuiSHAO HongyingXING Lin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anxi Province,Baoji721013,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ap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measures.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59 cases clinical teaching and 102 cases training students.Results 60.0%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57.0%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clinical care had unsuited problems,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84.5%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eachers should regularly participate in clinical care work,82.6%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Conclusion Students can early exposure to clinic with life care internships on the basis of"the concept of quality care";desig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process,fill new teaching content in a timely manner;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of full-time teachers contact the clinic;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hospitals,founder the institutions model;increase simulation efforts of the training rooms to make the nursing education adapt to the real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and culture th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Clinical development;Adapt;Countermeasure
G718.5
C
1673-7210(2012)04(a)-0173-03
2011-11-14 本文编辑:卫 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