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中东确保能源安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1月14日—19日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进行正式访问,在此期间还出席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式。据悉,中国此次出访首要任务是确保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中国学者认为,温家宝总理的出访,或将预示中国在能源进口方面,正力图扩大版图。而这也是在美伊双方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备好的第二手牌和应急替代方案。
供图/新华社
阿联酋新建石油管道绕过霍尔木兹海峡
阿联酋能源部日前表示,一条正在建设中的输油管道将在2012年6月投入使用。该管道全长360公里,可使该国出口的原油直接通过最大的仓储枢纽富查伊拉港输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而无须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专家表示,该石油管道某种程度上会减轻波斯湾地区紧张的局势,但依然不能解决海湾所面临的长期性问题。据了解,该管道的修建由阿布扎比国际石油投资公司负责,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具体承担工程的建设。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建立能源消费倒逼机制
2012年1月10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指出,虽然“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已经明确,但是,实际消费量仍有可能超过预期,“十二五”期间将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倒逼机制。会上还指出,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
中化集团将收购Perenco巴西勘探区块10%权益
2012年1月9日,中化集团宣布已同意收购位于巴西圣埃斯皮里盆地的5个深水天然气和油田勘探区块的10%权益。交易完成后,法国佩朗科石油公司(Perenco)的权益将降至40%,余下的50%权益仍归巴西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持有。据悉,中化集团在内的中国能源公司2010年初以来已经在拉美发起了至少210亿美元的资产并购要约。
中国石化拟与沙特阿美投资100亿美元建海外炼油厂
1月14日,中国石化和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签署了合资建炼油厂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在沙特西部沿海城市延布建设一座占地面积520万平方米的炼油厂,日加工阿拉伯重油40万桶,预计201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沙特阿美将持有62.5%的股份,中国石化持有剩余37.5%股份。据悉,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在海外投资建设炼厂,也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
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或推迟6个月
日前,欧盟一位官员表示,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可能推迟6个月。这位匿名官员同时透露,这项禁运制裁需召开会议获得欧盟27个成员国外交部长的认可,内容或包括针对意大利的豁免规定,以便于伊朗偿还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的债务。据媒体表示,伊朗石油进口国对禁运的分歧是欧盟突然推迟禁运的最关键的因素。欧盟对伊朗实施禁运原计划1月底进行。
EXCLUSIVE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将限制外商投资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的规定。而此前的规定只限制外商投资8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生产。
对此,中国石油规划研究院炼化所专家表示,这项投资限制规定对我国炼油行业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目前,我国1000万吨/年的炼油技术与装置已经非常成熟,外资投资部分比较少,所以从800万吨/年提高到1000万吨/年没有太大的区别。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政策的制定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往往成为了“马后炮”。
(本刊记者/侯瑞宁)
ECFA第二阶段降税对内地市场影响不大
2012年1月1日起,《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二阶段降税开始启动。据悉,第二阶段降税是ECFA实施以来降税幅度最大、涉及产品最广的一次。台湾253项产品、内地509项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合计占早期收获产品总数的94.54%。
本刊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赵志平处了解到,本次降税范围依然是ECFA第一阶段谈判所列产品,只是税率下降而已。由于第一阶段石化产品大多是内地市场尚存在供应缺口的产品,并没有涉及聚乙烯、聚丙烯等敏感产业,所以对内地市场影响不大。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公司曹阳处长告诉记者,台湾近年来没有新建大乙烯、大炼油项目,石化产品增长量不大,对内地暂时没有大的冲击。
虽然对内地整体石化市场的影响不大,但具体到行业也有不同。中国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刘中安说,两岸关税趋零后,给内地上游石化企业带来了更大竞争压力,给下游石化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优质原料。
2012年1月15日,韩国油轮“杜拉3号”在仁川市附近海域沉没,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多人失踪。仁川海洋警察署16日表示,此次事故很可能是油罐中的油气爆炸造成的。 供图/东方IC
“现在要提早预防ECFA第二阶段谈判,许多敏感石化产品肯定在谈判清单里。”赵志平对本刊记者说。
(本刊记者/石杏茹)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受到宏观经济面、国际金融市场、美元汇率走势以及全球突发性事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国际油价整体走势如何,依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些业内咨询机构和相关专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欧债危机短期内无解、美国受经济疲软抑制消费以及全球供需趋于平衡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上涨的空间将被压缩。而新兴经济体市场因其稳定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原油需求的主要支撑。
另外,考虑到2012年全球大国即将迎来换届选举,局部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偏小,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的支撑作用恐将有限。综合来看,2012年在全球宏观经济整体偏弱的情况下,国际油价的价格重心或将较2011年有所下移,整体走势将趋稳。
(本刊记者/吴 清)
5000万吨
中国石化集团1月8日在海外上游“十二五”规划目标动员会上透露,“十二五”末海外权益油产量要达到5000万吨。
10.1 %
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25378万吨,比上年增长6%,成品油进口4060万吨,增长10.1%。
19家
2011年中国石油集团又有8家销售技能鉴定站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至此,通过该认证的中国石油销售鉴定站达到19家。
6991.19 米
近日,中国石化川东北元坝121H顺利完钻。完钻井深7786米,垂深6991.19米,水平段长612米,创世界陆上水平井垂深最深纪录。
VOICE
美国指责我们向伊朗出口成品油,这是“莫名其妙”,我们从未向伊朗出口成品油。
—中国珠海振戎公司发言人郑梅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美国对公司推出的制裁措施,公司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法院虽然已经立案,但是这看上去更像是司法机关在当前舆论压力下的“缓兵之计”。
—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针对天津海事法院受理29名海产养殖户要求康菲石油公司索赔2.347亿元的赔偿纠纷案后直言,此次立案不可能使这样重大的污染事件得到实质性解决
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应“先礼后兵”,既需要讲求“王道”,也需要讲求“霸道”。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软硬实力要结合,只有“王道”肯定不行。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合法利益需要“王道”、“霸道”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
●供图/CFP
维护13亿人口能源资源永续利用,是永恒的忧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说,2012年,我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能源资源竞争,而国内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调整结构、控制总量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今天千万别起风了!否则,在井口干活就像站在冰刀上。
—24岁的青工小冯,透过窗玻璃上特别的“瞭望口”望着外面的冰雪。面对着已持续几天的低温严寒天气,华北油田公司二连阿尔油田没有停下夺油上产的脚步
全球四大石油咽喉要道石油运送量
●供图/CFP
中国不可能停买伊朗石油
梅新育: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出发,中国都没有理由追随美国发起的对伊朗经济制裁,特别是不可能禁买伊朗石油。事实早已证明,美国发起的众多经济制裁常常无助于实现其所宣称要达到的目的,反而会制造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硬化节能减排考核需继续能源强度约束
林伯强:
以GDP能源强度为约束指标,虽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对能源消费的约束力不够,地方政府可以同时把GDP和能源消费做大,来满足能源强度指标。因此,“十二五”期间,唯有在继续进行能源强度约束的同时,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才能硬化节能减排考核。
有必要抵制欧盟“碳税”吗
吴 铮:
受益欧盟“碳税”的是减排企业和地球,付出代价的是欧盟境内起降的航空公司和旅客。中国政府没必要为航空业在欧盟“抗税”撑腰。就算欧盟屈服于中国,最高兴的还是欧美企业。至于损害平稳发展的中欧贸易关系,更得不偿失。
CONTENTION
近几年,中资企业虽屡屡在海外布局,却很少触及美国市场,更多的则是与美国企业合作竞标相关的油气项目。日前,中国石化集团下属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Devon Energy(美国德文能源公司)签署协议,以22亿美元收购德文能源公司5个页岩油气资产权益的1/3,消息一出,引发媒体热议。
与2005年美国国会强烈反对中国海油竞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相比,如今,美国国会对中国石化集团投资德文能源公司一直保持沉默,似乎有些难以置信。更重要的,国会每一分钟的沉默都意味着美国丧失了一个为给美国企业争取利益向我国施压的机会。
关于美国区别对待页岩气问题,有几种貌似合理的解释。其中一个是说,中国公司很可是听从了精明律师的建议,为让交易能不动声色地通过审查,购买了德文和切萨皮克等美国公司的少数股权并支持他们。还有一个解释是说,美国政治领导人目前担心,太多争论可能会扰乱美国公司获得中国页岩气储备的行动。中国页岩气储量现在甚至超过美国。
这是良好的开端,但中国尚未迈出重要一步,即公布其国有石油公司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产量分成条款。当然,如果美国国会愿意向中国施压,而不是怕得罪中国而小心翼翼,那么美国公司的权益就可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美国国会阻挠中海油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一事带有一定的保护主义甚至种族歧视主义的色彩,说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光彩。但它至少说明美国国会当时在密切关注重要能源和国家安全进口的问题。美国政治领导人不应在此时逃避关于页岩气的问题。
—2012年1月6日 来源:华尔街日报
美国习惯于将正常的商业活动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于是,软件、石油、汽车、钢铁、铁路,无一不与国家利益有关,每个产业似乎都可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讨论。对页岩油气这样一块宝地,美国会心甘情愿与人分享“控制权”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实际上他们需要外来投资。
因此,中国石化“攻入”美国腹地收购德文能源能否真正落实还有待观察。如果不出意料,只要中国石化对德文能源的收购进入实质性阶段,美国议员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出现杂音甚至进行阻挠都是完全有可能的。美国在所谓涉及国家安全的能源问题上对中国非常警惕,中国石化现在不应盲目乐观,而应将情况想得更复杂些,做好最坏的打算。总之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充分是没有坏处的。
—2012年1月13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邱 林
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从美国油井中获取原油的画面引起了美国对向中国这一战略竞争者出售资源的担忧。但与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收购案相比,中国新一轮的收购潮已变得不那么咄咄逼人。
中资石油公司的雄厚资金和长线投资策略也在收购交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它们在选定交易对象和竞标报价时能吓跑竞争对手。随着天然气价格接近2009年低点,开发德文能源公司油田的短线收益并不具备什么吸引力。但中资石油公司可以更多地从战略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2012年1月6日 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斌
关于水力压裂法的担忧在持续升温。2011年上半年,经历了小规模震后的英国在布莱克浦附近停止了这种深度钻探的做法。美国俄亥俄州的地震致该州五个油井的钻探停滞,恐怕将成为更大倒退的开始。
●供图/CFP
2012年,水力压裂法或面临更多的公众指责,政府监管也可能更为严格。不过,这种风险也许无法从海外买家为美国页岩气资产愿意付出的金额中完全反映出来。在最近出售俄亥俄州尤蒂卡(Utica)页岩石油气区块的交易中,切萨皮克为几乎未被证实的储蓄获得了每英亩15000美元的丰厚回报。这种资产“通胀”表明这种疯狂的逐利行为完全压过了对政治风险的恐惧。能源豪客暂缓这种大手笔投资将是明智的。
—2012年1月4日 来源:路透社 编译:闫桂花
前不久在莫斯科召开的《石油天然气加工—2011》会议,中心议题是石油加工深度问题。会议日程中,讨论了对老的炼油能力进行现代改造和引进新的环境标准以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的途径,还研讨了炼油新技术和新装备等问题。
俄罗斯能源部石油天然气加工局副局长萨查诺夫在发言中指出,在俄罗斯实施60-66税制(将原油出口税率降至60%,重质石油产品出口税率提高到66%)后,二次加工以及其他提高石油产品质量的加工过程将会有更大的收益。而在此以前,炼油公司则大力生产重油和发展一次加工。
(高寿柏)
美国《化学周刊》最新发布了2011年全球化工研发50强排行榜,以入围企业2010年化工研发投资为排名依据。全球化工研发投资50强企业2010年的研发投资比2009年平均增长7.3%。2009年这些公司的研发投资比2008年平均下降1.7%。而进入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化工公司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加大了研发支出。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以16.6亿美元的化工研发投资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杜邦公司、日本三菱化工和德国巴斯夫公司,2010年的化工研发投资均超过了15亿美元。
(晓 华)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的《2011年生物燃料市场报告》指出,受巴西乙醇产量增长前景堪忧以及美国市场日趋饱和的双重影响,未来五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增速将低于先前的预测水平。IEA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2010—2016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增长40万桶/日,而2011年6月份的报告中这个数据为50万桶/日。IEA预测全球生物燃料产量从2010年的182.2万桶/日增加至2016年的222万桶/日。
受到巴西甘蔗收成不好以及价格较高的影响,IEA将未来五年巴西乙醇产量预期下调10万桶/日,预计2016年只能达到53万桶/日。
(晓 华)
2011年12月21日,《乌克兰商报》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结果可能改变俄对乌的天然气出口价格公式。
2011年12月20日晚,乌克兰总理阿左罗夫抵达莫斯科,并于深夜与俄罗斯总理普京举行了谈判。据报道,乌俄双方的天然气谈判可能获得了最终结果。该报透露,俄罗斯没有提出新的价格,但建议修改用来计算天然气价格的公式。阿左罗夫赴莫斯科的目的是期望双方协议的天然气价格为200美元~250美元/千立方米。2011年四季度,俄对乌克兰天然气出口的实际价格约为400美元/千立方米。
(高寿柏)
市场人士新年之始预测,2012年亚洲石化市场的竞争将加剧,因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迷正促使全球石化产品流向亚洲的新兴市场,从而导致亚洲石化供应过剩,竞争加剧。据汇丰银行(HSBC)全球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过去的两年中,亚洲新兴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已经吸收了中东地区新增石化产能,对全球石化市场的冲击大大减弱。进入2012年,发达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将继续疲软,过剩的石化产品重新流向新兴市场,对于亚洲地区高成本的出口商而言,价格和销售量的压力将日趋增加。
(晓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