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芹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声科,江苏 南京 21002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目前CHD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致死的首要原因,在国内CHD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对国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早期发现和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大大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延缓疾病的进展,节约昂贵的医疗开支[1]。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近年研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固定,临床检查时易于寻找,且为无创性检查,检查方便易施行,因此颈动脉B超检查方法被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法而广泛接受[2,3]。作者探讨了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8例,上述入选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不明原因的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运动或劳累后有胸闷、心慌症状;且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排除了伴有其他严重的基础性病变,无心脏先天性疾病或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30%),无脂质代谢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病史,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交流,检查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依从性佳。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取Judkins法进行,检查患者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情况,并记录所查血管狭窄情况;采用迈瑞DC-6T型Doppler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MHz,检查上述患者颈动脉及其分叉处,记录斑块发生率、患者斑块面积、患者斑块个数及斑块的AS积分。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以下标准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类:①轻度狭窄:患者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任一血管的主支狭窄<50%;②中度狭窄:患者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任一血管的主支狭窄介于50%至75%之间;③重度狭窄:患者左冠状动脉的主支狭窄≥50%和/或上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任一血管的主支狭窄≥75%;B超检查患者颈动脉及其分叉处,记录斑块发生率、患者斑块面积、患者斑块个数及斑块的AS积分。斑块的定义为: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2mm;AS积分按照以下标准评判[4]:2分:颈动脉的内、中、外膜的超声影像清晰,且有>3cm的完整无中断;4分:颈动脉的内、中膜粗糙,并且IMT>1.0mm;6分:超声影像提示有斑块,IMT>2.0mm,但无血流动力学紊乱;8分:颈动脉狭窄性斑块形成,血管管壁增厚,超声提示血流受阻。
上述入选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发生率呈正相关(r=0.603,P<0.05);与患者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658,P<0.05);与患者斑块个数呈正相关(r=0.701,P<0.05);与斑块的AS积分呈正相关(r=0.674,P<0.05),见下图。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联性,通过对颈动脉处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通过对颈动脉处进行动态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见表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此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CHD的基础性病理改变是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血清内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浸润,并被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吞噬,从而形成了脂纹,最终形成了动脉的粥样斑块[5]。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但此种检查方式具有创伤性和费用高的缺点,不能作为普查手段且不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因其解剖位置表浅、固定、易于寻找,此种检查方式为无创性,简便易行,适合临床开展[6]。近年相关研究表明,IMT增厚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高分辨B型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精确测量IMT;同时IMT的变化不仅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早期改变,而且被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无创性指标[7]。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B超检查作为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查手段,正越来越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表1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s),(n,%)]
表1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s),(n,%)]
组别 例数 斑块发生率(%)患者斑块面积(cm2)患者斑块个数(个)斑块的AS积分(分)轻度狭窄 17 13(76.5%)0.25±0.17 1.43±0.81 3.02±0.77中度狭窄 25 22(88.0%)0.41±0.19 1.74±0.95 3.23±1.18重度狭窄 36 34(94.4%)0.57±0.26 2.56±1.12 4.78±1.33
穆玉明等[8]对367名患者予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随着颈动脉斑块检出部位增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累及部位多少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冠脉狭窄指数是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支数和血管狭窄程度的综合指标,它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陆兆华等[9]研究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IMT也逐渐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严重狭窄的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与颈动脉斑块分级间等级相关分析也表明,两者间有明显相关性,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IMT增厚和高级别斑块发生,则预示相关的冠状动脉发生多支病变的可能性更大,严重程度更高。Kawasaki等[10]用颈动脉12个部位测得的内-中膜厚度相加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在单因素和多个因素分析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强的独立变量,与冠状动脉疾病有着独立的联系。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应变量,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为自变量。进入回归分析,显示颈总动脉与冠状动脉有相关性。
作者通过临床相关性分析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所得的斑块发生率、患者斑块面积、患者斑块个数和斑块的AS积分,均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联性(P<0.05)。因此颈动脉处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同时可通过对颈动脉处进行动态超声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此种检查方式无创伤、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施行。
[1]虞华鹏,贾如意,赵成军,等.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10):842-846.
[2]周全,黄怡.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23):3626-3629.
[3]何勤,宋文宣,章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19-22.
[4]王继征,赵跃青.Doppler超声评价CAD、M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1):25-26.
[5]于鹏,于华.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2):934-935.
[6]Komorovsky R,Desideri A,Coscarelli S,et al.Impact of carotid arterial narrowing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J Cardiol,2004,93(12):1552-1555.
[7]刘建钢,杨秋莉,梁波,等.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17(10):1041-1044.
[8]穆玉明,黄季江,段建中,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分级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2):219-221.
[9]陆兆华,叶少武,卢谦,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华夏医学,2009,22(5):823-825.
[10]Kawasaki J.Diagnostic accuacy of carotid ultrasonogaphy in screening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Cardiol,2000,36(2):295-302.