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红
(北京和平里医院建研院社区,北京 100013)
心内科患者病情多变、猝死率较高,因此护理管理的风险较大,易引发护理纠纷[1,2]。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180例患者的护理均为采取风险控制对策培训后进行,观察两组风险事件情况和发生率等,对心内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对策的有效性。现在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3.5岁;对照组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2.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护理风险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的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护理结果,探讨控制对策培训的有效性;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t和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180例中,发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180例中,发生风险事件13例,发生率为7.22%,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详见表1。
本研究中,两组共发生15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3例为安全性事件,包括坠床2例,跌倒1例;4例为差错性事件,包括换错液体2例,标本送检错误1例,摆错药1例;另外8例均为沟通类事件。经过专业调查与事故统计,我们发现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存在两方面因素:①患者方面:心内科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很多病情都是猝死的高发因素,相应的治疗如溶栓、PTCA等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能自理,对于生活习惯有较多的不适感,再加上年老体衰,发生坠床、跌倒、烫伤等事件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由于诊治苦难,患者对于治疗进度治疗过程不了解,可能认为费用较高,也会引发纠纷;②护士方面:部分护士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相应的法律意识,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相应的操作规程,护理水平与护理技术不熟练甚至出现失误,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抢救仪器的使用上,无法正确判断或解决,处理不够及时;部分护士服务责任心不强,不懂得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技巧,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对相关注意事项也未交代清除;护理文件是诊治记录,也是纠纷中最有力证据,部分护士却不能及时记录,在需要时往往举证失利[3,4]。
表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针对于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我科对护士进行了如下控制对策培训:①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护士的法制观念,以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对安全信息及时通报和学习;②加强专业水平培训,熟练操作规程,定期考核,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对用药、器械等进行严格检查、消毒、使用等操作;③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护士文化素质,及时、准确、完整、客观地进行记录;④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5],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了解,建立健康档案和诊治记录;⑤建立风险呈报制度和风险告知制度[6],鼓励护士如实呈报风险事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时,如实告知风险,尊重病患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并详细讲解治疗过程和大概费用,尽量消除患者心中顾虑和紧张的情绪,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⑥合理排班,根据实际工作量和患者的病情进行班次和人数的安排,适当增加护士人数,以便对异常情况和抢救时间的及时有效的控制,增加值班人数确保监护中有一名以上资历高的护士。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应用科学的控制对策,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应用。
[1]李晓燕,祁艳玲,武晓星.心内科护理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122.
[2]糜春霞.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7): 642-643.
[3]刘捷.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A,2011,30(4): 190-191.
[4]李子凤.如何有效减少心内科护理纠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 4854-4855.
[5]陈嘉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1): 120.
[6]殷洁,金微,李丽.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