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敏
(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恶性肿瘤患者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肿瘤骨转移较常见,最高转移率为90%,最低也在19%以上[1]。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这已给其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转移后患者的病灶会局部疼痛,早期一般不易引起重视,因为疼痛感较轻,发展到晚期疼痛感剧烈,难以入睡。所以在治疗中应以减轻疼痛为主,加强功能运动,避免产生病理性骨折,改善患者生活状态。以往主要选择麻醉剂和放疗达到局部止疼的目的,但应用时有局限性,不适合于多发性患者。帕米磷酸二钠属于双磷酸盐类的常用药[2],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好。本文中将总结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过程中应用帕米磷酸二钠给予治疗产生的临床反应,探讨护理中应实施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有放疗患者28例,女10例,男18例,4例为乳腺癌,3例为宫颈癌,6例为肺癌,4例为前列腺癌,4例为咽喉癌,7例为肠胃癌。通过采取CT检查和X线检查,证实发生骨转移。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血钙含量、行B超胸片检查、检测肾功能。
放疗联合静滴帕米磷酸二钠3个月,每次用量为70~90mg,混溶于生理盐水。每隔30天静滴1次,速度为2mL/min。
28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高烧反应,情况严重被迫停止此种方法治疗,另外27例患者按照计划实施联合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临床反应有恶心、呕吐、发热、身体酸痛、高烧等。详细如表1。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心情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态度乐观、心情愉悦都有利于治疗,相反也会影响病情的控制。多安慰患者,多解决疑问。在交流时注意语言描述,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尽量使患者对药物作用和用药的临床反应多掌握,对期间患者可能发生的临床反应恶心、呕吐、发热、身体酸痛、高烧等和实施对策一一讲解,心理准备充分,消除恐惧,可独立处理不适。
表1 患者静滴帕米磷酸二钠发生的临床反应
静滴帕米磷酸二钠需混溶于生理盐水中将其稀释[1],每隔30d静滴1次,速度为2mL/min避免严重的肾毒性[2]。滴速的控制需要讲明原因,以免患者或他人擅自加速。
患者在滴注期间或滴注完毕之后容易产生肠胃不适,恶心、呕吐。本文中12例患者出现呕吐现象,17例患者恶心。一般可在2h消失。对于未消失、情况较重的患者可选择托烷司琼或法莫替丁[3]。2例患者推注托烷司琼后好转。患者在用药前后的一段时期以清淡食物为主,用餐过后不宜用药,以免引起严重的肠胃不适反应。
患者在滴注完毕4h内易产生发热反应,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并且可在1h消失。本文中8例患者出现发热现象,1例患者为高烧。针对体温上升患者应及时加强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被子可以加厚,增加饮水量,减短巡视间隔。通常发热时患者的呼吸节奏会明显加快,脸色苍白,寒战发冷等。针对高烧患者应及时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若效果不明显则使用药物。增加饮水量,补充营养物质。
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病灶会产生局部疼痛,发展到晚期疼痛感剧烈,患者难以入睡,严重影响生活。所以在治疗中应以减轻疼痛为主,加强功能运动,避免产生病理性骨折。虽然以往选择麻醉剂和放疗同时止痛的效果不错,但是并不适合于多发性患者。而在放疗过程中应用帕米磷酸二钠的效果更好且适于各类患者。但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产生恶心、呕吐、发热、身体酸痛、高烧等临床反应。为了增加疗效,减轻或预防临床反应,应同时给以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肠胃护理和发热护理,本文中1例出现高烧反应,情况严重被迫停止此种方法治疗,另外27例患者按照计划实施联合治疗。说明选择有效的对策实施护理,能够起到预防作用,减轻患者因用药产生的临床反应,有助于按照计划实施联合治疗。
[1]黄顺爱,马摇丽,倪洪涛.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8):242-243.
[2]Powtes T, Ascari E.Treatment of painful bone lesionsand hypercal caemia[J].Eur J Haemtal,2009,51(143):1351-1352.
[3]张友毅,吕莹新,何有庆,等.帕米磷酸二钠(博宁)三期临床研究[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25(11):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